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担心穆迪下调评级展望,其实这玩意儿真的没什么,很多人都有些生气,或者是因为**大跌,而这两件事同时发生,尤其是没有竞争力的大A在关键的3000点这里暴跌,今年的**不好, 大家心烦意乱,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这两件事碰撞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这两件事没有因果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叫下调展望,它与下调有本质区别,就是评级没有变动,只是下调了对未来的预期。 穆迪是一家美国公司,你说它是公平的,它是美国的,你说它不公平,它不公平,它甚至下调了美国的评级展望。
上个月,即11月10日,由于利率上升和赤字上升,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将美国的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你看,它也先杀了亲戚,然后又来分账了。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另一家美国评级机构惠誉就已经下调了美国评级,而且是真正的下调,而不是评级展望。
为回应对美国治理水平和财政状况的担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于8月1日决定将美国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AA下调至AA+。当时,惠誉下调评级后,耶伦怒骂道。 但眼光敏锐的人难道看不出这一点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穆迪,都是你在美国的,你很可疑的做双簧,就是先用美国堵住别人的嘴,再用别人开刀,那才是真的操作。
所以这件事不能说是有预料到的,至少是有心理准备的。 这是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问题,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将直接影响到市场上的相关债券,这比美国的套期保值具有更高的维度,也是美国金融霸权的支撑之一。
所以,对我们来说,关键是要树立自己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事情可以说没什么好奇怪的,也没有必要急于自我反省。 如果我们有权发言并获得信用评级机构,我们明天就可以下调穆迪的评级。
国际评级机构,其实也是美国的评级机构,它们对话语权的控制主要相当于向国际市场开票的作用。 只有他们给出的评级,你所处的对应市场由美国主导,其他人可以无条件认可和交易。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加持,才使国际评级机构的地位变得如此之高,难以替代。 但如果要说他们有多权威、有多公正,那也就是2024年的次贷危机,他们给大量垃圾债的评级更高,相当于帮垃圾债打开了低风险市场的大门
事后看来,有人说这些评级机构应该被调查,但这件事已经结束了。 对于美国来说,金融业务是一个完整、清晰、分工明确的产业链,而所谓的国际评级机构只是这个产业链中顶端位置的角色。
作为评级机构,它能做什么?甚至在雷曼兄弟倒闭之前,整个华尔街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在最后一刻,在雷曼兄弟身上堆积了大量的坏账,最后一次清账。
所以没有办法知道这件事,他们为谁服务,这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们也有自己的评级机构,不是说这些评级机构没有国际影响力,而是相反,我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没有发言权,我们不能加以影响力。
如果想清楚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中美金融市场的定位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定位的是服务于产业融资,而美国是所有行业定位服务于金融市场,恰恰相反。
美国的初创企业已经有一套标准的模式,就是不断募集资金扩大规模,直到完成上市,而这个过程就是在拿走部分股权的过程中不断涉及金融资本,最后帮你上市,然后完成在市场上实现高回报。
目前,全世界都在搞这种模式,可以说已经理所当然了。 你做不到,你可以,但要赚钱会很困难。 其实很多人并不理解其中的底层逻辑,那就是对于顶级金融资本来说,金钱是无限的,但机会是有限的,通过这种模式,他们不能错过任何机会,也可以扼杀任何挑战。
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牛市与否?但他们也无法逃脱,他们最终都进入了这种模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我们的金融机构,怎么说,关于争取话语权的斗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说贡献多少,我希望不要帮忙,我希望能尽快成长,至少要匹配国家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