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也有实力不大的地方,甚至被别人控制了!还记得五年前的2024年,《科技》披露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拥有35项关键核心技术,被“卡住”,让所有盼望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儿女如鱼如鱼如鱼。那么,到 2023 年,这 35 种颈部干扰技术中有多少被征服了?答案是21,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至少有21项关键技术被破发,包括光刻机、芯片、航空设计软件、光刻胶、透射电子显微镜、真空蒸发机、水下连接器、重型燃气轮机,以及与我国塑料工业相关的锂离子电池隔膜
为什么薄薄的隔膜会卡在中国的脖子上?因为它汇集了电、化学和热等基础学科的最佳工艺,所以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偶然获得。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锂离子电池只有稳扎稳打,才能稳定而深远。 隔膜堪称“电动汽车心脏阀门”,是锂电池四大核心原材料之一(另外三种分别为正极、负极、电解液),约占锂电池产品成本的10-15%。 其主要功能是隔离新能源锂电池的正负极,防止电池短路,同时保证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能正常通过微孔通道,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见下图)。 它甚至被业界称为正负极之外的“第三电极”,直接影响锂电池的电池寿命、充放电效率和安全性。
隔膜是锂电池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大的关键内元器件,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还需要强大的研发生产团队、娴熟的工艺技术和高水平的生产线。 分离器的制造主要分为湿法和干法两条技术路线,对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复杂程度依赖性很大,产能和产量的扩大对设备的依赖性很高。 在我国,隔膜是锂电池四大主要原材料中实现国产化的最新产品,其核心技术和生产长期被日韩美企业控制和垄断,这使得隔膜一度成为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膜片双向取向设备。
技术的命脉只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得到保障。 虽然研发困难,但只要努力,总会有成就。 依靠艰苦奋斗,我国锂电池隔膜行业企业以创新为突破口,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跑再到领跑的跨越。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问世,我国隔膜行业的发展迎来了转折点,整个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主流分离器产品也迎来了从干法向湿法工艺转变的技术路线,2024年湿法占比仅为42%,到2024年上升到70%,成为市场主流。 与干法工艺相比,湿法分离器的工艺更为复杂,成本和技术门槛更高,国家不断加大以锂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的新能源产业建设力度。 湿法锂电池隔膜技术是我国攻克的35项“卡脖子”核心技术之一,打破了日韩美企业在行业内的垄断,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大规模商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4年,上海NXT振膜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4%,超过日本旭化成,成为全球振膜行业的新霸主。 深圳市兴源材料有限公司与国外多家知名锂电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国内锂电池隔膜领域最大的出口企业,已成为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我国锂电池隔膜行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甚至与世界级车企对接,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突破,正是因为有一批一流冠军的支持,自上而下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一流链体系。 无论是为了产业生态的繁荣,还是为了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首链安全,我们都需要更多这样的冠军。
要想突破技术瓶颈的局限性,不能只靠喊口号。 上个月,锂离子电池的共同发明者、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共同获得者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去世,享年100岁。 如果中国人把智慧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总有一天会有很多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天才,都是科技发达国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无处不在,那么“被卡在脖子上”就成了回忆!认清差距,迎头赶上!
据先进工程产业研究院锂电池研究院研究,2024年我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为1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9%,其中湿式隔膜占比75%。 预计到2024年,全球锂电池隔膜需求量有望达到350亿平方米。 大胆地说,未来几年,电动汽车行业仍将呈现出“锂遍布全球”的局面。 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储能的指导意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标准条件》等多项鼓励锂电池隔膜产业发展的政策。 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快速发展,将带动锂电池需求上升,锂电池隔膜行业将受益于新能源,增长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