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被介绍给宗教,当时我的母亲忙于工作,经常送我去祖母家。 我奶奶家住在一个小山村,有四五户人家,我有点调皮,几乎摸遍了每一个角落,但只有一个地方不敢去,我有点害怕。 那是我奶奶放置佛龛的角落,佛龛上供奉着一尊铜像的菩萨,奶奶经常跪下鞠躬三九遍,嘴里有话,不知道该说什么。 后来长大了,高中毕业参军,然后参团入党,复员后参加当地工作。
那一年我42岁,当了六年的部门领导,但按照上级的要求,各区域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在一个地方任职五年多,开展远距离交流,我属于交流范围。 但是,我的父母年老体弱,身体不健康,所以我习住在这个城市。 这是我人生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去哪里,我不明白,思想的负担很重,朋友向我推荐了《道德经》,让我看看,也许我可以放心。
就这样,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宗教书籍是《道德经》,而我所知道的第一种宗教是中国传统的道教。 《道德经》对我帮助很大,天地运转,万物生辰,天间之间,万物各有其确定性,各有困难各有解决之道。 人要忘掉执着,不要勉强一切,徒劳地要求,不要被外在的事物所干扰,顺应自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和一颗安静的心,这样才能与道和德相真。
世间生活,衣食不休,这是天性,不是妄想,但又不为过分的衣食,衣食皆是救命,命,若是太过拼,得不了衣食而病,何必呢? 衣服取暖,食物吃饱肚子,山又好吃,一个肚子都吃不饱,再多的房子,也只能睡一张床。 把盈余给需要的人,多做善事,积功积点,祝福子孙后代。
道教是以老庄为依托的,老子也有政治野心和政治理想,他崇尚道与自然,要求统治者不要那么折腾百姓,不要为了物质欲望折腾自己,要以自然为师,敬畏自然。 庄子更是以生活为导向,非常聪明,崇尚悠闲的旅行,减少物质欲望,追求精神上的无拘无束,追求大空间、大图案、大自由,最终达到奇妙境界。 读完《老子》和《庄子》后,我才跨过人生的第一道坎,到市里某群团部门当副手。
到了集团部,我的时间很充裕,除了政治学习 习和商业理论外,我开始在业余时间阅读《金刚经》和《心经》,开始接触佛教。 佛教的格局和视野更是宏大,屹立在宇宙的无限广度和前今生、来世的无限时间维度,以一整套严谨的理论,教导人们如何理解人生的各种苦难和不值得,通过修行从苦难中得乐, 至少要达到更多的转世,在来世再次成为人,并再次修行,直到他们摆脱生死轮回,成就佛道。
佛教讲“缘性空”,我非常同意,世间万事万物皆现象,万物皆虚虚。 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现象是远近关系的偶然组合。 各种关系都是“缘分”,偶然结合是“本源”,“缘起”是因果关系,没有自己的本性,一切本性都指向空性,空性才是真理。 坦率地说,我认为佛教非常接近宇宙的现实,但所有宗教的前提是“信仰”,你必须首先相信它,而**宗教也有“信徒得救”的说法。 对于像我这样的人,对于所有宗教,我首先是敬畏,然后是认知。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宗教都是流行的教义,其积极意义很大,多了解宗教知识,对于如何看待生活和修行,也是一件非常好、很美好的事情。
现在我在家退休了,我松了一口气。 至于我的信仰,或者说我的初衷,我相信马克思主义。 世界是物质世界,变化是唯一永恒不变的法则,是不朽的。 即使物质的性质是一种现象,它也是一种变化的现象,而我最欣赏的就是变化。 创造钟神秀,阴阳切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