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治中国北方草原的民族中,突厥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 这不仅是因为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因为突厥人西迁后,突厥文化传播到中西亚并生根发芽,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土耳其人的历史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更具争议性和难以理清。 第一个原因是火葬在土耳其人中很流行,留下的坟墓很少,可用于考古的实物也很少其次,在泛突厥主义的影响下,有许多牵强附会的内容,需要辨别。 这里有一个简洁易懂的梳理。
1.起源时期(约400年前-公元522年)。
2.上升时期(522-552)。
3.扩张时期(552-583)。
4.动荡时期(583-609)。
5.隋朝末年(609-626)的复兴时期。
6.唐初(626-657)的灭亡。
7.后突厥时期(657-745)。
8.中亚和西亚突厥帝国时期(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
关于突厥人的民族血统,中国古代史料主要有四种理论。
第一种是中亚东迁的理论,可以在《北方史》中找到,“最初生活在西海右侧(可能是咸海)的突厥人只是部落,覆盖了匈奴的其他物种......”;
第二种是漠北-西伯利亚谚语,见于《周书》,“第一个突厥语,出索国,匈奴以北”;
三是西北混血论,见于《隋书》中,“第一个突厥人,平凉扎虎,姓阿史那”;
第四,吐鲁番狼种说,在《周书》中,“高昌国西北山,山中有洞,山洞里有平壤茂草,圆圈有数百里,四面都是山。 狼躲在他们中间,生了十个男孩。 十个男孩长大了,他们的妻子都怀孕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氏,阿希娜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中国社科院突厥历史学家薛宗正在其著作《突厥史》中提出,突厥父系祖先的远祖遭遇了国变,后来出现了复杂的民族迁徙,父系图腾是一头牛,母系图腾是一头狼, 于是就有了狼妻狼娘的传说,阿史那氏的祖先与匈奴有某种联系。
2024年,复旦大学从北周武帝墓中提取了嫁给北周武帝的突厥公主阿希娜皇后的DNA,这是世界上首次检测到突厥王室DNA。 结论是其基因起源于东北亚,与东湖人共享的基因较多。
芦名皇后陵墓的考古遗址。
但是,女性只能继承X线粒体,不能继承Y染色体,这只能证明突厥公主的母亲与东湖人有亲缘关系,可能是突厥人与柔然、鲜卑等通婚形成的,并不能证明突厥父系出身于哪个族群。
语言学研究表明,匈奴语是突厥语的来源之一,匈奴语比突厥语多一些古波斯语词汇。
总的来说,突厥人的祖先可能是塞浦路斯人的一个分支,但不管突厥人的祖先来自哪里,至少在突厥人形成时期,他们活跃在阿尔泰地区,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受到匈奴人的影响很大。 突厥人很可能和匈奴人一样,主要是黄种人,但混杂着欧罗巴人种(南匈奴人基本上是黄种人,北匈奴有不少白种人)。 考虑到阿尔泰-叶尼塞地区是古代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分界线,突厥混血儿应该比匈奴人还要高。
阿尔泰-叶尼塞地区是古代黄种人和高加索人种活动的分界线。
然后,最迟在公元 400 年左右,土耳其人形成了一个更大的部落。 当时北方草原的统治者是柔然,所以突厥人刚出现的时候还是柔然的附庸部落。 为了对抗鲜卑,柔然汗谢伦以鲜卑为榜样,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了重骑兵。 重骑兵需要大量的铁甲和武器,谢伦把这个差事交给了土耳其人。 在柔然人眼里,这是一件苦差事,他们不需要自己动手,还暗中称突厥人为“锻奴”。
柔然重骑兵。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工业,土耳其人掌握了它,为其迅速崛起埋伏。
在此期间,突厥人借用了粟特语(一种古代伊朗语言)来创造突厥文字。 因此,突厥语是一种拼音文字。 由此也可以看出,突厥人和粟特人(来自中亚的白人,康居人的后裔)交往频繁。
土耳其人迅速崛起,并在短时间内成为北部草原的统治者。
公元522年,阿史那大叶参加了柔然对高昌的战争,这说明此时突厥人进一步壮大,在柔然的统治下已经成为一支比较重要的军事力量。
突厥人视阿史那图们为开国君主。
土耳其人稍晚才进入中原的视野。 “突厥”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周书》第27卷《宇文传》中,其中记载,西魏大统一八年(542年)之前,为了防止突厥人的袭击和掠夺,西魏北部各州县不得不迁往居民, 牛羊在冬季提前到五宝。
