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何焕利。
为进一步推进慈善教育,将慈善教育与学校工作深度融合,渭南实验小学申报了教育部“十三五”项目“西部小学慈善教育实践方式与方法研究”,在下一步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的慈善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图为“携手爱,心向阳光”实验小学学生慈善作品征集。
1. 专项研究与综合实践课程相辅相成
学校组织调研组成员对《慈善读本》(小学版)进行二次开发,进一步把握年龄特点,延伸日常案例,采取“序言+活动”的形式,将林威元素融入其中,最终修订为一套12本《慈善读本》。
学校慈善教育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指南,将课程编入课时,保证课时数,制定《慈善教育课程评价细则》。
2、后续调研,与学校工作各方面深度融合
研究的重点是慈善教育与学校日常工作的结合。 一是将慈善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慈善品质,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帮人为乐的慈善行为,养成爱心、爱心、感恩的慈善习惯。 二是慈善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 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利用上课时间的前5分钟,将教学内容与慈善教育相结合。 学校为低年级学生设置了童趣编排,为中年级学生设置了复述讲解活动,为高年级学生设置了社会调查报道活动,让公益教育能够生根发芽,落地生根。 三是慈善教育与师资培训无缝衔接。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慈善读本》,了解编纂的特点和文体的编排,让他们心知肚明组织集体备课,梳理课堂知识,制定教学环节,做到有教学方法组织合作磨课,确定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语言,实现智慧共享组织课后反思,提炼课堂亮点,分析失误原因,实现专业成长。
3、总结研究成果,为提高学生素养增添动力
在公益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是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学校师生向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捐赠了数万册书籍、文具和衣物“废旧衣物,一份纸献爱心”活动共筹得善款13866元,捐赠衣物3500余件“小手牵大手”活动带动家长参与今年的“99公益日”线上公益募捐活动,募集善款近20万元。 二是劳动意识明显提高。 在学校,同学们可以主动帮助老师打扫教室,积极承担家务,闲暇时间多次探访孤儿院,将爱心奉献给有需要的人。 第三,学生良好的人格在不断提高。 通过《慈善读本》,同学们的感恩之情开始生根发芽,慈善的种子开始萌芽。 在“慈善”书法作品中,同学们以幼稚的横竖方式书写着自己的慈善誓言,在“爱心画”作品中,同学们用鲜艳的红、橙、黄、绿三色点缀自己的慈善梦想。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课题研究,加强工作整合,创新工作形式,做好“慈善”的“基因工程”和“种子工程”,做好、做好、切实,以慈善教育为切口,为培养有技能的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