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够了,没办法以为水便宜,老子工作的重点是防范金融风险。
15日,关于明年经济工作定基调的两次会议一结束,央行就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每个月的例行公事MLF交付,这向市场传达了货币政策下一步将在“宽松和紧缩”之间做出选择的程度。
根据会议精神,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使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和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
这是一个新的表述,提高了“**级预期目标”的重要性。
根据这一表述,随后的货币政策应与通胀目标挂钩,类似于2024年之前的美国(当时泰勒规则占上风)。通货膨胀率过低,降息刺激经济推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过高,提高利率抑制经济热度,降低通货膨胀。
ps:强烈推荐关注投资的朋友一定要看看泰勒法则,这是央行首次提出,但是泰勒法则已经升级了很多版本,好用,央行会用哪一个,直接决定了你的判断。 有兴趣的朋友添加文章末尾并回复“规则”即可收到)。
结合11月CPI增速,为-05%,这与年初3%的通胀目标(**水平)相去甚远,央行应该更接近宽松政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央行并没有像市场和专家预期的那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降息,反而在11月日度释放6000亿MLF后创下新纪录净投资8000亿。
对此,很多人觉得8000亿相当于一个16倍,所以这是央行宽松的信号,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我认为这是纯粹的。
因为MLF是央行向银行的贷款,银行需要支付利息。 准备金是银行按要求存入中央银行的钱,银行不需要支付利息。
免费给你5000亿,根据25%的利息借给你8000亿给你用,你更喜欢哪一个?
显然,这次MLF的发布恰恰表明央行极度克制,不想太宽松。
为什么你执意要拉高通胀,但还不太宽松?
第二件事给出了答案。
那是央行扩大会议的第15天,根据会议精神,央行的重点是防范金融风险,而不是缓解经济热度。
会议精神的原话是:
“审慎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加快构建金融稳定保障。 ”恐怕大家都知道风险部分,也就是地方隐性债务、房地产和中小金融机构,这些都是今年文件中经常提到的。
从央行决议的手段来看,是加快建立金融稳定保障**。
说白了,就是筹集一些资金来成立一个**,如果需要的话,就用这笔钱来支撑风险。
这是去年9月提到的,现在只是一个催促工作进展的会议。
然而,从本质上讲,风险的化解仍然是一个问题,即债务造成的“损失”由谁来买单,最终由谁来买单,而尽可能不对经济造成太大影响。
现实情况是,没有人愿意付钱,没有人愿意付钱。
ZY不想为当地政府买单,严格控制增量,地方政府忙得无暇顾及自己,开发商在等待大雨。 就成央行催促实力银行暂时依靠补资、参股先解决,同时适当放宽对风险资产拨备的监管,希望银行能用时间和利润顶住这波压力。
银行方面,净息差降至1以下8%安全线,新增贷款无法释放,消费贷款近期已干涸至11%(有息票,但大部分消费贷款一般都在3个百分点以上)......银行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加。
此外,除了工作的重点,央行放松克制至少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一是人民币汇率对民众的信心问题;
二是定位和政策储备问题。
在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人民币从 73 赞赏到 71日左右,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对美元单边贬值的“超调风险”已经逆转,也算是国有银行近一个月花钱人民币的一次小胜利。
但即便如此,3个月和6个月的远期汇率仍显示,本轮人民币升值仍缺乏足够的动力。
周三前六个月的远期利率为700xx,在美联储表示正在考虑降息后,它变成了 69969,只有100点左右的升值,远低于今年日元的相同贬值幅度。
换言之,在中国人民银行看来,美联储对人民币降息好处的考虑可能仍然不足以对冲降息对人民币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货币宽松变成了MLF放水+房地产定向降息(北方地区房贷政策调整)——本地经营。
此外,两会之后的基调已经定得非常明确,那就是财务起着主导作用,金钱起着配角作用。
经济腾飞和通胀上行相结合,货币流入老百姓手中的需求,而央行的货币政策此时很难通过借贷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更符合金融,也可以让他们手中的弹药(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调控经济的工具)不尽快用完可能并输入零利率。
总之,不管是哪个原因占主导地位,央行12月15日的操作已经揭开了底牌:货币政策不会过于宽松,防范金融风险仍是第一要务。
所以不会有降准降息?
不,会有,但会比市场预期的要慢。
那么,这种保守行动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2024 年很可能与 2023 年相同,正在缓慢前进。 即使2024年还有1万亿的特别国债(最近的一篇小文章)。
因为风险防范仍然占主导地位,风险缓解被推迟了。 货币的流动性只会集中在债务流动性库的上游,不会流向扩大消费需求的领域。
其次,即使人民币处于美联储降息的路径上,也不会因为央行不降息而消除贬值压力。
第三,前面提到的债务牛市很可能是一种缓慢的牛市。
不,近几个月来,外国投资者也对国内债券感到疯狂。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的一份声明,“近几个月来,外国投资者将国内债券的净持有量增加到330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 ”
他们的逻辑仍然是,在经济压力消除之前,即使不想放松货币政策,也一定会朝着宽松的方向发展,逐步降低利率。
总之,笔者认为保守并不能解决问题,2024年,我们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求进。
2024,加油!
最后建议关注投资的朋友一定要看看泰勒法则,不然市场押注降息赚钱的时候,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简单认为“再降息,银行就没钱赚了,你也抵不抵销巨额坏账, 然后银行就会出现问题,如果降准,银行的流动性就会越来越弱,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