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杨志金.
编辑丨鲍方明.
*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本次会议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经济面临新的困难,但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2024年底召开的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疲软的三重压力。 去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继续表示,“三重压力”仍然很大。 今年疫情防控过渡后,供给冲击问题有所消退,但需求萎缩、预期减弱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需求收缩来看,消费投资增速偏低。 预期减弱方面,10月、11月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低于景萧条线,居民预防性储蓄仍在增加,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不足。 由于需求萎缩,特别是投资需求萎缩,钢铁等传统行业,甚至光伏等新兴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
会议注意到: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疲软、隐患不多等原因。 但会议也指出,总体上,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和长期好转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信心。
2.注重经济工作新方式:促稳定,先建立后破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定、先立后解,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等方面积极进取。 从而不断夯实稳定提升的基础。
在政策的语义下,稳定与进步是辩证的。 “稳中求进”是工作的总基调,是一直延续的政策表述。 在其余的表述中,“稳是第一字”和“稳进”侧重于稳;“以进促稳”“以进稳”为重点,以进步为重点。 “以进促稳”的基调较为积极,市场机构认为明年经济增速或定在5%左右。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部负责人日前表示,要在“稳”的基础上促“进”,要通过经济结构、发展质量和重大改革的“进”来实现“稳”。
“先建立后打破”已成为高频词,主要指较早的“双碳”工作党。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24年前碳达峰行动计划,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减碳”动作,先建立后破, 坚决遏制盲目发展“两高”工程。
究其原因,2024年底,在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双碳”目标后,有的地方搞“碳收费”,有的地方搞“一刀切”,体育“减碳”,甚至出现“限电”现象,影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运行。
2024年底,**经济工作会议表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进一步积累了对经济工作的经常性认识。 其中一是“要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推进改革,把握及时性和效率,坚持先建后破,稳步推进”。 要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制度观念。
从2021**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先立后破”升级为统筹工作指导党,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讲“先立后破”。 其政策方向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稳总量、保增量的前提下推进结构改革和存量调整。
3.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强,但前提是不进行强力刺激
会议提出,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协调。
“跨周期调整”和“逆周期调整”相对应,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逆周期调节是指在经济下行时放松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上行时收紧宏观经济政策,以避免经济波动过大,但往往会带来一些***,例如宽松期间泡沫积累的风险和紧缩期间被刺破的风险。 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放松不会太宽松,收盘不会太紧,政策评估期由短期延长至中长期。
比如,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逆周期后,央行8月降息,9月降准存款准备金率,专项债券发行也在加速但是,在提出跨周期时,宏观政策力度并不是很大,例如,在2024年7月提出跨周期后,下半年没有出现RRR和降息的情况。
会议提出“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这意味着财政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加强,但仍将以不搞强刺激为前提。
近年来,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了一些跨周期的探索。 2024年专项债发行延期,其中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大部分结转至2024年,今年四季度发行的万亿国债有一半结转至明年。 在货币政策方面,自然利率被用作跨周期调整的锚点。
4.财政政策适度加强,财政赤字有望扩大
会议提出,适度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2024年和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前提到财政政策“加力”的制定,2018**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财政政策加力主要体现在专项债券金额大幅增加(2024年专项债券规模较上年增加8000亿元至2个)15万亿元)。
2022**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效率。
一是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当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二是加大专项债券投资力度。 合理安排地方**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资范围和作为资本使用范围,持续形成投资动力。 三是加强金融下沉推进力度。 继续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牢固夯实基层“三保”底线。
回望过去,2024年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赤字规模上,尤其是财政赤字大幅增加,较上年增加5100亿至30亿88万亿元(其中财政赤字3.16万亿元,增加51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与上年持平不包括增发万亿国债)。考虑到当前地方债务比率已经突破警戒线,明年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可能体现在赤字的增加上,尤其是财政赤字的增加上。
今年四季度增发万亿元国债后,全国财政赤字由3.88万亿元增至4.88万亿元,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在能够实现5%增长目标的一年内突破3%的赤字率是深远的。 如果明年赤字率继续跟随38%的安排,财政赤字将达到5约2万亿元,较今年增加3000多亿元。
在提质增效方面,会议表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和政策效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政保障。 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严格监管转移支付资金,严格财务纪律。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基层“三保”底线。 严格控制一般支出。 党政机关要习过上紧绷的生活。
5.扩大专项债券资本金适用范围
会议提出,要合理扩大地方专项债资本金使用范围。 “资本金专用债券”源于2024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的资金。
此后,监管部门将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的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到10个领域,包括铁路、收费公路、干线机场、内陆航电枢纽和港口、城市停车场、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城乡电网、水利、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供水等。 去年,可作为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领域增加到包括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国家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在内的领域,使可作为专项债资本金的地区达到13个。
