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殷切托付,寄予厚望,关爱奋进的冲动。 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经验,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江苏在新时代担负起新文化使命的行动指南。
面对这一重大任务,我省各界要把握党的“向广而隐”,不仅要高高瞩远,要胸怀全局,在深刻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丰富内涵的基础上, 结合江苏文化资源的禀赋,树立明确而崇高的目标定位,更要务实细致,厚积薄发,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具体事务上, 拿出江苏的行动,彰显江苏的责任,让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和东方魅力的重要窗口。
大纲清晰,根源紧追。 “牢记使命、牢记托托,我省高水平统筹、科学规划,积极树立'探索新体验'的'方向标'和'总牵引'。 2024年11月,召开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作为总任务,勇担文化新使命,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地,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条件,为江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提供了条件。12月,省委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提出要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开放包容,坚持诚信创新,更加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注重文化发展、凝聚力和文化经济, 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经验。
如何将“写意”变成“精细的笔触”?2024年9月,我省召开“加强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建设文化强省的“八大行动”,即深化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提高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促进文化创新创造,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互鉴,打造强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每一项措施细致清晰,各有侧重点,相辅相成,使建设高质量文化大省的“蓝图”具体、刻实、有力。
本报是“江苏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系列报道之一。
[江南焦点]。
2024年7月,本报推出“江苏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系列报道,已成为江苏领导圈子以新闻策划为抓手的“开创性工作”。
系列报道共发表文章27篇,根植于《新华**》历史报道的珍贵史料,力求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江苏大地上不断传承的历史故事、生动的细节和宝贵的经验,充满文化深度、现实敏锐度和情感温度。 苏州平江路的延续与创新,桃花坞的木刻版画不断“镌刻新篇章”,南京孔庙的根源与文化重生的延续,无锡南昌街的匠心画出江南版《清明江滨图》,西津都《戎》文章越来越精彩, 而“福地茅山”打造新高地......红色旅游系列报告深入报道了众多代表性文化遗产和文化地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延续,全面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凡的时代韧性和生命力,丰富了新时代绘制“江苏繁荣地图”的信心、积累经验和探索之路。
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经验,离不开广大文艺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深入交流、智慧碰撞。 本报着力打造《江南脉络》特刊,为广大文艺界提供展示作品、理论、人文的平台,努力为广大文艺界朋友打造“交流天堂、艺术园林、精神家园”。 2024年出版《江南脉络》150余期,涵盖书法、绘画、对联、版画、文学创作、文艺批评等多个领域,展现文化繁荣发展的“江苏图景”。 同时,本报以“江南文化”为主题举办了系列研讨会,汇聚各领域文化专家、知名文化企业资源,对江苏文化的繁荣进行智慧碰撞,为“探索新体验”贡献智慧和凝聚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经验的必要行动。 2024年,本报以“节日”为媒介,携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省中国画协会、江苏省英联研究会等单位,共同打造中国传统节日系列重磅策划,陆续推出《向英雄致敬:清明特刊》、《励志青春:五四特刊》, 《诗书画端午节特刊》、《诗书画中秋节特刊》,弘扬节日、书法、对联、诗歌等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一书一画一联,焕发中华文化活力,激励人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强。 该特刊紧跟文化特色,讲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故事”,总阅读量超过8000万人次,被媒体观察家称为“文化报道的'新范式'”。
江南时报记者张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