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创新药,许多普遍的逻辑已经不能是普遍的。
例如,在大多数行业中,明星创始人+资本+潜力产品的组合,基本上意味着公司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但在创新药的世界里,这样的组合越多,就越有可能成为甜蜜的陷阱。
Nextcure作为美股市场的创新药企,可以说是一堂非常经典的创新药投资课。
这家公司的背后站着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还有一种FIC药物正在研发中,有可能与PD-1相媲美。 无论是今天还是4年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样的生物科技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投资标的,投资者纷纷蜂拥而至。
但你永远不会猜到它现在是一个价值破坏者。
在多次临床失败后,Nextcure 的股价已从高峰期的 109 美元上涨到今天的 1 美元11 美元的股票,市值仅为 3097 万美元,几乎为零。
所有看中其明星生物科技光环的投资者都进入了其中,没有转机的希望。 Nextcure的经验教训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创新药研发和投资的高门槛。
1)前半生
自成立以来,NextCure就拥有自己的“吸金”buff。
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完成了6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在2024年又获得了93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当时,Nextcure管线中的两款产品还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但它们能够吸引如此多的资金,以至于它们是整个生物技术行业的顶级专家。 那么,投资者真正喜欢Nextcure的什么?
正如文章开头所写的,从创始人到目标,Nextcure确实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 尤其是NextCure背后的明星创始人——陈烈平教授。
如果你关注生物科技行业,你一定听说过陈烈平这个名字。 没错,就是第一个发现PD-1的人。 2024年至2024年,陈列平教授发现了具有抑制肿瘤免疫应答功能的PD-1 L1通路,并独立建立了PD-1 L1通路作为癌症免疫的靶点**,为后续PD-1 PD-L1药物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之后,陈烈平教授团队发现了Siglec-15靶点,并开发了一种潜在的NextCure的FIC药物NC318。
2024年,陈烈平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证明,SIGLEC-15在特异性肿瘤中高表达,其表达与PD-L1表达相互排斥,可能对耐药患者产生影响。
这一发现一出,大家对Siglec-15靶点的期待瞬间被填满,希望这个靶点能成为第二个PD-1。 当时,PD-1已经显示出强大的肿瘤免疫力**,那些错过了PD-1高铁的乘客自然不想再错过SIGLEC-15。
以名人创始人为代言人,以潜在新标的为标,NextCure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完美的投资标的。 这样的公司,别说四年前了,就算放在现在的国内投资市场,也肯定会有很多支持者。 因此,当时礼来亚洲、高瓴、平安创投、辉瑞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市。
2024年5月9日,NextCure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成功上市,发行价为15美元。 在交易的第一天,Nextcure的股价飙升了32%,达到199 美元股票。 11月,NextCure的股价飙升至109美元,市值为30亿美元。
从2024年成立到2024年上市,NextCure在一级二级市场都备受关注,其前半生可谓是开放。 不幸的是,NextCure未能在临床水平上证明自己。
2)无法播放临床数据
下一个PD-1或许是所有投资人对Nextcure最好的想象,但一次次拉胯部的临床数据,已经戳破了大家的幻想。
对于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来说,无论创始人多么强大,管线多么前沿,最终的评判标准都必须回归临床数据。
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NC318的表现相当不错。 2024年11月4日,NextCure公布了NC318的1期和2期临床期数据,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最佳缓解率为27例,其中1例完全缓解(CR)和1例部分缓解(PR),NSCLC疾病控制率(DCR)为71。
其中一名肿瘤完全消失的患者是一名对PD-1耐药并曾抗药三次的患者,然后接受PD-1**并产生耐药性,最后接受NC318**。 当该患者接受 41 周**时,肿瘤完全消失长达 13 周。 这一数据一出,业界对NC318**PD-1抗体耐药的患者充满了遐想,NextCure的股价也飙升了248%。
然而,1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它扩大到15种癌症类型的49名患者时,只有1例CR和1例PR,这意味着除NSCLC外,其他癌症类型对NC318没有反应。 Nextcure 的投资者也从天堂走向地狱,其股价在 11 月 11 日开盘后几乎从 82 美元跌至 39 美元。
后来,NC318的数据不仅仅是拉胯。 在2024年5月的ASCO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NC318的1期临床试验中,49例患者中仍有1例CR和1例PR。 7月13日,在NC318的1期和2期临床研究不理想的情况下,NextCure终止了NC318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卵巢癌的临床试验,并继续在头颈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
后来,这两种癌症类型的临床试验并没有好转,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NextCure宣布已停止NC318项目的开发。 现在,NextCure已经放弃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开发,转而专注于ADC药物。
然而,NextCure卷土重来的机会很渺茫。 该公司的股价只剩下1美元左右,公司还有1美元18 亿美元,预计将持续到 2025 年年中。
3)投资惯性
像Nextcure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Neon Therapeutics,这是一家由2024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创立的癌症疫苗公司。 然而,上市后,产品研发接二连三受阻,股价继续表现,最终被Biontech低价收购。
总之,这些明星制药公司的失败表明了一个创新药投资者很容易踩到的陷阱:明星制药公司的成功率更高。 很多投资者可能都有这样的思维惯性,即创新药研发的风险非常高,而拥有好的创始人+独特的管线=药物研发成功的概率更大。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拥有明星光环的公司并不比其他公司更有可能在药物开发方面取得成功。 因为科学的客观规律平等地对待所有人。
当然,具有这种背景的生物技术公司在融资上的成功概率会更高。 但金钱不能扭转客观规律。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并不少见。 前几年,市场火热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很多项目,院士或者海外知名药企大佬创业,光是依靠自己的研究方向,就能获得无数的融资海外大型药企管线机制和目标相同,是一大投资亮点,知名投资机构的进入是一大亮点。
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其中哪一项是真正相关的,与药物本身的价值直接相关?
投资容易有思维惯性,所以很容易错过那些看起来不太好的公司。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百利天恒,因为它的背景没有那么耀眼,所以很多业内人士之前其实并不看好它,但剩下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通过和百利天恒签约的大订单,百利天恒算得上是自称的。
在投资创新药时,不要盲目崇拜明星创始人和明星概念,不要陷入只投资明星公司和创新标的陷阱。 在许多情况下,期望越大,最终可能带来的失望就越大。
因为,新药的研发实在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