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产品日益丰富的现代,制造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实力的主要参考因素,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制造业的分布除了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实力比较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 目前,全球制造业是“三足鼎立”的,北美、欧洲、东亚是当今制造业的新三极,分别占全球份额。 5%。
北美制造。
虽然美国GDP常年保持第一,服务业贡献的GDP约80%,制造业占比不高,只有10%-11%左右,但美国制造业的含金量非常高,在半导体等高端先进制造业中具有非常强的领导地位, 航空航天、军工、机械、生物医药、化工等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话语权。
除美国外,墨西哥也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在美国制造业回归和第一链条多元化的影响下,许多外国企业纷纷回归北美,其中大部分对人力资源需求较高的纺织、塑料、家电等行业都选择落户墨西哥, 为墨西哥带来足够的制造业就业机会。
欧洲制造。
欧洲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与美国类似,欧洲制造业也集中在高端领域,如汽车制造、机床、化工、机械等。 欧洲主要国家有几家领先的知名企业,在多个领域拥有话语权,如德国的大众、宝马、西门子、巴斯夫等法国空中客车公司,阿尔斯通;英国的劳斯莱斯、葛兰素史克等等。
除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外,欧洲许多国家都有几家含金量较高的世界级企业,如瑞典的爱立信、沃尔沃、宜家等雀巢、瑞士罗氏制药公司;荷兰的飞利浦、阿斯麦等,欧洲虽然人口不多,但在利润率高的先进制造业中占有很大份额,这也是欧洲普遍比较发达的原因之一。
在东亚制造。
虽然东亚只有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但制造业的份额比北美和欧洲的总和还要大,首先,这三个国家是领先的制造业大国,即使它是最弱的韩国,也被认为是欧洲最好的国家之一, 其次,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2024年仅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就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和印度的总和。因此,东亚制造业的占比显得非常夸张,几乎接近世界占比的40%。
中国、日本和韩国既互补又有竞争力,例如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一度严重依赖韩国和日本的芯片**;在造船业,中国、日本和韩国几乎占了世界造船订单的90%以上在新能源行业,全球约90%的汽车电池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制造。
遗憾的是,近年来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关系有所下降,例如韩国回应美国对华半导体限制条约,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 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东亚三国始终难以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