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构建校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复旦科技创新母亲正式启动。
12月3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市场化机构共同发起的复旦科技创新母亲启动,首期总规模10亿元。
上海市副市长刘铎表示,复旦科创将引领上海更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孵化和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爆发力较强的高成长性企业。 希望母亲发挥好前沿科技发展的风向标作用,重点扶持高风险、高价值科学问题研究,特别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在进军高风险创新领域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资金资源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始终秉持先投、小投、硬科技投的理念,努力做潜在项目的“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充分发挥创新要素枢纽作用,推动活力创新生态建设,引导龙头企业打通合作培育第一链产业链,加快各类创新资源汇聚、整合、共享。
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金力指出,复旦科技创新母的成立是为了完善创新策展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的独特优势,引导更多资本投入高风险创新, 实现学术、创业、投资的高质量耦合。
复旦科技创新家长(筹建)负责人孙鹏军介绍,复旦科技创新母亲将依托复旦大学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充分发挥复旦大学的杠杆效应和乘数效应,面对全球矿业行业最优秀的专业投资管理团队, 结合复旦优势学科,引导孩子投资国家科技前沿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
如何投票,哪些投票?
作为复旦大学首家聚焦科技领域的“母亲”,复旦科创不投资具体项目,而是一种专项投资“子项目”。
孙鹏军表示,复旦科创将坚持“市场化机制、专业化运作”的基本定位,聚焦与“复旦优势、国需”相关的“硬科技”领域,引导孩子成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探索投资包括生命健康在内的前景良好的高成长性项目。 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XR(扩展现实技术)等。
母公司成立的根本作用是推动重大原创科研成果的路径,推动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的路径,目标是更好地支持复旦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资金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更多融合, 推动重大科研成果从“0到1”进入“从1到10”阶段。孙鹏军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
他解释说,母亲有复旦自己的认可,一是基于复旦大学基础研究的优势,二是强调开放和内外部协调,三是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专业化运作。
我们不直接投资项目,而是构建复旦科技创新生态圈,既是复旦原创科技成果,又有海外顶尖项目、团队和国内顶尖项目,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孙鹏军说。
加强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中基础研究的重要场所,对全社会基础研究发展的贡献率为513%。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显示,最有价值成果转化的效益凸显;合同额亿元以上的单位数量有所增加。 2024年,1478所高校以转让、许可、投资等形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为1298亿元,比上年增加13个69%;合同数量为18,977份,比上年增加10份2%。
在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投资转化合同价值排名前50位的高校和院所中,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排名第一,其次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
虽然数据在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成果转化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项9%,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9%。据研究估计,美国大学的专利转化率为50%。
孙鹏军表示,大学原创科技成果是“从0到1”,而复旦科技创新妈妈**更注重“从1到10”,而“从1到10”的过程不能单靠科学家,需要大量的外部资源来帮助他们。 因此,母公司会支持更多的“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科技成果转化充满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投资人要有耐心,愿意做长期的伙伴,鼓励早期投资、小额投资和硬科技,这些都是一些重点方向。 他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