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梳子姐姐。
有些问题自然而然,没有必要讨论,但障碍的力量太强了,有必要拿出来,回到原点进行一些理论。 我们先说第一件事,北大有一位叫李志的副教授,曾经在莫斯科大学读书,眼界并不狭隘,有一件事他一直很抗拒,那就是每次进出北大,都要刷脸,所以拒绝授权个人信息。
如果不能用脸进门,只能出示身份证,然后就得看保安的脸。 李副教授是个着急的人,每次进出大门,都不想排长队接受检查,也不想耽误抬栏杆,于是练了跨栏特技,经常在空中腾空而起,挑衅保安跟在狼猪后面, 这并不热闹,却成了北大的一幕。
在这里我们先给北大竖起大拇指,好自由宽容,要是别的学校遇到这么不守规矩的老师,恐怕早就要受到惩罚了,怎么能放肆呢。 世界上没有路,但当走的人多了,它就变成了路;世界上没有门,有许多障碍使门成为门。 至于大学校园的开放,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来解释原因了,既然我们把自己选为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我们连向社会开放的信心都没有,就会严重拖累国家的强腿。 这不是在上层平台上,想象一下连进出的自由都没有,那些学者和学生怎么能实现思想的自由呢?没有思想的自由,我们怎么能创新创造?没有创新创造,我们靠什么来提升自己,又如何赢得尊重?因此,大学校园对外开放的问题不需要讨论,打开大门是不可避免的,这取决于校长们是否有勇气这样做如果校长胆小,他们也害怕和担心,那么就没有治愈的办法。 我们再来谈谈第二个无需讨论的小问题,那就是法院判决书的网络公开问题。 对此,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劳东岩、何海波、北京大学教授傅玉林、中国政法学教授吴洪耀、四川大学法学教授韩旭等意见高度一致,均认为应坚持已有10年历史的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制度。 我相信,只要你接受过基本的法制素养教育,只要秉持“服务大局、为民伸张正义”的基本本质,你就会懂得如何判断和选择这件事。 就像过去的改革开放一样,开门不只是晴天,肯定会有苍蝇虫,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如果不开门,拒绝开门会有什么后果呢?无论是校园对外开放,还是裁判文书在网上,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但任何人都不能随波逐流,与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关于方向性问题这两个基本问题,早开放总比晚开放好,主动开放不如被动开放,顺应趋势而不是逆势而上。随着社会的进步,需要摸石头跨越的领域越来越少,也没有必要以牺牲共识为代价来讨论常识性问题。 如果回去,国家和人民真的拖不起,消费不起。 万物之初,路简单,演化复杂。 现在老百姓的智慧已经开启,只能应理,怎么可能狡猾傻傻。 你越开放,你就越自信,你越开放,你就越强大。 只要你有正确的心和问心无愧的心,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