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苟台铭跨海到中国大陆投资建厂以来,30多年来,富士康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作坊成长为在大陆拥有数百万员工的代工巨头,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为中国制造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郭台铭在富士康成立30周年的纪录片虽然声称两岸同一种语言和物种,但富士康在深圳的投资正踩在中国对外开放的风口浪尖上,如果没有中国大陆数百万农民工,富士康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 不管郭台铭的言论是否真诚,他曾经在海峡对岸的电视节目上胡说八道,说自己是在为大陆人“赏吃”。
至于郭台铭,很多人会质疑他模糊的两岸态度,也有人愤怒地谴责他是商人。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郭台铭都是逐利的,对于他和他创立的富士康来说,赚钱自然是首要目的。
目前,富士康非常重视印度市场的潜力,已与苹果公司一起投资在印度建厂。 此外,富士康最近在大陆遭遇了诸多挫折,郭台铭的个人政治生涯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于是郭台铭干脆不再装模作样,开始反击,富士康也在加速“撤出”中国大陆,走向印度。
作为一家拥有近百万员工的企业,富士康加速退出,会对中国大陆乃至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产生哪些影响?
富士康加速“撤出”大陆
众所周知,印度有着异常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且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GDP增长率,对于苹果来说,这真的是“下一个中国市场”,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正是库克正在寻找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此外,印度劳动力人口充裕,劳动力成本低,苹果iPhone等电子产品的本地生产无疑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有望进一步压低苹果市场**,无论是富士康降低代工成本,还是苹果增加销售利润,都是一大利好。 因此,苹果与印度达成了合作意向,富士康、和硕等“皇家代工厂”也纷纷投资当地建厂。 据悉,苹果计划大幅提升在印度的产能,目标是年产量达到5000万台,一旦达到目标,印度制造的iPhone将占全球iPhone产能的20%。
此外,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苹果还将在印度启动新款iPhone 17手机的研发工作,研发完成后,将直接在印度当地工厂投产。 要知道,之前我们普通的iPhone,背面的标志是“苹果在加州设计,在中国组装”,iPhone手机的研发设计,一直都是在美国总部完成的,但现在,苹果居然开始准备在印度开发新产品,足以说明苹果对印度市场的重视程度。
毕竟,根据富士康与苹果的OEM合作协议,出于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富士康iPhone生产线上的很多设备都是苹果自掏腰包购买的,虽然是由富士康运营生产的,但依然在苹果的监管之下。 因此,一旦苹果决定撤出产能,富士康在这个问题上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发言权了。
因此,苹果在印度设厂增产的问题上越是坚决,富士康就越是积极,毕竟对于富士康来说,如果不配合苹果的产能规划,富士康很可能会失去很多苹果订单,毕竟苹果的“皇家代工厂”不仅仅是富士康、纬创、和硕, 立讯精密,以及印度的塔塔,都在看,富士康要想赢得苹果“一贯”的青睐,就必须与苹果合作“撤出”中国大陆。
短短一个月时间,富士康就两次宣布在印度追加投资,一次投资110亿元,一次投资120亿元,最高可达230亿元,将直接用于扩大在印度的iPhone生产。
富士康“退出”的影响。
富士康作为一家巅峰时期拥有数百万员工的大型代工工厂,其加速撤离势必对国内就业产生严重影响。 至少,在体量上没有可与富士康相媲美的电子代工厂,而且除了富士康之外,其他电子加工厂,无论是台资、美资还是中资企业,都有印度、越南等多个东南亚地区,因此富士康产能的大规模撤出,给中国很多人带来了失业和裁员的威胁。
当然,对于富士康在印度的投资,首先要确定富士康是会分散布局还是完全退出。 如果是前者,那么印度和大陆的员工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就业保障,当然,在总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加班等收入福利自然会大大减少,比如富士康在大陆实行了5天8小时工作制,取消了加班。
不,鉴于印度已经拿走了很大一部分产能,大陆工厂的产能有限,没有加班,工人的劳动报酬会大大降低,从长远来看,富士康没有必要维持大量的员工。 因此,无论是分散布局还是完全退出,富士康在订单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裁员很多普通员工,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这基本上是大势所趋。
对于广大普通劳动者来说,不断提高劳动素质和技能是“不变多变”的最佳选择,大家不应该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浪费青春,在“进桶跑”中不断浪费岁月,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够用上自己的位置。
当然,国内大牌手机硬件厂商也不在少数,如果国产品牌在体量上也能达到苹果的规模,那么电子代工的空缺份额终将得到填补,广大职工的职业焦虑也将得到很好的缓解。
如果您同意,请点赞,欢迎**,留言分享。
我是技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