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制作人:民生**、闫佳媛、赵国立)
1.1 道路是蓝色的,当地电力由当地经营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的电力供需压力不断上升,为了避免缺电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上海通过募集资金、与投资龙头企业合作,拉开了上海电力投资的序幕。申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前身申能电力有限公司,是上海市政府直属的电力开发与能源建设投资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主要负责上海市筹资资金的规划、融资和滚动使用,管理上海市电力建设、能源开发及节能项目的投资。 2024年2月,经上海市人民**胡批〔1992〕568号批准,申能电力发展公司改制为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24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电力能源行业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20世纪。
80、90年代,公司先后投资建设扩建了石洞口电厂、石洞口二次发电、外高桥一期、吴井二次发电,随着新机组陆续投产,上海电力的紧张局势略有缓和。
2024年7月,公司开始建设石洞口电厂,该项目由4台30万千瓦家用亚临界燃煤机组组成,第一台机组于2024年12月投产,2024年底全部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2024年6月,公司将石洞口电厂1号机组资产估值为812亿元转让给尚能集团。
2024年6月,公司与华能集团同资兴建石洞口第二电厂,建成2台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是国内第一座使用超临界机组的电厂,2台机组于2024年投产。 2024年,公司将持有4934%股权转让给华能国际,对价35亿元。
2024年10月,公司开工建设外高桥电厂一期工程,该电厂由4台30万千瓦亚临界燃煤机组组成。 第一台机组于202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2024年底所有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 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2024年11月,公司与上海电力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外高桥发电有限公司,双方出资50%。
2024年,公司与上海电力平股投资兴建上海吴泾二电厂,该项目拥有两台60万千瓦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第一台机组于2024年7月投产,第二台机组于2024年5月投产。
2024年7月,公司与上海电力公司、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按照40%:40%:20%的比例开工建设外高桥二电厂,项目规模为2台9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24年中末投产。
加入WTO后,随着上海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上海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差距再次扩大。 同时,为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本轮电力建设主要对老电厂、新建燃气发电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供电调峰能力。
2024年,公司与上海电力公司、新加坡胜科公用事业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按照30%:36%:30%:4%的比例建设漕泾热电(SCP),项目规模为2台30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于2024年8月和12月投产。
2024年4月,公司与华能国际按照30%:70%的比例开工建设配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华能燃气轮机电厂,项目规模为3台40万千瓦气汽联合循环机组,第一台机组于2024年年中投产,其余2台机组于2024年年中投产。
2024年2月,公司与上海电力、国电按照40%:30%:30%的比例开工建设外高桥第三电厂,项目规模为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024年两台机组投产。
2024年12月,公司与上海电力公司按65%:35%的比例在漕泾地区开工建设200万千瓦超超临界高效洁净燃煤机组,两台机组于2024年12月投产。
2024年6月,公司与上海电力有限公司按照65%:35%的比例开工建设上海LNG项目配套临港燃气电厂一期工程,项目规模为4台40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首台机组于2024年初投产, 第四台机组于2024年初投产,总规模164台60,000千瓦。
随着上海供电建设的改善,公司放慢了上海新建煤电项目步伐,以燃气发电机组建设为主,同时大力向外拓展,先后布局了安徽、宁夏的煤电项目。
2024年11月,公司与安徽能源电力、安徽申源煤化工公司按照51%:24的比例进行合作5%: 24.5%共同投资建设“安徽东送电”配套发电点项目二期申万发电(坪山一期),建设运行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两台机组分别于2024年底和2024年上半年投产。
