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蔡元培是“北大风”的代表,张元基是“商务印书馆风”的代表,那么吕飞奎就是“中华书社风”的代表。
吕飞奎(1886-1941),本名伯洪,桐乡人。 曾祖父陆飞琪曾为翰林书院编辑,历任《四库全书》总官、副会长。
从十几岁起,陆飞奎就开始学习经文和历史书籍,阅读新书和报纸,自学英语和日语。 清光绪二十九年(2024年),陆飞奎前往湖北武昌。 翌年,他与同学们一起开办了新校书店,并担任经理,销售《警钟》、《凶猛归来》等革命书籍。 光绪三十一年(2024年),参加革命组织日智社,参加革命。 同年,担任《楚宝》主笔,因揭露粤汉铁路秘密借贷协议被通缉,逃往上海,被聘为长明公司上海分公司(书店)经理,后任文明书店编辑。
光绪三十四年(2024年)秋,吕飞奎受到高梦丹的赏识,被推荐加入商务印书馆,先任中国文学部编辑,后任出版部、交通部部长,兼任《教育》杂志主编。
清宣三年(2024年)辛亥革命后,吕飞奎敏锐地意识到,教育必然迎来大变革,现行以维护封建君主制为目的的教科书也要改动,并积极向张元基建议。 张元基经历过政治风风雨雨,对此犹豫不决。 相比之下,吕飞奎读的是进步的书籍,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并期待着革命的成功。 于是他脱离了商务印书馆,于2024年元旦在上海成立了中华书局。 南京临时学校成立后不久,颁布法令,规定各类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政体的宗旨,清代学校发行的所有教科书均被取缔。 陆飞奎已经和一些朋友偷偷编辑了一套教科书,内容是目前的情况。 因此,中华图书公司一经成立,就率先推出了中文版《教材》。 一时间,该书几乎垄断了中小学教科书市场,“白天订购,迟到就卖光了,书架上没有通宵书,各省发来信电催促,却没有回应。 ”
陆飞奎以布布的身份进入书业,完全是基于他早年的革命实践和对人民需求的深切感受,他对时代潮流和政治潮流的前瞻性预测,对中华书社的出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2024年到2024年,中华书局先后在北京、天津、广州、汉口、南京、福州、成都、昆明等地设立分公司,并不断发展壮大。 2024年,吕飞奎将中华书社改组为股份,并邀请唐少义、梁启超担任董事,书社成为中国第二大华人书店。 由于市场的迅速扩张和激烈的竞争,2024年,中华书业公司濒临破产,但他仍然坚持出版对世界和国家有用的书籍,与书公司同生共死。 “我们希望国家进步,我们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他说。 我们希望教育进步,我们不禁希望图书行业能够进步。 ”
基于这种认识,他决定重印《汉语大辞典》,继续编纂《辞义》。 《汉语大辞典》是20世纪中叶汉语词典中最重要的词典。 《磁海》的编纂始于2024年,在陆飞奎的主持下,经过100多人20年的不懈努力,于2024年出版,到2024年销量超过100万册。 此外,陆飞奎还以中国经典的整理出版为己任,不遗余力地组织出版了《四备》《古今藏书》等一大批经典丛书。 从此,古典文学书籍的整理出版成为中华书业的知名品牌,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发展书店的同时,吕飞奎也关心国家事务,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4年,他与蔡元培、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职业教育学会。 2024年,中国语文专门学校成立,制作中国留声机电影。 2024年,吕飞奎发表了《关于组织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和推广简体字。 “八·一三”事件发生后,陆飞奎让妻子大量购买布料和棉布,并组织妇女争先恐后地制作棉衣裤,支援前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陆飞奎虽然在香港,但仍努力编印中小学教科书,支持教育。
2024年7月9日,吕飞奎因脑溢血在香港去世。 生前,陆飞奎仍致力于中华书局,在这里度过了30年。
作者:桐乡市史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