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也退役了。
no.10 五代九章
郑业夫,上海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4年10月。
还是那个郑烨夫。 20多年前,他是第一本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的作者之一,并被选中出版一本名为《成本论》的书。 当时学者著作中的一些共性,都体现在这批书中:无论是钱满苏写的《爱默生与美国》,董晓英写的《金**》,还是冯崇义写的罗素,都不乏“大”气,不乏做一些开创性工作的雄心壮志,也不乏深刻的论据, 但在文本的结构和细节上缺乏考虑,往往为了追求推理的完整性而牺牲“可读性”。《五代九章》与《对价论》、《信任论》等一样,各有优缺点。 优点是他善于从宏观角度理解问题,三观稳重不偏,不投时代票,在考察和辩论祖先的历史理论时,有一套观点和一些新的理论。 缺点是他一如既往的固执,缺乏自我反省的敏感性,没有正确看待读者的感受,他说引用很多史料是因为史料本身就是优秀的故事和文字,虽然文字很好,但他对史料的解读难免太少了。
这本书很有知识性,可以增强读者对五代历史的兴趣和了解,但也考验着阅读耐心。 从文字来看,郑业夫是那种绝不允许编辑改动一个字的作者,这种莫名的自信造就了他的风格,也限制了他的发展。 很多分析段落都包含着“我这么说,你们自己明白”的意思,但并没有那么轻松,可见作者太在乎自己了。
no.9 真实的存在
乔治·斯坦纳,段晓丽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
世界对人类精神的威胁越大,乔治·斯坦纳的写作就越优雅。 在这本出版于2024年的书中,斯坦纳站在另一个人文周期的尽头来总结它。 他已经看到了一些根本性的转变:“计算机的使用呈指数级增长”,计算机“不仅仅是实用工具”,甚至动摇了审美意识的方式和结构。
值得称道的不是这种先见之明,而是他对解构主义这一他一直讨厌的思潮的分析,揭示了它的出现,从根本上颠覆了原有的意义和解释,以及它的“元理论”性质如何与“后”时代的到来保持同步。 通过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斯坦纳发现,甚至在数字技术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之前,以“字节和数字”为中心的未来就已经出现在文本批评的先锋中。 本书中的持续分析可能表明,对于那些想要掌握 2020 年代审美品味和思想的人来说,这是无可替代的。
no.8 一天结束
胡晔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10月。
客家之后是一本埃本贝克的书,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作家,她试图在尽可能多的空间里容纳最重要的命题。 2024年成年的奥地利女孩,她的母亲来自加利西亚的一个犹太家庭,在父亲的精心管理下,她设法摆脱了犹太人的身份。 与种族身份叠加的是政治身份:奥匈帝国的崩溃,苏联的建立,失去家园的女孩,被左翼意识形态所吸引,寻求进入新的社会制度,却在2024年后的政治中等待她**。
* 有很多微妙的幽默、无声的绝望和不言而喻的讽刺。 “她希望自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简单到可以'忘恩负义'地把女儿送走”,“即使她的舌头在接吻时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她的内在自我也总是在对方之外”。 有些知识很难读懂,比如写到犹太人墓地外没有树木,作者说不知道的人以为这片土地荒芜了,或者是因为有铁路穿过,但实际上,种植树木并不是为了防止“根部过度种植在骨头之间”,从而使死者的尸体不完整在最后审判的那一天。犹太教的仪式设计总是一丝不苟和合理。
阅读这本书的另一个主要收获是,书中有一首犹太民谣,暗示了著名图画书《爷爷必须有办法》所依据的“理论”。 绘本中的爷爷是裁缝,也是穿衣大师,一整块布料再小也能派上用场,但民谣唱的是犹太人的处境。 他们就像一块被剪裁后仍然适合使用的布料,在恶劣的环境中一步步收缩,坚持活到再也活不下去,才能完成一个可以讲的故事。
no.7 后真相
李·麦金太尔、张美华、向欣怡,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10月。
真相需要得到捍卫。 面对后真相的第一步是理解它。 封面上有第三句话没有说:“知道它就是与它作斗争。 正如热词“卷”所暗示的那样,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种事物都在追求将每个人都“卷”进去,让人们能够将自己的囚服适应**,将有限的活动范围适应到家中,把强加的认知作为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就像每一部严肃探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活弊病的作品一样,也告诉读者,需要我们的是互联网科技巨头,而不是我们。
但是,我们不能只是自己使用他们的服务,上传偏好和意见,并迅速成为数据洪流中的机械节点。 “后真相”是建立在“真相无关紧要”的前提之上的。 它激发了一种普遍的厌世和冷漠,因为既然任何信息都触手可及**,你自然不在乎哪个更有意义、更“真实”、更值得认真对待。
