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3 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发布了第二代擎天柱机器人(Gen 2)的推出,恕不另行通知**。 与第一代相比,擎天柱第二代采用了特斯拉自主研发的执行器和传感器,在行走速度、平衡和身体控制、精细手部操作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性能提升。
OpenAI 旗下的 ChatGPT 官方社交账号也**表示**,“很高兴见到你,擎天柱。 “大模型赋能的人形机器人是产业链上的重要趋势,ChatGPT的举动或许暗示了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A股方面,机器人概念股盘中表现突出,科力传感涨停,聚能股价涨超12%,鼎智科技涨超10%,绿谐、新时达跟进。
擎天柱 Gen 2 正式亮相
马斯克这次发布的**时长不到两分钟,但信息量却极其密集。 在组件方面,擎天柱Gen 2配备了特斯拉自主研发的执行器和传感器、2自由度驱动颈部、11自由度灵巧手、触觉传感器(10指)、集成电子和线束的执行器、脚力扭矩传感器和铰接式脚趾。
在整体性能方面,擎天柱 Gen 2 的步行速度提高了 30%,体重减轻了 10 公斤,平衡性和全身控制得到了改善。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告诉上海证券日报记者,人形机器人的电池不仅要保证体积小,还要追求长续航,因此人形机器人的电池问题是行业的一大痛点。 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特斯拉减重10kg可以帮助提高电池寿命。
此外,擎天柱 Gen 2 在运动和控制方面的表现有了显着提升,它可以完成深蹲并“移动”到更接近人类。
特斯拉还强调了擎天柱第二代的“灵巧之手”。 得益于手指上的触觉传感器,Optimus Gen 2 可以用两根手指轻松捏鸡蛋。
开源研究报告认为,柔性触觉传感器(又称“电子式”)可以实现与环境接触力、温度、湿度、振动、材料、软硬等特性的检测,是机器人直接感知环境作用的重要传感器,将有助于智能人形机器人实现产业化, 而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是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关键技术。
从第一代擎天柱的首次亮相到第二代的首次亮相,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进步并不不快。 在2024年9月的“AI Day”人工智能大会上,Optimus原型机在大会上正式亮相。 马斯克表示,Optimus机器人项目代表了特斯拉使命的扩展。 擎天柱被设计为基于人体,将具有交谈能力,希望它的行为方式尽可能接近人的行为。
在 2023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上,马斯克重申了他对人形机器人的高度乐观态度。 他透露,Optimus的最终**可能不到20,000美元,预计将在3至5年内量产。 一旦产品成熟,量产量可能达到100亿至200亿台,市场规模可能超过电动汽车。 “未来,地球上的机器人将比人类还多,每个人都会拥有机器人。 ”
国内产业链加速突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明确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目标和时间点。
针对行业面临的长期问题,《指导意见》从整机、零部件、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明确了发展方向。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4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突破“脑、脑、四肢”等多项关键技术,确保核心零部件安全有效供应,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量产, 在特种、制造业、民生服务等领域示范应用。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产业链的集体努力下,人形机器人的想象空间不断被打开,其产业化进程也大大加快。 傅立叶智能相关负责人此前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傅立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已实现量产,将于9月开启预售,目前正开始陆续交付。 “GR-1将率先应用于护送等民生场景,这也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
在“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发布了首款“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Spark模型的推出,将AI机器人赋能机器人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形机器人在空旷场景中拆解复杂任务和寻找物体的成功率显著提高,与主流系统相比,在强化化学习中广义抓取、人形行走等复杂地形中的移动能力显著提升。
不过,不少产业链人士认为,目前国产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性能仍是一大制约因素。 部分主机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国产零部件性能较差,不得不自行开发或从国外采购。 一位来自领先OEM的科学家认为,特斯拉使用的零部件性能明显更好,比国内水平高出约30%。
需要指出的是,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选择尚无统一的解决方案,主机厂仍在探索中。 有产业链人士表示,就连特斯拉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计划,而特斯拉此次发布的擎天柱Gen 2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国内零部件制造商来说,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
原文**:上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