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海南.
如何保障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所需的巨额资金?**财政部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2024年国债,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向地方政府明确安排。
根据有关安排,将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地方建设项目增发1万亿元国债,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把项目变成人手工程、优质工程、清洁工程,充分发挥其在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强防灾中的积极作用。 缓解和救济能力。
灾后重建和抗灾能力提升刻不容缓,项目资金分配过程也十分活跃。 12月17日至18日举行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日向有关部门下发了首批新增国债近2900个项目清单。 此外,根据第一批确定的项目,财政部已下达首批国债基金预算2379亿元。
近2900个项目和2379亿元预算的国债基金,不仅彰显精准“滴灌”效果,更展现了“中国速度”的果断决策和应对机制。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受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 同时,近年来,我国各种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对我国国家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都对相关项目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增发国债是国家层面支持地方大型项目特别是重大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王浩在接受中国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发行国债对接项目名单,防止出现“泛滥”式无效投资,同时带动项目建设加速, 它进一步表明了有效投资以稳定增长的政策,并抓住了经济倡议的深层含义。
据了解,已发放直接资金2379亿元,其中灾后恢复重建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补贴资金1075亿元东北地区及京津冀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达1254亿元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补助资金50亿元。
其中,灾后重建和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水库风险除震加固、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将用于支持全国1336个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升级和受灾农田修复,共计5400万亩。
不难预见,在国债资金的带动下,有效投资的拥挤效应将进一步带动相关地方金融机构乃至民间投资,加大对相关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金融板块带动基建投资,重大基建建设一直处于稳步推进状态,无论是发行地方债还是国债, 重点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带动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占比增长,政策性发展金融工具资金使用。
当前,灾后重建的重大项目和一系列与防灾减灾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未来稳定投资提供重要抓手。 温斌表示,专项债券的发行也将带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配套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拥挤效应,促进项目建设高效实施。
根据安排,今年四季度新增发行的1万亿元国债,将通过今年的预算安排5000亿元,结转至明年的5000亿元。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沙杰提出,各地要按照《2024年国债增发管理办法》,加快资金调拨使用,加强项目监管,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郑沙杰表示,其他项目将加快审核,出台一批成熟项目,一批出台,力争早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