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中国时报)net.CN)记者傅乐、冉学东北京报道。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合规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关键词。 据《华夏时报》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内第三方支付领域罚没总金额超过62亿元。 临近年底,支付行业数千万元罚款频发。
在整顿机构的同时,行业也迎来了新规。
日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在2024年12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我国建立了以**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共同参与的广泛覆盖、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 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目前,4000多家商业银行和180多家支付机构已有效满足16亿商业实体和数亿消费者的支付需求。 我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已超过95%,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移动支付渗透率达到86%,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12月31日,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研究员王鹏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支付行业迎来《基本法》后,行业发展将加速。 《条例》不仅是监管的升级,对未来支付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行业未来数字化服务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优化支付服务分类标准
据张青松介绍,《条例》适用于主要提供小额、便民服务的支付机构。 据统计,这些支付机构每年的交易额约为1万亿元,平均交易金额为330元。
它们与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和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建立稳定、充分的监督管理框架对它们具有重要意义。 “张青松指出。
从密码支付、指纹支付到人脸支付、掌上支付,创新支付方式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支付行业在服务民生和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为指导支付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条例》从多方面进行了指导。 例如,明确支付机构应当以提供小额、便捷的支付服务为目的开展业务;适当提高支付机构注册资本要求,要求支付机构具备符合要求的业务制度、设施和技术,以及治理结构、内控和风险管理能力等;鼓励支付机构与银行合作。 既要充分发挥支付机构在用户广泛、服务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鼓励银行在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部部长王胜指出,《条例》对支付业务类型进行了调整。 此前,支付业务类型分为在线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发行承兑三大类,在线支付细分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固定支付等类型。 根据多年的监管实践,《条例》坚持职能监管的理念,根据付款人能否从付款人处收到预付资金,分为储值账户操作和支付交易处理两大类。
王胜解释说,新的分类方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有利于防止监管漏洞的出现。 无论支付业务的外在表现如何,都可以根据业务的本质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快速将市场上新兴的支付业务分为两种基本业务类型进行监管。 二是有利于实现“同业同管”,促进公平竞争。 新的分类方法基于业务的本质和风险特征,渗透支付业务的表层形式,有利于统一业务监管要求,形成更加公平的制度环境。
牌照重新分类后,行业内的竞争将更加公平,有利于一些中小支付机构在新领域发展。 王鹏波说。
据王胜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抓紧制定《条例》实施细则,并将按照立法程序的有关规定出台,充分征求和吸收各方意见,确保《条例》顺利实施。
适应新的支付环境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规范化发展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6月制定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2号令”)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时,支付机构处于发展初期,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近10年来,支付机构业务不断创新,业务量快速增长,交易数量和金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在支付机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2号令逐渐滞后于市场发展和监管需求。 例如,2号令为部门性法规,法律层面较低,监管效果不足,不利于加强支付机构的公司治理要求,对市场上新兴的支付方式适应性不够。 王胜表示,最新《条例》注重监管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与2号令和监管实践保持良好衔接。
同时,与2号令相比,《条例》将部门规章提升为行政法规,并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支付机构准入、变更、退出的条件和法律责任,严格控制支付机构准入,防范业务违规风险,严防利用支付平台从事非法集资活动。 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使监管规范更加权威透明。
王鹏波表示,《条例》不仅规定支付机构最低实收资本为1亿元,还明确央行可根据业务地域范围、业务规模等因素提高最低注册资本额。 这意味着,未来支付机构的业务规模越大,需要的注册资本投入就越多。 支付机构违规的成本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他指出,从2024年支付行业罚款情况来看,个别大型支付机构开出的罚单金额增加了行业整体罚款金额。 实际罚款数量有所下降,表明年内行业合规水平有所提高。
非银行支付行业本身近年来一直在逐步“清算”,其余都是发达的机构。 王鹏波表示,在渗透监管、业务必须发牌的原则下,《规定》还明确了支付机构设立条件,严格管准入,并再次强调,发展跨境支付业务必须持有境内支付牌照,也就是说,支付牌照的稀缺性将逐步显现。
建立专项机制
对于境外人员来华支付习惯的差异化问题,张青松回应称,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制,发布了指导意见,正在组织各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具体而言,“大额刷卡”是指改善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组织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查明所辖境内商户户外卡受理情况,会同商务、文化和旅游部门划定重点商圈、机场、火车站等主要涉外场所, 引导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加快开放重点商户受理外资卡。“小额二维码扫描”是为了丰富移动支付产品供给,引导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等产品推出“外卡内绑定”、“外包内用”、银联旅游卡等产品,创新开发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满足海外人士来华的移动支付需求。 “现金备份”是指改善现金使用环境,组织银行开展ATM外卡受理改造,提高支持外卡取现的ATM覆盖率,持续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此外,我们持续优化账户服务,引导银行实行分类分级账户管理,优化开户流程,提高境外来华游客开立银行账户的便利性。 张青松说。
责任编辑:孟俊廉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