到公元545年,北魏王朝开始重视突厥人,向突厥人派遣使节。 土耳其人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他们实力的证明。 第二年,他们认为应该与柔然平起平坐,于是向柔然求婚,被拒绝后,芦名图门杀死了柔然的使者,正式与柔然决裂。 图们这个词在突厥语中原有“万人”的意思,图曼语、桐湾语、土湾语、图们、图们、图们在汉语中都有不同的音译,意思是“万酋长”、“万主”、“万户”等,据此判断,此时突厥人的兵力已经达到数万人。
公元550年,突厥人统一了西北部的埃勒部落,制服了5万户,成为西北地区最强大的势力。 两年后,突厥人以埃勒的军队击败了柔然,统一了整个北部沙漠。 阿史那图们自称“伊尔汗”,“突厥汗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阿西那图门在被宣布为可汗后不久就去世了。 在他之后,他的儿子科罗登上了王位,被称为伊西吉的可汗。 但仅仅一年后,他也因病去世。 考虑到儿子年幼,伊西汗生前任命弟弟齐瑾为新可汗。
可汗的任命为未来的突厥汗国奠定了基础。
木杆可汗磅。
登基后,他被称为木杆可汗。 在他统治期间(553-572),突厥汗国的领土显着增加。
公元560年左右,突厥人征服吐谷浑,征服西域,并与波斯联合包抄白匈奴,使今天的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成为突厥汗国的领土。 随后,可汗将可汗的宫廷迁至独金山,也就是今蒙古汉爱山地区,并继续扩大其领土。 据《北方史》记载,这一时期突厥汗国的领土东西长一万里,南北长五六千里(“东起辽海西,西至西海,南起沙漠北, 以及北部的北海“)。
木汗也开始逐渐介入中原。
突厥攻打晋阳示意图。
公元564年,木珠汗亲自率领10万骑兵南下,与北周联手攻打北齐重镇晋阳(今山西太原),但未能突围。
这一战略上的失败,使木杆汗在“左右”战略上坚定不移。 一方面,他将女儿嫁给北周武帝宇文雍为皇后,并与他建立了“政联”联盟(前面提到的那个被复旦大学检测过的那个)。另一方面,他“回归齐”,主动缓和与北齐的政治和外交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北齐和北周都对突厥汗国“恭敬”。
公元572年,木杆可汗去世,弟弟吐蕃汗即位。 在他统治期间,突厥人仍然完全压制北周和北齐,但其对外扩张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南北朝时期的形势图。
公元580年,北周的千金公主嫁给了吐蕃汗。 第二年,可汗去世了。 木杆可汗的儿子大罗被宣布为新可汗,历史上被称为阿婆汗。 然而,阿波汗的威望并不高,他遭到了内部势力的反对。
阿波汗的堂兄不仅反对阿波汗,还主动宣布吐蕃汗的儿子瓦拉为“汗”。 很快,罗主动把可汗的位置让给了摄影师,他就成了“二可汗”。 结果,最强的摄影师变成了真正的可汗,在历史上被称为沙巴鲁汗。
沙巴鲁汗被认为是最优秀的突厥可汗之一。
因此,在 581 年的阿尔泰山脉以东地区,出现了塔克图(沙巴鲁汗)和大拉汗(阿波汗)两种力量并列的情况。
在东突厥扩张的同时,西突厥也在扩张,而且扩张速度很快。 突厥建国之初,图们的弟弟穆尔殿密在西方担任“小汗”,并很快控制了中亚。
这一时期是突厥内战和官方**东突厥和西突厥的时期。
583年,突厥汗国爆发内战。 当时,被照片排除在外的阿波汗与西突厥的拿头汗联合起来,对照片发动了攻击。 这次军事行动使突厥汗国正式成为东西部。 从此,以阿尔泰山脉为界,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岸敌对。
(1)在东突厥一侧:
东突厥人很快与隋朝发生冲突,被隋人击败,再加上东边契丹人的威胁,以及西突厥大头汗和大罗边的内攻,他们不得不写信给隋朝“认藩称号”,以换取休养生息的机会。 公元586年,隋朝向东突厥人颁布年鉴,承认其藩属国地位。
不久之后,沙巴鲁汗去世,由他的弟弟罗侯继位,被称为耶胡汗或漠河汗。
公元587年,耶虎汗打着隋朝的旗号,向西攻打大罗壁。 对方以为耶胡汗有隋兵支持,许多部落前来加入,这让耶胡汗不知所措,阿波汗本人也被他俘虏,东突厥人暂时统一。
公元 588 年,耶胡汗率领另外 300,000 万军队通过西突厥进攻波斯,但在战斗中阵亡。
耶胡汗死后,雍裕路被大家推选为新任可汗,历史上称为都兰汗。 东突厥汗国在位期间,多次主动派使者到隋朝进贡,“以示友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但一个“稳定统一”的东突厥是隋朝不想看到的。 于是,隋朝开始了“不和计划”。
公元597年,隋朝将安依公主嫁给了耶虎汗的儿子,新“突厥汗”戴干(东突厥的老二,又称“小汗”),成功挑起了都兰汗与图里汗的战争。
都兰汗和大头汗联手出兵对抗戴根。
