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家》 李磊
历时1003天才确定起步,雷军的小米汽车终于要上线了。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汽车能不能像小米手机坚持的那样“感动、亲切”,性价比高吗?小米汽车如何与比亚迪和特斯拉对抗刺刀?小米的参战,或许会让2024年的汽车产业大战更加精彩。
大家关注的事实是,12月28日,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其中第29款,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继续**,28日小幅下跌,29日下跌418%。
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表现,投资者对小米集团投了不信任票,恒生指数小幅上涨002%。
这本应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好日子,但市场却显示出一个逆势指标。 雷军和小米汽车怎么了?
它和保时捷一样好,但它呢?
28日,雷军发布了首款机型,小米Su7。 据悉,小米Su7的动力总成包括两种电池组选项: 736kwh磷酸铁锂电池和101kwh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可达800km。
据介绍,小米汽车摩德纳平台拥有全球最高转速的小米超级电机、全球最高电机峰值功率、全球最高电控峰值效率、国内唯一自主设计的9100吨级小米超大型压铸设备集群、同级别车型最高扭转刚度、全球首款可量产的端到端感知决策模型。
在技术方面,小米汽车研发了三代动力电机技术,已申请专利155项,获得专利60项。
可以说,每一款新车的宣传和推介,总是需要坚信自己是最好的,而在产品营销大师雷军的口碑宣传中,往往给人一种真诚、真实、性价比最高的感觉。
当然,这辆车好不好?是真的好,还是夸大宣传?最后,它需要经过市场的严格测试,并与同行进行比较。
当然,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最重要的问题。 雷军没有给出具体**,他说,“别喊90009(指小米su7定价),不可能,但有这种性能和配置的人,都得超过40万!所以 140,009 不需要再谈论它了,但我们仍然要尊重技术!”
雷军强调,有点贵,但贵是有原因的。 因此,有人猜测小米汽车最终的发售价格很可能在20-30万元左右,恐怕不会达到40万元。
在雷军的美好构想中,小米汽车堪称世界顶级:“我们要打造的不是平庸的汽车,我们要打造一辆可以媲美保时捷、特斯拉的梦想之车,同时也是一个好看、易驾、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
好产品需要好故事,没有人会怀疑雷军的讲故事和营销能力。 这一次,小米汽车能否成为2024年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的璀璨之星?目前,小米SU7正处于试产爬坡阶段,正式上市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雷军还给出了详细的目标:2024年,小米智能驾驶将进入行业第一阵营;在15-20年内,它将成为世界前五名。
2024年车企大戏,雷军如何与比亚迪特斯拉抗衡?
一个纯粹的外行,敢于向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示剑”,花了1003天,花费了数百亿,第一款产品即将迎来市场判断。 不管怎么说,雷军的勇气不亚于他创办小米时的“豪赌”。
勇气和机智需要与时间、地点、人相对应,既能深入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在产品技术上有所突破,超越同行,同时立于不败之地。
换句话说,一件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第一次。 第一辆车成了,已经爆炸了,这意味着雷军和小米还有下一个强大的力量;如果第一辆车死机或没有达到预期,也意味着雷军和小米汽车的道路将更加艰难和危险。 从战略上讲,第一次对于任何新产品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众所周知,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上半年将在年底继续战斗。
一方面,为了销售,哪怕伤人害己,也不惜惜,否则卖不出去就更令人担忧了。
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包括消费需求,以及来自经济环境的客观现实,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在所有这些影响下,可以简单地总结为:汽车越来越多,购买力相对有限甚至下降,所有车企都要努力成为被销售的那家。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所有车企都在瞄准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目标。 据中国全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为92辆90,000辆,增长11辆7%,同比增长339%;新能源汽车出口970,000辆,下降21辆8%,同比增长16%。1-1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为721辆20,000台,同比增长31台7%;新能源汽车出口 10910,000台,同比增长83台5%。
已经踏入电动车市场的小米,将如何与前十大车企展开竞争,是2024年难得一见的剧目。 目前,比亚迪、特斯拉和吉利汽车无疑是雷军的主要对手,这三家的市场份额都是。 8% 和 76%。
全球券商机构也在关注小米汽车未来的“豪赌”。
12月29日,野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 维持对小米集团的中性评级,并将目标价从16港元上调至18港元港币6元,以反映其初期电动车业务的发展。
报告重点介绍了小米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小米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核心业务与电动汽车业务的协同效应以及电动汽车市场的市场情绪四个关键观察点。
报告显示,小米集团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继续保持稳定,但面临激烈的竞争。 至于电动汽车业务,尽管市场看好该行业的前景,但小米作为新进入者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地位仍有待观察。
野村证券认为,小米核心业务与新兴电动汽车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其未来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种协同效应的实际效果,以及电动汽车市场情绪的变化,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由Harbour Finance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