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技术,每年节约外汇3000万元
长沙思盛完成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榫槽专用拉床研制,满足我国航空加工需求,填补国内空白
走进长沙思盛智能装备生产车间,一批价值数百万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精密设备依次摆放。 摄影:宋彬彬。
切割、切割、研磨、轧制、清洗......走进长沙思盛智能装备的生产车间,一批价值数百万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精密设备依次摆放,对着金属工具“精雕细琢”,经过一系列工序,最终成型各类精密零件,每一件产品堪称工业艺术品。
这是我们新开发的数控榫槽拉床,设备加工的零件精度误差不超过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的十分之一。 长沙思盛总经理陈柳阳介绍,公司继承自长沙机床厂,是一家具有丰富智能装备制造经验、技术基础可靠、专业从事拉床研发制造的科技型企业。
202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和平利用军事技术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在大连召开“航空发动机领域高端数控机床供需对接交流会”, 并邀请长沙四盛参加。
会上,长沙思盛负责人了解到,目前国内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榫槽制造拉削工艺均采用德国和美国的高端数控拉床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技术封锁和阻碍,且价格非常昂贵,国家相关部委希望重点发展我国自主高端数控机床, 用2到5年时间实现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
这是必须大力扶持的国义,研发成功后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陈柳阳告诉记者,公司负责人从北京回来后迅速组建了团队。 在国内航空发动机相关厂商的支持下,同月与相关企业和大专院校合作,启动六轴数控榫槽侧拉床的研发。
经过4年的持续投入,长沙思盛培养了一支集机、电、液压、软件于一体的技术团队,打破了国外研发中国高端数控拉床的技术封锁,突破了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榫槽加工的核心技术瓶颈,实现了六轴数控榫槽专用拉床的国产化。 目前,长沙思盛正在加紧生产该设备,可实现年产2台六轴数控榫槽专用拉床,将完全替代进口,满足我国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榫槽拉削需求,每年节约外汇约3000万元, 推动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不仅如此,长沙思盛拥有卧式内拉丝机等20余款核心产品,近年来不断创新,开发的高精度双伺服内拉机等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和长沙市企业技术中心、 先后荣获湖南省制造业(拉床)单项冠军,拥有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家的支柱。 陈柳阳表示,公司坚持以大胸怀、大格局、大目标推动公司发展,因此成立了以公司为首创建社会责任建设示范单位领导小组,并坚持在长沙县总工会的指导和监督下, 从环境、用人、安全、管理、公共、道德五个方面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到诚信经营,实现土地、水、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完善管理体系。为保障员工切身利益,全年共培训员工400余人次,同时坚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等事业,被评为2024年度长沙县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劳动竞赛标杆单位、湖南省AAA级信用企业。
*:星沙时报。
记者:宋彬彬。
与星莎相遇,立即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