公元598年,都兰汗与西突厥大头汗联军攻坚。 戴根一方惨败,儿侄几乎被屠杀,他狼狈地“只有五个骑兵”逃到了隋朝的领土上。 随后,隋朝以“支持染干”为由北进,击败了都兰汗。
局势稳定后,隋朝不仅封甘为“启民可汗”,还在山西朔州建起了“大理城”供他居住,并将奕成公主嫁给了他。 在隋朝的支持下,染干势力迅速增长。
然而,都兰汗不甘心失败,频频率军讨伐迪冈,还肆意入侵隋朝边境。
599年,隋朝决定集结优势兵力,以一举消灭都兰汗为目标。 然而,还没来得及抽调军队,都兰汗就被手下击毙,东突厥汗的内战基本结束。
公元609年,曾干病逝,他的儿子杜继位,人称石壁汗。
在石壁汗统治期间,东突厥人恢复了。
在石壁汗(609-619)统治期间,隋朝的统治已经衰落,这给了突厥人一个极好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在石壁汗的精心管理下,东突厥汗国很快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结束了一段内乱动乱时期,先后征服了契丹、穆尔韦、吐谷浑、高昌等地方政府和游牧部落。
(2)西突厥方面:
公元588年,耶虎汗攻占阿婆汗后,大头汗不得不撤出漠北,暂时发动了“可汗王位争夺战”。 公元600年,隋军进攻西突厥大头汗。 为了躲避隋军的进军,大头汗选择避战,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但隋朝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打击。 公元601年,隋朝以杨肃为元帅,率领隋军和东突厥军队北上征服大头汗。
在隋军的打击下,大头汗的地位大为削弱,西突厥的铁勒、仆人等十余个部落叛逃了大头汗。 大头汗变得虚弱,不得不乱七八糟地逃往吐谷浑,最后在610年左右死去。
(1)在东突厥一侧:
隋朝末年,第一邦中原地方军阀为了争取援助,极力勾结突厥统治者,使突厥人再次面临有利局面。
公元617年,唐朝开国皇帝李元“太原集兵”(又称晋阳集兵)时,派顾问刘文景主动与石壁汗会面,寻求军事援助。 李渊提出,如果双方联军攻占长安,将获得重金奖励。 结果,石壁汗派出2000名骑兵协助唐军攻克长安。 作为交换,突厥军队进城洗劫,夺取大量财产,逃跑。
李元金阳举兵。
石壁汗虽然给予了李渊很大的支持,但他“没有拒绝”其他中原军阀的求助。
石壁汗的这一举动,对唐朝大统一的进程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公元619年,石壁汗去世,弟弟童力夫世即位,人称楚罗汗。 然而,他在位仅一年后就因病去世。 不久,楚洛汗的弟弟即位,被称为杰力汗。
在位期间,颉力汗不仅继续支持盘踞在华北的军阀分裂势力,还频频率军南下掠夺。
公元622年和625年,突厥人两次进攻山西并掠夺。
公元626年,颉黎汗“率领十万余骑兵进入口武宫,北京师处于戒严状态”,部队到达渭水河岸,李世民被迫砍下一匹白马,与突厥人结盟,即“潍水同盟”。
(2)西突厥方面:
大头汗被削弱后,大头汗的孙子,舍魁可汗,于公元612年重新集结统一了埃勒各省,控制区为“东至金山,西至海,服务于玉门以西所有国家”,有恢复的迹象。
可汗死后,他的弟弟童叶胡登上皇位,被称为童叶胡汗。 在他的管理下,西突厥汗国迎来了复兴。
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通叶胡汗在今阿富汗巴尔赫附近的巴里赫建立了一顶帐篷,被称为“南牙”。 同业胡汗曾接待过去西天学经的玄奘大师。
在此期间,在唐军的打击下,东突厥人和西突厥人相继沦陷。 其中,东突厥人陨落得很快,以李静为主,西突厥人持续时间较长,以苏定芳为主。
(1)东突厥人的沦陷(626-634)。
626年8月,李世民即位,随后“灭厥人”的计划也被提上了正式的议事日程。
李世民肖像。
东突厥汗国的薛延拓、回鹘族、巴耶古等部落因为无法忍受结黎汗的剥削和镇压,纷纷造反。 吉利汗闻讯后,任命当时的“图里汗”的儿子、侄子世比汗率军镇压,却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可汗被激怒了,严厉惩罚了希巴比并监禁了他。
他越想越委屈,很快他就变得叛逆了。 公元628年,石伯壁派使者前往唐朝,“派使者与结力划痕,请攻”。 次年,薛延拓自称可汗,在主动向唐朝“进贡”的同时,还要求与唐军联手攻打东突厥汗国。
俗话说“福无双,祸难难”,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国内外突厥汗国遭遇百年未见的大雪大荒,处境艰难。 但即便如此,吉利汗还是强行征用和敲诈勒索,最终遭遇了大规模的叛乱,百姓心都丢了。
东突厥被灭后唐朝周边情况图。
为了挽救国家衰落的局面,走投无路的颉利汗曾向唐朝提出“召臣”,并要求“修女婿大典”成为唐朝皇帝的女婿。 然而,复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唐太宗怎么会这么轻易放弃?
