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航天交出辉煌成绩单!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近70架次,再创新高。 这一年,我们紧跟中国航天的步伐,记录了中国航天的许多重要时刻。
*制作:主站航天梦幻融合**创意工作室。
1月4日,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使用的氢氧发动机完成高空模拟点火试验,点燃了中国航天2024年的第一把火。
1月21日,在兔年到来之际,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玉兔二号**的最新项目,从月球上给大家送上了新年祝福。
2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集体亮相,他们分别负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飞行控制和航天器长期管理任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京懂”。
今年2月,记者调研了航天科技六院课题组,“火箭发动机”遇上“数字化”,是高密度发射支撑背后的秘诀。
2月16日,土耳其**灾后,根据相关国际组织的需要,中国紧急派出近20颗卫星对灾区进行了47次观测,共向世界分享了125张灾区图像。
3月,记者采访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独家挖掘了《航天员刘洋的太空日记》,大量航天员工作细节首次公开。
3月28日,国家航天局发布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首批图像,共14幅图像,展示了该卫星在温室气体探测、地物精细分类、矿产资源调查等方面的重要应用成果。
3月3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红图一号01号卫星群,世界首颗轮式卫星编队成功送入轨道,开展全天候对地观测。
4月22日,航天科技六院集团发布三款为我国商业航天量身打造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将有效推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有望助推我国常温液体运载火箭的升级换代。
4月24日,以第八届中国航天日为契机,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张火星探测全球图像图,发布了中国未来深空探测的一系列战略和规划。
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向中国空间站运送物资,空间站应用研制阶段首次任务成功。
5月1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6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北斗导航“大家庭”增添了一颗“新星”。
5月21日,内地与澳门联合研制的首颗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内地与澳门在航天等创新科技领域的合作新模式。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景海鹏、朱扬柱、桂海超三名航天员成功进入中国空间站。
6月7日,力建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6颗卫星,创下我国多颗卫星发射新纪录。
6月15日,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发射41颗卫星火箭,创下一枚火箭发射多颗卫星的新纪录。
7月12日,中国公布了载人登月的初步计划,中国计划到2024年实现载人登月。
7月12日下午,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在我国运载火箭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7月22日,中国载人登月火箭长征十号主机完成点火试验,验证了火箭任务的全部发动机要求。
7月26日,新一代火箭坦克完成低温爆破试验,将为我国后续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奠定基础。
8月13日,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陆地探测4号01”成功发射。
10月,在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嫦娥五号团队荣获国际宇航科学院最高团队荣誉——劳伦斯团队奖。 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还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将开放国际应用。
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唐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名航天员成功进入中国空间站。
11月2日,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验证火箭“双曲线二号”点火发射,约1分钟后火箭顺利降落在目标着陆点,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1月16日,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海洋三号01”卫星成功发射,能够满足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主要业务需求,各项指标达到国际水色遥感卫星先进水平。
12月4日,埃及二号卫星成功发射,由中埃两国联合研制,交付后将服务于埃及国土资源利用、水利、农业等领域。
12月1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遥感39号卫星准确发射到预定轨道。 此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0次发射,再次刷新了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2024年,中国航天事业依然值得期待。 中国空间站工程将陆续执行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等四项任务。
此外,中国探月计划嫦娥六号任务计划于2024年发射。 根据安排,嫦娥六号任务将从月球背面进行样本返回,以增进人类对月球的了解。 为了加强国际合作,嫦娥六号任务携带了来自四个国家的有效载荷和卫星项目。
同时,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月球研究站大型科学工程,希望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共同拓展人类认知范围,为和平利用太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央视记者 崔霞 陶嘉舒)。
*:中央电视台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