2024年12月,公司推出34亿元收购国电控股的吴中热电95%股权,2024年下半年国内两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发电机组投产。
2024年初,崇明燃气轮机电厂新建项目获批,项目负责建设2台40万千瓦家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2024年上半年投产。
2024年,上海关停了公司子公司星火电力有限公司的热电联产机组,随后公司与大唐集团、保利协鑫、杭州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51%:24%:20%:5的比例成立了上海盛能丰县热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两台40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火电机组及配套设施和区域供热管网。 两台机组于2024年7月投产。
2024年7月,公司开工建设国内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135万千瓦燃煤机组,并于2024年4月正式转入商业运营。 坪山二期135万千瓦项目为国家示范工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机容量燃煤机组,采用全球首创高低布局的双轴二次中间再热技术,提高热效率和单位性价比,同时采用弹性热回收等一系列创新技术, 广义热回收和广义变频,设计用于发电的煤耗小于250克千瓦时。
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火电装机容量1183万千瓦,其中燃煤电840万千瓦,燃气电343万千瓦。 权益火电装机容量1085万千瓦,其中煤电708万千瓦,燃气电377万千瓦。 公司在上海拥有846万千瓦的火电装机容量,占上海火电装机容量的33%4%;上海火电装机容量814万千瓦,占上海火电装机容量的32%2%。2024年,公司完成火力发电465亿千瓦时,其中煤电409亿千瓦时,燃气发电56亿千瓦时。 上海火电机组发电量308亿千瓦时,其中燃煤发电253亿千瓦时,占上海火电装机容量的35.5%1%,占320%。
1.2 煤炭消费领跑,煤电渡过危机
作为国内首家将供电用煤量降低到300克以下的发电企业,公司节能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控制的运行中的燃煤电厂基本采用大功率高效先进机组,仅宁夏吴中火电使用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 外高桥三电厂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和外高桥二电厂两台90万千瓦机组的煤耗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2024年投产的外高桥三电厂,是全球首台实际煤耗低于280克千瓦时的燃煤机组。 2024年12月,公司坪山二期机组性能试验顺利完成,供电机组额定工况下耗煤量为24931g kWh,实现了251g kWh以下的设计值目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公司控制的6座燃煤电厂均在2024年之前实现盈利,但宁夏吴中火电除外。
2、其他三大电厂中的两大电厂,即使在火电行业出现大规模亏损的年份,仍能实现6%以上的净利润率 面对近两年动力煤的飙升,虽然公司控股煤电都不同程度地亏损, 其业绩仍优于其所持股份的上海煤电。此外,由于单机成本高昂,市场对坪山二期盈利能力感到担忧,但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坪山二期将在2024年完成60台并网发电65亿千瓦时,净利润亏损153亿元,净利润亏损253 分钟 kWh; 2024年上半年,坪山二期将完成2665亿度电时,净利润亏损236万元,电费亏损009分钟千瓦时,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预计随着煤价进一步下滑,机组运行调试将得到优化,有望实现正常盈利。
与大多数其他火电企业在煤价高企期间容易出现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不同,公司火电板块的盈利能力波动较小,利润率可以保持在合理水平。 根据两个口径: 口径1:根据公司公布的分行业用电量、收入和成本的计算,由于部分年度收入未计入燃气电厂的容量电费收入,因此存在较动。 口径2:根据公司公布的各控股火电厂营业收入之和,计入燃气电厂的容量电费收入,因此波动性较小。 由于公司火电资产结构和经营效益良好,“十三五”期间公司火电板块年均毛利接近20亿元,平均毛利率超过20%,相对稳定。 近两年,面对全行业经营困难,公司业绩也承压,按口径2计算的毛利率跌至。 4%。
1.3、容量电价和气源供应,气电“旱涝保”。
此前,公司在临港燃气轮机只有一座天然气电厂,重明发电、奉贤热电相继投产后,持气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43万千瓦,全部在上海。 自2024年以来,上海在全国率先采取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政策两段式,比国家12月31日发布的《关于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法改发〔2014〕3009号)提前了两年多, 2024年。 上海实行两部分电价政策,确保利用小时数低的燃气和发电机组可以通过容量电价实现投资,因此公司气电机组总体稳定,受需求变化导致的利用小时数波动影响较小。 成本方面,天然气电厂向控股股东申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燃气采购天然气,上海燃气的管道运输服务由该公司控股的上海天然气管网公司提供。 因此,公司燃气和动力装置的燃料成本也不易出现大幅波动。