公元629年,唐太宗皇帝颁布法令,征服东突厥人。 同年9月,“土耳其人率领三千人投降”;“巴夜古,仆人骨,桐罗,首领习,带领百姓下行”;11月,唐军自东向西五方向出兵,全力进攻东突厥汗国。 次年2月,李京在阴山击溃了颉黎汗的军队;3月,颉黎汗被唐军俘虏。 至此,东突厥汗国被宣告灭绝。
唐朝歼灭东突厥之战示意图。
公元634年,颉黎汗死,追授归义王,称饥荒。 不久,唐太宗皇帝下令埋葬他的同胞,按照突厥人的礼仪火化,最后葬在巴水东部。
(2)西突厥人的沦陷(628-657)。
东突厥沦陷时,西突厥仍在扩张,势力范围从南部的克什米尔延伸到北部的阿尔泰山脉,再到西部的萨珊波斯帝国。 然而,后期,通业胡的可汗日渐膨胀,对下属强势有力,引起了各部落的不满。 因此,当唐朝准备出兵对付西突厥人时,恰巧统帅耶虎汗被他的部落杀死。 结果,西突厥汗国一分为二,进入了动荡的内战时期。
在西突厥汗国的最后 30 年中,有七个可汗。 随着时间的流逝,领土内的游牧部落和绿洲城邦变得独立。
657年,唐高教派将军苏定芳等人联合回族,率军对西突厥发动大规模进攻,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赫鲁被唐军俘虏,西突厥汗国被歼灭。
这一时期,它在国外被称为第二突厥汗国,在中国古代书籍中被称为后突厥汗国。 其中,后西突厥实行束缚制度,因为他们远离唐朝,基本上是作为唐朝的臣民国存在,而后东突厥人直到20多年后才恢复地位,反对唐朝。 此外,一些西突厥部落从西突厥汗国独立出来,建立了图尔吉汗国,最初忠于唐朝,后来与唐朝争夺中亚。
后突厥时期的局势地图。
(1)后来的东突厥汗国(682-745)。
在这一时期,后东突厥汗国经历了一个复兴后衰落的过程,由于时间相对较短,这里算作一个时期。
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唐朝设立延然保护国(后改称汉海保护国、安北保护国),管辖南突厥和北部沙漠铁勒州。
然而,在唐高宗的末年,形势发生了变化,新兴的吐蕃帝国和唐朝多次争夺安溪四镇,高句丽和东北新罗的残余一直在闹事,牵扯到唐军的众多势力。 结果,唐朝对突厥家园的统治地位减弱了。 此外,唐朝持续多年打对外战争,大批东突厥青年被派去参军,使各部落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起来,收复国的念头也逐渐开始滋生。
在此背景下,东突厥残余势力终于在682年脱离唐朝,首领阿史那古鲁鲁自称可汗,并花了十几年时间统一了整个漠北,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我们这里称之为后东突厥人。
东突厥汗国在壮大后,于708年开始西征,712年左右进入粟特(今哈萨克斯坦西部),但随后在撒马尔罕附近遇到阿拉伯人,在战斗中被切断后勤,损失惨重,并于713-714年返回阿尔泰山脉。
当时,后东突厥的右贤王叫阙特琴,是顾璐璐的小儿子,也是当时后东突厥汗的弟弟。 他死后,唐朝派使者悼念,并派工匠协助竖立碑,后来被发现,被称为阙特勤局纪念碑,是了解突厥人历史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分类的重要资料之一。
阙特勤纪念碑。 总的说来,虽然后东突厥汗国的统治者一直自诩为“突厥正统”,但北铁勒部落的内乱和不断的叛乱,使得后东突厥汗国的统治不稳定,其政治影响力不如东突厥汗国。
公元744年,回鹘首领古力庇自立为可汗,建立了回鹘汗国。 次年,回鹘军队击败并杀死了后突厥汗国的白眉汗。 至此,后东突厥汗国宣告灭亡。
(2)后来的西突厥汗国(657-742)。
