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洞察新研究学会》,魏启阳。2024年3月30日,在小米正式宣布进军电动化赛道1003天后,小米汽车亮相。
因为是雷军“人生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他把赌注押在了雷军“一生积累的所有成就和名声”上,小米非常重视汽车制造,投入了大量资源。
12月17日,在央视新闻播出的《面对面》节目中,雷军透露了相关细节,“别的车企造车,大概三四百人,二三十亿,我们第一辆车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 我们用了 10 倍以上的投资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我们以我们想要的方式做到了。 ”
就像小米手机问世时一样,小米汽车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11月15日,小米汽车“现身”工信部目录,登上热搜,拿下12亿次观看。
12月25日,小米发布名为“跨越式”的海报,剧透小米Su7机箱骨架结构,3小时内,13万人观看,约2500人留言,海报传遍车圈V微博朋友圈。
12月28日,看完这场“只有技术,没有产品”的发布会,不知道大家是否对小米的“年轻人首车”抱有期待。
01、发布会似乎已经熟悉了三年,小米真的没有对“认真造车”发黑。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雷军一上台就宣布,小米汽车的目标是与保时捷、特斯拉相媲美,打造新时代的“梦想之车”,做好外观、易驾、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他表示,小米汽车将通过15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五大汽车制造商之一,为中国的全面崛起而努力。
与小米的手机发布会非常相似,本次小米汽车发布会聚焦技术,雷军主要从电机、电池、大型压铸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五个方面介绍了小米汽车的研发进展。
其中,变焦BEV、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道路模型等自动驾驶技术占有较大空间,按照规划,城市导航辅助NOA系统将于明年底在100个城市开放。
与俞成东的“遥遥领先”类似,雷军在各个维度上为研发团队制定了100个“第一”项目。
1. 仅。 首先,最“KPI”,包括全球最高转速电机、全球最严格的热失控安全标准、全球唯一采用倒置电芯的高安全性CTB电池技术等。
小米在发布会上亮相的第一款车叫Su7,雷军说,SU是Speed Ultra的缩写,高性能是小米的基因,特斯拉说不造慢车,小米也是这样做的。 雷军还表示,su7的性能非常好,可以发音“苏琪”,就像叫朋友的名字一样友好。
为了显示与竞争对手的区别,小米用一长串词来定位SU7——“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雷军表示,小米Su7没有准确的标杆车,“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希望能做出一款能够承载大家向往的所有梦想的车;在驾驶性能和其他机械质量方面,我们希望与保时捷 Taycan Turbo 相媲美;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希望能与特斯拉Model S相媲美;同时,这里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丰富的生态。 ”
在1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之前,雷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其他车企造车,大概三四百人,两三十亿,我们的第一辆车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 我们用了 10 倍以上的投资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我们以我们想要的方式做到了。 ”
02、一切都准备卖了,但小米汽车确实有点晚了,但雷军还是信心满满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小米手机发展至今积累的米粉们的支持。
2024年前三季度,小米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连续13个季度全球第三),市场份额为141%,这是什么概念?
2024年9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为623亿,连接到ALOT平台的L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量为6台99 亿台。
如此庞大的用户背后,是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家小米之家店铺,以及他们搭建的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在汽车产业转型中,新能源是前半年,智能化是后半年。
新能源技术是行业共享技术,可以由宁德时代这样的一流链条解决;智能化是体现品牌个性的核心技术,虽然第一链条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想要形成竞争壁垒,还是要靠自研。
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爬坡的能力是华为技术支持及其打造的智能驾驶能力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小米造车之前,虽然没有进入智能驾驶的游戏,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新手。
早在2024年,小米就推出了扫地机器人,到目前为止,它在扫地机器人赛道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虽然造扫机器人和造智能汽车的技术难度不尽相同,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强的联系的,比如有路线和需要避开障碍物,底层技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除了自研能力,小米还围绕智能驾驶进行了一系列投资。
2024年,小米旗下顺为资本领投了智行者plus和Momenta两家自动驾驶公司A轮融资,此后又投资了与智能驾驶相关的创业公司,如宗木科技、禾赛科技、几何合伙人、iParking、黑芝麻芯片等,涉及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等。
2024年8月,小米集团以5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智能驾驶公司Deep Motion,主要提供以高精度地图为核心的感知、定位、决策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在本次发布会上,小米Su7在代客泊车、机械泊车泊车、高速驾驶、城市导航等场景上也展现了非常出色的智能驾驶能力。
有技术、有生态、有渠道,再加上小米澎湃的OS的传播和承接,描绘了“人、车、家的全生态”,小米汽车的宏伟事业几乎无所不包,只等着产品下线销售。
03、急事不及商人,而是雷军发布会结束后,现在最后的悬念就是新车的价格,在发布会上,雷军非常坚定地表示,“90009,这是不可能的”,“140009人不再说了”。
按照雷军的语气,以及SU7的配置水平,稍微保守的推测,SU7很有可能处于20-30万**的主流区间,如果再大胆一些,可以提升到30万-40万**区间,但前者竞品太多,市场非常拥挤,而后者还没有真正成功的轿车产品可以借鉴。
在**20-30万元的范围内,老牌玩家包括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小鹏P7。
其中,Model 3在2024年1-11月共售出115893辆2024年1-11月比亚迪汉族累计销量为187099台;小鹏P7虽然逊色,但2024年1-11月也累计售出4.11万台。
新球员也非常出色。
11月中旬推出的AVATR 12得到了华为的支持,目前其大订单已超过20,000台11月17日开启预售的ZEEKR 007收到超过2个50,000个订单;Galaxy E8也是吉利集团的一部分,将于1月推出,不容小觑。
此外,还有一堆MPV和SUV要么占据这个**范围内的坑,要么正在排队等待发布。
有正面的案例,也有负面的教训。
将于2024年11月上市的智杰S7售价为24起价98万元,月销量仅为115辆。
至于售价超过30万元的车,无论是坚持不降价的蔚来ET5,还是一度销量超过30万元的极氷001,这些产品的月销量只有5000台左右,算不上真正的爆款。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明,雷军的信心可能会被残酷的市场现实打脸。
造车不难,造车卖车难。
在华为进军智能汽车业务之初,俞承东曾为AITO喊出年销量30万台的目标,在被市场熏陶后,和俞承东一样强势,软化道,“30万台很难做到,如果第一年能卖出1万台, 这将是一个奇迹。 ”
年销售额10万元对于新品牌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成绩了,但在新能源汽车的浩瀚海洋中,这个销量基本掀不起波澜,也无法支撑雷军“成为全球前五大汽车厂商”的目标。
回顾小米手机的发展历程和雷军一贯的营销风格,突出了性价比最巧妙的运用。
但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所有品牌都在降价,虽然没有强调,但“性价比”已经成为这些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们知道,最佳优势的建立需要规模化生产的支撑,一方面是比亚迪代表的庞然大物,另一方面是初出茅庐的小米,如何跨越中间的差距,不知道雷军心里有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