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拍摄的集资石山县翠马潭镇集中安置点。 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新华社兰州12月27日电(记者宋长青、张玉杰、王明宇)除安全住房安置外,甘肃还计划建设150,000套预制房屋,以确保所有受影响的人在一年内搬进来并保持温暖过冬。 目前,受灾群众正陆续搬进温热的装配式房屋。
26日,记者来到甘肃省集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这是第一批入住板房的村民。 安置点左侧是白色的预制房屋,右侧是一排蓝色帐篷,分别是消防站、卫生站、心理咨询室、接待室等。
走进村民马凤英家的装配式房屋,暖气扑面而来,屋子整洁。 装配式房内,火势如火如荼,两张床上铺着电热毯,床底下塞满了方便面、麻花、奶茶等各种救济物资。
自18日事件发生以来,马凤英一家多次搬到暂住。 那天晚上,全家人匆匆逃离家园,在寒风中过了一夜。 后来,他们用塑料布搭建了自己的临时帐篷,几天后,他们搬进了避风更好的救济帐篷。 “前段时间,我得了重感冒,下不了床。 现在板房的隔热和清洁更好了,寒冷也已经治愈了。 马凤英说。
12月27日,在鸡石山县翠麻潭镇集中安置点,国家电网工作人员正在给安置点通电。 新华社记者方欣摄。
马凤英说,安置点有一个供水点,提供自来水和厕所。 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装配式房屋的窗户总是用小缝打开,并在房屋内张贴有关预防煤气中毒和用电安全的传单。
不时有工作人员走近会议室查看情况。 中国铁路二十一局电工马一布拉进屋检查插座和开关的性能。 中国电信和正分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将马凤英的手机连接到免费WiFi。
现在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我期待着尽快盖好新房,早日搬进去。 马凤英说。
王旭东是梅坡村的一名大学生,现在在兰州的一家医院当**。 之后,他轮班回家。
12月27日,在鸡石山县翠麻潭镇集中安置现场,甘肃省公航旅游集团施工人员正在检查板房情况。 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家里的房子是他父母辛勤工作十几年才建起来的,为他准备的两间婚房还没来得及装修。 房子倒塌了,一夜之间就被破坏了,给父母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这几天,我住进了预制房,生活稳定了一点,父母的状态也好多了。 王旭东说。
冀石山县消防救援大队干部丁红敏负责该安置点的消防工作。 他说,消防部门在梅坡村设立了8个微型消防站,配备了约200个灭火器。 每天进行5次巡逻,检查消防安全隐患。 “群众在装配式房屋里生火做饭,屋子里杂物多,晚上还要给屋外的电瓶车充电。 在装备装备、加强巡逻的同时,还向群众讲解消防知识,散发宣传单,避免火灾隐患。 ”
记者从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26日16时,已投入1000余台机器完成板房建设10,000间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