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老人患上怪病五年了,平时的胃酸倒流和嗳气就是这样,吃完饭后会呕吐严重,只有吃了流质食物或充分休息后才能缓解。 随着病情逐渐恶化,老徐的症状也越来越严重,只要食物稍微干硬,呕吐、泛酸、嗳气就会加重。
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放射病理科多学科专家会诊,确定他患有一种特殊的疝气,III型食管裂孔疝,本应很好地保存在腹腔的胃里,因为横膈膜上出现了一个直径为六厘米的孔, 居然跑进了左胸腔,同时食道也上移缩短了。该院普外科副主任、胃肠外科副教授谭金福利用国内最新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实施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补片修复和胃底折叠术,解决疼痛。
据悉,这是广东省首例国内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补片修复及胃底折叠术。 患者术后顺利出院。
肥胖和慢性咳嗽等因素可诱发食管裂孔疝
谭金福告诉记者,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疝气疾病,多发生在食道和横膈膜的交界处。 “在正常情况下,横膈膜实际上是无间断地穿过食道而闭合的,横膈膜将人的胸腔和腹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 然而,在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中,横膈膜上会出现一个或大或小的孔,使腹部器官(如胃室)向上“钻”。 ”
他说,腹部器官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严重时患者整个胃可移位至胸腔,甚至其他器官,如小肠、大肠等进入胸腔,引起严重的肠梗阻、肠坏死等症状患者可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胃灼热、胃酸反流等;它还会引起卡住症状,如嗳气、胸痛、早饱和吞咽困难。
研究发现,食管裂孔疝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出生时空间异常大、食管裂孔受伤或外伤、肥胖、慢性咳嗽、举重物、反复呕吐、排便时用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的衰退和松弛,如咳嗽、举重物等,腹压的增加会导致相应的器官移位,因此会出现食管裂孔疝。
在国产机器人的协助下,成功完成了“漏洞”修补
为了解决老徐的问题,食管裂孔疝需要用贴片修复缝合,胃底部分需要折叠。 “只能通过多次手术来解决,在没有腹腔镜或手术机器人辅助的情况下,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轻面伤口将超过10厘米长。 此外,外科医生的视野在手术过程中会受到阻碍,外科医生将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来探索和执行手术。 ”
结合老徐的症状,谭金福副教授决定使用国内最新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对他进行手术。 在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以其更准确、更清晰、立体的辅助,可以很好地解决外科医生遇到的困难,手术伤口非常小,患者的第一个周期将大大缩短。
本应用是中国制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系统。 该手术机器人是国内手术机器人中唯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硬件技术平台,具有操作灵巧、控制更准确、图像延迟更短、更清晰等技术特点。 谭金福告诉记者,这套国产机器人系统可以提高手术区域高分辨率三维图像的精度和放大镜功能,通过软件和算法去除震颤,人体工程学设计减少外科医生疲劳,精密手术工具造成的小切口和AI赋能的自动化功能。
直肠癌的肛门保住手术也使用国产手术机器人
随着技术的进步,国产手术机器人在精度和易操作性方面已达到国外产品同等水平,手术机器人系统的高端医疗设备正逐渐被国产化所取代。
不久前,谭金福的团队还使用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了一例复杂的直肠癌**和结肠-直肠一期吻合术。 “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通过国产手术机器人给出的清晰视野和灵活操作,我们能够清晰地判断病变区域的血管分布情况并提前进行预处理,这次大手术几乎没有出血。 ”
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于直肠癌领域后,可以大大增加直肠癌患者保住肛门的概率,当直肠癌发生距离部位只有三四厘米时,肛门保全的希望很大。
谭金福表示,这对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将由更多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 虽然患者将受益更多,但大多数外科医生的手术学习曲线将缩短,外科医疗资源将更加经济。 “在手术机器人系统和5G通信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国产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跨区域的远程手术。 ”
作者: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