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记者 郑晨晔“我们光伏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有的还在扩大,主要问题是行业竞争加剧,行业过度扩张,产品下降过快,大多数企业生存压力很大。 “在16日闭幕的2024年光伏行业协会年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300274SZ)董事长曹仁贤说。
尽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光伏产业在2024年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曹仁贤指出,2024年光伏产业链各大环节产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超过70%。 在技术创新方面,TOPCon(隧穿氧化物钝化接触电池)、HJT(异质结电池)、BC(背接触电池)等电池技术加速产业化,钙钛矿、叠层等新型电池转换效率再创新高,我国光伏技术水平达到全球领先。
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5个6亿千瓦,占装机容量的近20%。 出口方面,尽管出口下滑导致出口额略有下降,但出口量仍保持较快增长,1-10月我国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分别增长34%和34%。 谈及当前光伏市场的概况,曹仁贤分享道。
光伏发电收益不确定性加大
作为光伏行业最重要的年度盛会,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光伏行业年会上,与往年相比,“成果”分享不同,今年的参会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国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产出和出口表现突出,但背后是各环节的大幅缩水,一段时间内出现了量增、价格下跌的隐忧。 “天合光能***688599SH)高继凡董事长分享道。
市场在向好,行业在“滚动”,这是从业者对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的总体印象。 在高继凡看来,在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光伏产业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相互争斗,无序投资导致行业冷热交替,不少主营业务非新能源的企业跨越国界涌入光伏产业, 导致产能加速过剩。这些企业由于缺乏技术、人力资源和管理能力,经营存在很大的问题。
最近,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些企业的投产日期是停工时间,现在却陷入了两难境地。“高继凡说。 他在现场分享中呼吁,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引领作用,引导行业合理有序扩张。
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应当及时预警。 建议地方政府、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合理扶持光伏产业,地方政府提高光伏企业识别能力,吸引真正优秀企业投资,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不应再采用低价中标的招标方式,海外占整个全球光伏市场的60%,我们很少看到海外能源企业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 建议行业协会商会、光伏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加强行业治理,避免陷入亏损之战。 高继凡在现场建议道。
曹仁贤还表示,光伏产业下游非技术成本不升反降,地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产业链下滑的红利没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转化为项目投资收益。 随着电改的逐步深化和新政策的陆续出台,光伏发电收益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同时,他表示,光伏企业仍应将业务重心转向创新创造,推动技术进步、管理进步、营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自身排放,提升ESG治理能力。 此外,未来光伏产业还将加强产业融合,与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实现升级优化,加快构建“光伏储能、终端信息化”一体化的新型电力体系。
“光伏+储能”成为能源改革主力军
尽管(光伏行业)正在快速增长,但能源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系统性变革。 “隆基绿能(601012SH)钟宝神董事长指出。
在钟宝深看来,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更多是在原有的电力系统体系中,做自适应的安排,但实际上,能源系统的创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产业链的参与。
目前,我们只是在原有的体系中做适配,但未来可能需要对整个体系进行一些创新,最终对全球能源体系做出一些改变。 因此,不仅光伏企业需要做好这项工作,包括电网的规划设计、系统机制的设计等技术专长,而且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推动这项工作。 钟宝神说。
加拿大太阳能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庄岩强调,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消费和政策。 前者涉及行业未来规模化、可持续发展,后者涉及碳排放收费政策的出台。 这就要求光伏行业努力拓展应用场景,否则行业下一步发展很快就会遇到瓶颈。
对于清洁能源的消纳,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也认为,当地市场消纳能力的相关信息需要更加规范地披露。 同时,他也表示,光伏项目需要给予自由选择技术应用的空间,结合其他新能源类型或跟踪支架,形成更高质量、更具成本竞争力、更平滑的输出电源,而不必完全依靠储能配给来解决消纳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推动碳足迹和绿色用电与国际接轨,消费者和企业可以实现绿色电力在碳足迹方面的优势,并可以有效促进绿色电力的消纳。
科华数字能源副总裁郑阿军表示,“光伏+储能”已成为能源转型的主力军,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将新增约3个38gw/7.25GWh,其中光伏配储为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等新能源装机量高的省份。
谈及目前储能系统的商业模式,郑阿军认为,“自主共享储能”是实现储能系统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效益更加明显。
独立共享储能的商业模式相对灵活,具有容量租赁、调峰调频、电网调度、峰谷电价差等多种受益模式此外,独立共享储能在规模化和标准化方面相对成熟,从整个储能电站的前期规划、工程设计、设备配置、后期运维来看,独立共享储能的综合成本低于单纯的光伏或风电配储。 郑阿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