南都新闻记者赵林轩北京报道 12月15日,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联络部编写的《“一带一路”人民心联系发展报告(2023)》正式发布。 作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报告全面系统梳理了党内交流、人文交流、卫生合作、国际扶贫、教育合作、青年交流、性别平等、民间组织合作等八大领域民心相通发展成果。
12月15日,在全国新闻发布会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发展报告(2023)》等六本蓝皮书正式发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刚评论称,报告既是对十年来“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经验的全面展示和系统总结,也指明了方向, 未来民心相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具有象征意义。
不同于其他四向聚焦实体或规则,人民的意志不被看得见摸,但无处不在,并非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这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纽带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徐刚认为,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迈上了新台阶,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徐刚表示,近年来,政党交流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个社会主体的参与,成为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推动力,在凝聚政治共识、对接发展理念、增进文明交流对话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政治引领作用。 促进务实合作。中国与共建国坚持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在文化艺术交流、考古文物保护、文化旅游、体育交流等领域全面开展合作,建立了一大批合作机制和平台,组织了内容丰富的各类交流活动, 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徐刚认为,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和医疗卫生援助大力推进与共建国的教育培训合作,搭建交流合作机制平台;积极搭建全球扶贫平台,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慧和援助力度,积极开展扶贫民生工程,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灾救灾行动,推动国际减贫取得显著成效。
在他看来,报告从三个角度层层推进,交出一份中国答卷,推动民心相通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四大方向:一是加强政治引导,继续以国家元首外交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党外交优势,凝聚政治共识;二是完善平台机制,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搭建文明互学互鉴立体多元的桥梁三是密切人员往来,鼓励各界人士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四是夯实交流基础,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和共商共享原则,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徐刚认为,未来民心相通建设将积极对接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聚焦气候变化、扶贫救灾、健康、粮食和能源安全等人类共同挑战,造福民生、可持续“小而美”民生项目和数字化等新型“一带一路”建设。 健康、绿色、创新将成为合作的焦点。此外,还要提高民心相通发展质量,谋划未来推进路径。 一方面,在更多重点领域打造标杆项目、打造精品项目,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元立体地讲好中国故事,多利用网络平台和新生力量,加强为正在建设了解中国、对华友好的国家和群体的年轻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