公司燃气及电力板块整体营收及成本稳定,气电及电燃料成本维持在041元千瓦时,以临港燃气轮机为例,“十三五”期间净利润率控制在11%左右。
2.一、世博会布局新能源的契机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风电、光伏项目开发的发电企业之一,2024年,公司与集团按照30%:70%的比例成立了申能新能源投资公司。 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申能集团投资建设了世博会中国馆和主题馆,装机容量为3127千瓦,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项目。
新能源启动后,由申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申能临港太阳能电站于2024年8月竣工,正式并网发电。 上海特许权招标项目长兴风电于2024年8月开工建设,2024年1月投产。 临港海上风电项目二期工程于2024年11月开工,2024年底并网。 2024年,公司收购控股股东申能集团持有的申能新能源70%股权,截至2024年底,申能新能源在运营项目23个,其中风电16个,光伏项目7个,装机容量147万千瓦。 除申能新能源外,公司先后成立了申能新能源(青海)、申能新能源(内蒙古)、海南申能新能源、申能新能源(青海):自2024年1月成立以来,先后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开发了19个风光发电项目,其中风电10个,光伏发电9个, 持有装机容量149万。业务范围分布在青海、新疆、贵州、河南、陕西等地区。 申能新能源(内蒙古):在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区运营19个风光项目,装机容量121万千瓦。 海南申能新能源:成立于2024年4月,主要负责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风的开发建设。
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的风电装机容量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 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在省级发电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五; 年发电量。 63亿千瓦时。 风能和太阳能占388%,占总发电量的16%(不含二电厂)。3%,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2 新能源利润贡献显著
2024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共计21亿元,投资海南项目170亿元,累计投资6823亿美元; 除海南新能源外,三家新能源子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1家45亿元,按累计投资额计算(不含投资海南项目),收益率达到172%。其中,上海申能新能源、申能新能源(青海)和申能新能源(内蒙古)分别实现净利润。 8亿元,也达到了年投资回报率。 3%。考虑到上海、青海、内蒙古三家新能源子公司均为公司100%全资子公司,且下属项目公司大部分持股比例为100%,可估算归属于三家子公司母公司的净利润也在11%左右45亿美元; 此外,华能启东、国电承德围场、玉环华电、滨海智慧四大风电项目投资收益为25亿元,2024年新能源发电板块净利润约1350亿元,占利润总额的94%4%;1H23 公司新能源发电板块贡献7个80亿元,占337%,这很重要。
2.3 “十四五”规划雄心勃勃,海风或成亮点
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控股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200万至2600万千瓦,其中800万至1000万千瓦为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即风电、光伏发电年均增加160万至200万千瓦。 “十四五”前两年,公司新增风电88千瓦,光伏发电115万千瓦,合计203万千瓦,因此未来三年公司非水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仍需增加约600万至800万千瓦。 目前,公司已在上海临港、江苏如东建设了两个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21个28、35万千瓦。 2024年10月,公司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风项目获批。 为配合项目审批建设,2024年1月,申能集团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海南申能电气风电,一期工程总投资10亿元,建设8-15MW海上风电机组工艺生产线, 形成年产150至200台海上风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可满足约25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二期工程将建设叶片、齿轮箱、电机、海上风电建设运维母港基地等一流链风电机组,固定资产投资约40亿元。 2024年1月,申能风电首台海上风电主机下线。
根据《海南省海上风电专项规划》,海南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1个站点,总开发能力为1230万千瓦。 其中,示范项目3个,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其他项目资源810万千瓦通过招商引资(竞争性分配)拨给各开发企业。 依托在海南建立的配套海上风电产业资源,公司有望获得更多发展指标。