唐朝对后西突厥实行封建统治,因此后西突厥可以说是唐朝的附庸国。
如前所述,苏定芳攻占阿史那赫鲁,标志着西突厥汗国的灭亡。 此后,唐朝将西突厥一分为二,册封了两个可汗,即兴西死可汗和吉吉可汗,并建立了昆陵和蒙池两大羁绊,以保护首都。
两位可汗还担任了首都的护法,其中生死可汗和昆陵护法统治着沙野河以东地区;为了继承过去,永不为可汗,保护池塘,他统治了沙野河以西地区,实行了两格的划分,相互牵连,便于唐朝控制。 这两个县都属于安西县管辖。
昆陵都市保护与蒙池帝国保护示意图。
“传承过去,逝去”的两位可汗已经传承了四代。 公元742年,上朝继任者阿史那辛奉命前往图尔吉什平息内乱,在哈萨克斯坦的江卜地区被图尔吉什首领莫赫·达甘杀害,标志着后西突厥时期的结束。
(iii) 图尔吉什汗国(691-744)。
西突厥部落图尔吉什的首领乌日勒(690-706 年在位)以声望著称,上台后,他吞并了周围的一些部落并变得强大。 随后,图尔吉什人占领了断叶城,作为其大牙帐的所在地,并一度统治了西域。
折叶位置示意图,折叶仍是李白的原籍地。
公元706年,唐朝奉行怀柔政策,封武之乐为怀德郡王。 同年,乌志乐去世,儿子索哥继位。 索哥死后,他的下属苏禄篡夺权力,自称可汗,不再服从唐朝,与唐朝交战多年。
此时,阿拉伯军队也在中亚扩张,开始与图尔吉人作战。 724年,苏禄在干水战争中击败了阿拉伯侵略者。
图尔吉什号位置示意图。
公元734年底,苏禄汗向唐朝求和。 唐玄宗怀疑他的诚意,暗中准备攻打图尔吉人。
公元736年春,正月初一,北庭都城主动进攻土旗石,但土旗石被打败,从此不敢入侵安溪和北院。
737年,阿拉伯军队也趁机进攻图尔吉人。 在尤尔詹战役中,图尔吉什军队被阿拉伯军队歼灭。 苏禄可汗死里逃回了断叶。 738年夏天,苏禄被他的将军们杀死,此后,图尔吉什的内乱频繁发生。
744年,唐军击败并杀死了图尔吉人的新领袖莫赫达干,收复了伊塞克湖地区和伊犁河流域,标志着图尔吉人的沦陷。
后突厥汗国灭亡后,其部落大规模向西迁移,逐渐进入中亚。 一些突厥部落的后裔后来建立了塞尔柱突厥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塞尔柱帝国的领土。
让我们从塞尔柱突厥帝国开始。 公元 1000 年左右,一群由酋长塞尔柱率领的中亚西突厥人于 1055 年向西进军占领巴格达,迫使阿拉伯哈里发授予苏丹国的头衔。 随后,塞尔柱突厥人继续向西亚、中东和北非扩张,在11世纪末达到顶峰,东起印度兴都库什山脉,西至地中海,成为当时西亚最大的帝国。 塞尔柱突厥帝国后来在 13 世纪初被花剌子模人摧毁。
在12世纪,塞尔柱突厥人的一个突厥部落,被称为奥斯曼人,搬到了锡亚丁。 他们在塞尔柱突厥人沦陷后声名鹊起,于 1453 年摧毁了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建立了庞大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到16世纪中叶,它已经占领了北非、东欧和伊朗,成为一个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领土。
在奥斯曼突厥统治时期,统治核心区的西亚人被迫改用突厥语,导致突厥人与当地人逐渐文化融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其主体成为土耳其,其名字也有突厥语的意思。 但大多数突厥人不是突厥血统,他们是希腊血统,但在突厥人的统治和改造下,他们在语言和文化上都变成了突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