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过于低调,以至于几乎没有人知道自己是业内乘用车超800V高压平台的“第一人”,更不知道其自主研发的车端、桩端公域交直流充电技术是国标交直流充电的典范, 甚至双枪增压技术也遭受了太多的误解。
但事实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不断推出更符合新能源用户需求和不同时期充电国情的解决方案,并成功研发了五项全球首创技术,突破了行业瓶颈,持续引领充电技术创新进程。
鲜为人知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发生,比亚迪长期以来一直是“不站在光明中的英雄”。
比保时捷比亚迪更早的800V架构选择保持低调
作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产物,800V高压架构通常被认为是保时捷在2024年率先量产的车型。 随后,大多数车企纷纷跟进这项技术,如今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在很多人眼里,比亚迪只是一个追随者,甚至很多外人都觉得比亚迪根本没有800V。
谁说比亚迪没有800v?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说。 事实上,比亚迪不仅拥有,而且是业内首家推出乘用车超级800V高压平台的车企。
2024年,比亚迪唐DM额定电压712V,充电终止电压820V;秦EV额定电压6336V,充电终止电压7524v。该技术可在4秒内加速到100公里,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并将快充功率提高到60kW。
也就是说,比亚迪在800V架构上的进步比保时捷快了4年,但他们悄悄地做大事,没有太多的宣传。 即使在当时,我国500V以下的低压桩也有95%与高压型号的充电不兼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高调宣传,却选择冒充,比亚迪远不止于此。
是新能源汽车的鼻祖,是新能源充电技术的根源
有人说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的鼻祖,但很少有人能说出它带领行业前进了哪些步骤。
回顾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行业普遍面临三个不:无充电技术、无充电基础设施、三无充电标准。
为了解决这些发展难题,比亚迪率先实现了充电技术从0到1的突破。 2024年,比亚迪自主研发的交流充电接口问世2024年,自主研发的直流充电接口和50kw直流充电桩(公共区域)诞生2024年,10kw直流充电桩(户用场)问世;2024年,40kw三相大功率交流充电桩(公有领域)和3个3kw壁挂式交流充电桩(家用场)诞生。
据凌和平介绍,比亚迪股份董事长王传福的楼下有一排充电桩,看起来井然有序,就像是比亚迪充电桩的发展史。
这些在车端、桩端自主研发的技术,为国标交直流充电提供了参考模式,也成为首批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起草单位。
可以说,比亚迪一直在突破行业瓶颈,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有了“根”。
更符合国情的充电方案,将快充桩变成增压桩
那么话说回来,既然比亚迪能够在800V架构上展现实力,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备受争议的双枪增压技术呢?
归根结底,超级充电桩的数量极其有限。 目前,只有2%的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增压桩可用,而快速充电桩则应用更为广泛。
比亚迪认为,与其让用户争夺极少数的超级充电桩,不如充分利用现有超过100万个公共快充桩的资源。
毕竟,超级充电桩的等待时间成本往往高于触手可及的快充桩,但节省的充电时间相当有限,包括往返驾驶在内的整体充电时间可能比使用快充桩更长。
双枪过充技术显然更符合我国充电国情,通过双枪提升可以使公共快充桩不像增压桩,优于增压桩,最大功率可达230kw,公共快充桩15分钟可充电350公里。
由于通过uplift技术对电池热管理进行了更严格的测试,比亚迪首创了全球首创的复合直冷技术,通过电池两侧直冷板的设计,以及两套独立的制冷剂控制系统,并进行了补偿流道设计,使电池的冷却面积增加了100%, 换热能力提高85%以上,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比亚迪在北方冬季还大幅降低了充电效率,首创了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在业内首次实现了冷车极低温下的快速充电。 即使在零下30度的极寒条件下,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也能将电池升温速率比传统方案提高230%,将电池充满电时间缩短30%,并在停车和行驶状态下智能启动自热技术,保证极低温车辆的性能。
无论是2024年全球首创的乘用车800V高压平台及升压充电技术,还是2024年全球首创乘用车双枪增压技术、复合直冷技术、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比亚迪在幕后默默创新发展。
通过盘点比亚迪多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兢兢业业的努力,以及建设充电系统的原因,没有理由不多了解比亚迪,少一些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