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圈里,有一种商业模式叫“卖焦虑”,而“焦虑”之所以能被“贩卖”,根本原因就是当今社会的一些人有一种自卑感。 自古以来,传统文化中就有一句关于心态和外在表现的很好听的词——既不卑微也不傲慢,但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很容易遇到不谦虚、不傲慢的场景——如果不能正确匹配这个场景中的表现,就有可能人际交往不成功。
就我而言,除了家人和朋友之外,我不喜欢处于无意义和低效的境地,更准确地说,对于商务谈判,如果我没有平等沟通的心态,我根本不会出现在相关场合。 所以,既然我在这里,就意味着我不要低估坐在对面的谈判对手,同时也希望对面的人有和我一样的心理,不要低估我,不要低估我的智商。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篇文章,或者有和我一样的经历:你遇到的交易对手往往傲慢自大,......夸张等等,当这些吹嘘偏离了今天谈话的主题时,我会认为他是在以过度自信的方式表现出他的自卑感。
例如,有些人在开始谈话之前会谈论他们认识哪些领导者以及他们认识哪些大公司的高管另一方面,其他人则强调他们的家庭背景,并强调他们有一个亲戚在哪个单位工作。 说实话,我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和我想知道的商务合作内容有关,但是,从心底里,我觉得对方是没有信心的,否则,他不会用其他与这次合作无关的人来“证明”自己,因为我今天谈判的对象就是他, 只要是他自己,他就可以和我平等交流、合作。
所谓心理学,其实并不是一个属于个体的概念,心理现象是要出现在群体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弄清楚谁是正常的,谁是不正常的;谁有正能量,谁没有正能量——从逻辑上讲,只有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你才会表达真实的心理状态,暴露真实的自己——分析这些,不仅仅是提醒自己要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更是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有点类似于上面的情况,当我和人们谈论一些非常具体、非常微观的合作时,我觉得对方会谈国际形势,讨论国际政治和......在每一个转折点那时候会觉得对方也是自卑情结,我们本来在讨论一对孩子能不能再便宜20块钱玩核桃,这和美苏冷战有关系吗?这些国家的前任领导人是一对核桃吗?
反之,当对方用过于自信的“高大上”来交流时,我会觉得对方也低估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怎么看不出他的行为方式是一种“缺乏自信”呢?在我看来,在进行商务谈判时,真正的尊重必须表现出对标的相关领域的效率追求,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自己的诉求和目标,才是正确的沟通方式。
我也给自己写了这段文字,希望自己不要成为一个让别人看起来不舒服的谈判者,我希望自己在自己的环境中会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