监管部门明确,专项债券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占全省专项债券规模的比例上限为25%,具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据统计,今年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的比例为72022 年约为 4%,高于 6 点6%略有增长。 此前,在 2020 年和 2021 年,这一比例约为 8%。 也就是说,近年来,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的比例远低于上限,导致专项债杠杆不足。
记者采访相关人士了解到,主要原因有: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以专项债券为资本金的项目要求较高,部分地方特别是区县符合条件的项目并不多。 另一方面,专项债券用于项目资金后,实际操作相对复杂。
记者了解到明年,专项债券将作为供气供热领域的资本金,供给15个。 还有区县两级燃气、供热项目储备,可以增加专项债券资本规模,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杠杆投资作用。
6.M2 和社会金融锚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社会融资规模和资金数额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一级水平相匹配,对以往“广义货币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匹配”的基调发生了重大变化。 究其原因,由于今年物价偏低,名义经济增速低于实际GDP增速,导致社会金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差较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M2和社会金融增速分别高于名义GDP增速。 1个百分点。
如果保持原有的基调,M2和社会金融的增速将需要下降。 但是,在“社会融资规模和资金数额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水平相匹配”的要求下,社会融资和M2的增速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因为我国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为55%左右,近几年的预期目标在3%左右,那么社会金融和M2的增速应该在8%左右5%甚至略高。
这种新的基调意味着货币政策应支持物价回升和经济增长恢复到潜在增长,特别是物价回升,以及明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可能性。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24年第三季度例会上表示,将推动低价回升。 物价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四大最终目标之一。 在实践中,低物价将为货币政策宽松提供基础,这也将支持经济增长和提振物价。
会议还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具有灵活性、适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高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企业、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适度下降。 目前,货币和金融精准交付的手段不仅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包括盘活现有贷款。
7.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考核,加强经济宣传引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这要求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统一,也要求有关部门善于政策沟通,加强前瞻性引导,提高透明度。
会议表示,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考核,加强政策协调,确保同向发挥,形成合力。 加强经济宣传引导,弘扬中国经济光明理论。
8.高风险省份着力减债,经济主省着力稳投资
自10月以来,已发行专项再融资债券,137万亿元,将用于替代隐性债务中的欠款、非标和城投债。 同时,金融化债券已经推出,地方政府可以申请银行贷款,以替代非标债券和城投债券。 央行也多次表示,必要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向债务负担较重的地区提供紧急流动性贷款支持。
通过上述措施,地方债风险得到明显缓解。 但专项再融资债券向高风险省份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风险省份的法定债务风险。
会议表示,统筹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和稳定发展,经济重点省份要真正带头,为稳定国民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因为高风险省份需要集中精力化解债务风险,地方债务金额会减少,同时投资项目数量也会减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 但经济大省财政债务风险较低,可适度增加项目和地方债务金额,弥补上述“缺口”,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9.加快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
会议表示,要积极审慎化解房地产风险,不加区别地满足不同所有制下房地产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普通和应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完善相关基础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红11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房地产市场已从主要解决“好不好”转向主要解决“好不好”阶段。
具体来说,在观念上,要始终坚持房屋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满足刚性、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努力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 在体制机制上,要建立“人、住、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从科学配置要素资源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房、以房定房,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10.关注明年的9项重要任务
去年底,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从提高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等方面部署了五项重要任务:一是着力扩大内需,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工业体系,三是有效落实“两个不动摇”,四是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抓紧重点,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扩大内需,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五是继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六是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七是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八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与去年相比,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摆在首位。
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的质量生产力。
更多相关解读,请点击这里
sfc
本期编辑:李玉通是习道涛。
21 6 推荐阅读
*定下基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工作会议发布的“进展”和“建立”详解:2024年,增长政策更加稳健,新一轮财税改革。
*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丨化解风险成为房地产政策重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
* 经济工作会议:积极培育国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