2024年3月,公司牵头的联合体获得上海奉贤海上风电场四期、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三期工程竞争性配置及建设指标,总装机容量35万千瓦。 根据上海市2024年5月发布的《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将重点推进奉贤、南汇、金山三大海域风电开发,探索实施深海区风电示范试点, 力争规模增加180万千瓦。此次,公司通过两个海风项目的竞标,参与了上海的海风发展计划,为后续项目资源获取奠定了基础。
3.1、储能+微电网,拓展新能源链
与“十一五”末启动的光伏、风电项目试点类似,公司也在行业内率先探索了未来多条有潜力的新能源技术路线。 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带来的挑战,公司前瞻性布局分布式电源、储能等业务。 微电网与储能技术的结合是智能电网的两大关键点,其主要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两步:一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存储二次能源,实现能量的时空转移; 二是就地消化和平衡分布式能源资源,同时还可以与大电网进行能量交换,实现用户需求侧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能源和资源。
2024年,公司在青浦热电(上海燃气集团,2024年全资子公司转让给控股股东)成功试点“光伏+微电网+储能”项目,主要建设一套300kW 450kWh储能系统和168kWp光伏发电系统。
2024年12月,公司宣布其控股子公司上海申能星火电力更名为上海申能新动力储能研发,同时经营范围变更为:储能装置系统及其电站控制系统的研发、工程设计、集成制造、建设、运营、 电力供应、能源服务、电力及其配套产品的生产、销售。同时,公司核心储能技术的可靠性得到验证,储能业务将通过成立储能专业公司,服务于更多领域的更多应用场景。
2024年12月,外三电厂一期储热联合运营项目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满足正式运行条件,成为华东地区首个火电机组耦合电储能联合运营案例。 截至2024年底,公司分布式电源项目共投产10个98万千瓦; 进一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储能控制器和云平台,实现“风、光、储”数字化管理。 根据公司“十四五”规划,到2024年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千瓦时(2GWh),公司未来对新型储能的推广值得期待。
3.2 “三纵三横”布局,申能集团是氢能产业的领先探索者
在“双碳”背景下,氢能凭借其清洁、低碳、高效、可再生的优势,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载体之一。 作为一家业务涵盖电力、燃气、氢能、环保等领域的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氢能是申能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集团氢能规划中,上海申能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主体,深度参与集团“三纵三横”氢能规划的战略实施,打造具有申能特色的氢能全产业链。 申能集团“三纵三横”氢能战略,三纵,即产品制造三纵战略; 三横,即应用场景建设的三横策略。
在完善产业布局的过程中,申能积极推进氢能项目的落地。
2024年3月,申能与液化空气集团、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产业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成立三方合资公司,分阶段建设上海最大的气液氢加注中心。 2024年7月,壳牌与申能集团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上海申能科壳牌新能源***”,双方将通过合资公司在上海投资建设加氢站网络,成为壳牌在亚洲首个加氢站网络。 根据协议,合资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建设6-10座加氢站。 2024年1月,Plastic Omnium集团与申能集团子公司浙江朗能联合宣布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各持股50%),为中国商用车市场生产和供应高压储氢钢瓶和储氢系统。 2024年1月,上海临港新能源创新中日产业园正式启动氢能示范项目(一期),这是上海首个绿电制氢示范项目,装机容量2MW。
针对山西低成本煤制氢潜力,申能能源探索重卡应用场景。 在吕梁,申能集团与该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长治氢能产业发展。 在长治,盛能能创与当地领先的煤化工企业鲁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成立山西长深,开展制氢、加氢站建设运营、车辆运营等业务。 在运城,昆华科技与山西大运会签订了100余辆氢能重卡订单,首批发动机预计今年上半年交付。 在内蒙古,申能能源联合包头地方政府、远景能源、包钢集团计划现场建设大型绿电制氢项目,探索绿色制氢和风光储联动的商业模式,通过整车运营和氢储能示范应用项目,将可再生能源与氢产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闭环。 2024年8月,海南申能新能源发布杨浦绿电制氢制氨项目招标,结合公司在当地建设的海丰项目和集团申能能创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如需使用这些信息,请参阅原始报告。 )
专题报告**:未来的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