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横扫中原,攻克洛阳、开封等名城,在嘉县击败了孙传亭指挥的明朝最后一支精干野战军,其实他已经开辟了通往北京的道路,登上了皇位。 然而,河南在多年的天灾和战争的蹂躏下早已破败不堪,根本无法支撑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所以必须占领靠近粮食产区的领土,让军队积蓄力量。 于是他迅速推进到泾乡,攻占了襄阳,准备以此为基地经营湖广大粮仓。 后来,他甚至将襄阳改为“襄京”,在这里设立了数百名官员,并建立了国家。 稍作恢复后,李子诚准备进京,成就丁歌的伟大事业。
但是我应该走哪条路线才能进入北京呢?但是,军队内部有不同的意见。 李自成的头号战略家、新上任的大顺王朝丞相牛金星建议,无论形势如何,都应从中原一路经河北进入京师,相信以军队的实力,北方没有人能阻挡他,京师到手后,天下传印也不难。 这条路线简单粗暴,充分暴露了公牛金星缺乏最基本战略眼光的缺陷。 因为京城师空无一人,拿下并不难,但此时被战败回关中的孙传霆,正在重新招募和训练,以他的能力和关中士兵的素质,会很快培养成一支能打仗的强军。 而且陕西、山西的边城也有一些精锐的守军,所以闯入军队攻占北京师并不难,但在强敌在边的局面下,恐怕很难站稳脚跟。
另一位战略家顾君仁提出,他应该先攻克关中,夺取李自诚的家乡陕西,从陕甘边境城镇集结强兵,然后进入山西,然后扫荡这里的守卫,最后通过山西进入北京。 这条路线虽然曲折,但可以通过整个北明的防线,进入北京后,只需要在山海关招揽关宁军,就能让北京师像泰山一样稳固。 最终,李子诚确实按照这个计划,一步步成功登上了顶峰。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位名叫杨永宇的谋士,曾为李自成谋划过另一条路线。 即“先拿下金陵,切断明朝的交通,再进行北伐”。
也就是说,暂时不要以北京为第一目标,先下到长江以南,占领南京这个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甚至把整个南方都囊中,然后从容地北上,成就大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此时的明朝北方在天灾人为灾害下已经耗尽了生命力,而长江以南和华南则长期和平,积累了大量的私人财富。 由于当地士绅的阻挠和自身组织效率低下,明朝廷根本无法有效调动南方的资源,这是其逐渐崩溃的主要原因。 但李自成的大顺毕竟建立的时间不长,精神还在,若是拿到富南,把财富收到士绅手里,北明王朝,包括京氏在内,自然会不战而降。
所以到底是先拿关中,还是先拿江南,答案就很明显了。 李自成之所以难以在京城站稳脚跟,当然是由于叛军冠宁军和进关的满洲八旗联手败,但更重要的是缺粮。 无论是山西、河北还是河南,都被朝廷压得百姓疲惫不堪,无法为军队提供支援。 而在庄军的襄阳基地附近,还有左良玉在武昌的部门存在,这让李子成不可能轻易地收到湖光的粮食。 驻扎在北京的数十万军队不得不使用折磨和掠夺官员的手段来筹集金钱和食物。 这不可避免地遭到各地士绅的抵制,清军进关后,得到了士绅的支持。
如果李自成先进入南京,拿到江南的财富,那么他北征之后就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对于投降的明军来说,他能有足够的粮食和军饷,足以在北方建立稳固的统治。 虽然不能假设历史,但从后人的角度可以确定,李自成先占领关中、先占京城的策略绝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