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青藏高原研究所方晓敏院士带领的团队,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新近纪地层和化石群进行了总结,建立并完善了可用于国际比较的青藏高原新近纪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 识别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新近纪古气候环境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
这是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柱研究所了解到的信息。
新近纪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元,从2300万年前持续到260万年前,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 “由于新近系青藏高原的显著隆起对东亚乃至世界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新近系地层框架的建立对地球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邓导言。
*扎达盆地上新世哺乳动物群的生态恢复。 (图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研究所提供)
我国新近纪年代地层体系分为5个阶段:协家序、山王序、桐鼓期、八河期、宝德序、高庄序、马哥沟期,这是两个上始新世阶段。 研究认为,哺乳动物化石在青藏高原新生代陆生代地层的划分和测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新生代盆地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许多东亚哺乳动物属,这使得古肿瘤学家很容易根据化石的演化阶段对化石进行年代排序。 结合高分辨率古地磁测年,可以提高新近系青藏高原地质地层测年精度。 邓说。
本研究将青藏高原新生代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划分为南疆-西昆仑地区、柴达木-祁连-西秦岭地区、翔塘地区、云南西部-川西地区和岗底-喜马拉雅山-西瓦利克地区5个地层区,可进一步细分为亚地层区。 在生物地层学和磁力地层的约束下,以地质年代为框架,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层划分的岩性单元进行了精细对比。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新近纪地层的比较. (图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研究所提供)
此外,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所含新生代沉积物和哺乳动物化石的珐琅质和古土壤碳氧同位素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青藏高原整体在中新世已经上升到海拔约3000米,成为大型哺乳动物交流的障碍上新世达到了4000多米的现代海拔,形成了冰冻圈环境,导致了冰川动物祖先类型的出现。 (记者 温 京华 张权)
*:新华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联系应用市场**“极目新闻”客户端,请勿授权**,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