被遗弃的真相就这样成了野心勃勃的人的玩物,他们也许不会刻意隐瞒和捏造真相,但可以利用公众的冷漠和倦怠,用迎合厌世心态的词语,往往表达出对气候变化等当代议题的排斥,比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更难反思这一切**错误, 也许觉得持有这种心态正是成熟人所做的事情,是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后真相”与政治冷漠和民主危机是一回事。 作者说,虽然对抗它的方法“不多”,但最重要的是持有“真理的观念”,不要忘记它。 只要一个人拒绝生活在一个无视真相的社会中,他就是一个清醒的斗士。
no.6 幕后:**的创造、制作和接收
克莱顿·柴尔德斯,张志强,王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
一本书的稿件一旦进入选书阶段,就离开了写作阶段,进入了另一个过程——相信无数以写书为生的人都体会到这种感觉。 他们都说“书籍是商品”,但每个人都希望读者将它们视为比普通商品更多的东西,包括定价、生产日期和书架他们希望买家最好通过作者的名字购买这本书,其次是吸引他们的书名。
像《被窝里》这样的田野作品越多越好,其清晰、朴素、深思熟虑、有力的叙述,能打动一个爱读“愿意听”的人。 一些常识被分析为“现象”,例如Jk.罗琳2024年的新作创下了三周销量100万册的纪录,这是“名字”的效果;其他细节则展现了作者的同理心,比如某位作者要求使用高颜值摄影师的作品作为封面图片,出版商认为这是作者的虚荣心,但对于作者来说,从使用这个**,可以看出你在出版商心目中的地位。 这种赌博和分析真的相当不错。
no.5 消费图像:当代文化中的文体策略
斯图尔特·埃文,方尚勤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
绝大多数人的认知能力只能分辨是非,能讲究风格的人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思想。 风格是关于美丽和丑陋,关于优雅和粗俗,或者关于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 它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影响他的行为和对是非的看法;高创作通常与创造一种风格、领导有关,而不是为了满足许多人的需求和品味。
消费社会和市民社会都有自己的语言,当它通过图像说话时,人们无法摆脱它的灌输,而图像和语言的生产者往往是洞察社会心理学的专家。 作者经常用“剥削”一词来形容个人的判断和好恶归档的过程,进入人们眼中和耳朵的无形事物在埃文的笔下一一暴露和解析。
no.4 黄昏起飞
海伦·麦克唐纳译,周伟译,《世纪文经》,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6月。
写作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麦克唐纳是另一位喜欢通过观察动物来写作的作家,但她的写作与我能想到的其他类似作家截然不同,她总是在场,她让在场感贯穿到底;她将“人类活动”这个大概念缩小到踩在泥土上,在草地上采蘑菇。 在将人与动物进行比较时,她从不自命不凡,当她写到雨燕的家时,她说“我自己生活的领域是我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一个睡觉、吃饭、工作和思考的地方”,她写了威肯沼泽,她曾经把她的小侄女带到这里, 侄女问她:“这里的动物是从动物园来的吗?”
椋鸟飞翔“,她从护照丢失和补发的问题开始;在《车头灯下的鹿》一书中,她谈到了英国在2024年金融危机后的几年里是如何走向政治民粹主义的,然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察:鹿往往意味着一种保守的世界观。 在自然景观丰富的地方,兄弟情谊要容易得多;在这本书的“人群”部分,她写道,当她近距离看到一大群鸟时,人们的反应会有所不同,“有的笑,有的哭,有的摇头叹气,或者用脏话”——我对此有同感。
no.3 《樱花与野兽:帝国中心的上野动物园》。
伊恩 J米勒译,张涛,广启图书,2024年7月。
书中几乎从第一行到结尾的每一句话都是新鲜的——无论是2024年建成的动物园,还是此后几十年的日本,以及里面的动物,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 我在一定程度上对东亚的冷漠和疏离感到满意,但当我心中的主角是动物时,我拒绝适应。 也许作者写得太好了,但在我看来,这本书中的上野动物园是一个“机构”,即使在它最稳定、最受欢迎的时候,它带来的不是那么多的乐趣,而是不断的警告。
动物园2024年的动物运动无疑是本书的高潮,但作者仍然对战后的动物保护政策发出警告。 他说,“追捕濒危物种”通常是以儿童的名义进行的,他们总是有胃口去看稀有动物。 这是一个冷酷的声音,它完全重构了环保的旧主题。
no.2 季之歌”。
泰德·休斯译,赵思译,广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10月。
另见泰德·休斯(Ted Hughes),他以“力量”而闻名,并在本书中提炼了他的力量。 休斯的这句话不适合部分引用,但一旦提取出来,它就会像放射性元素一样,改变周围的光环。
当月亮来的时候,风在天空中低语的嗡嗡声就像巴松管。 大地整夜都在回应,就像一个低音鼓。 “麦粒就像黄金锭,种子......每个人都是沉睡的公主——她的王国还没有到来。 在写到春天时,休斯说“冬天瘦小公牛只是在假装吃还没长出来的草”,而在有趣的画面面前,他可以意识到,“瘦”不仅仅是用来形容小公牛的,其实是冬天的一个特征;在写到夏天时,休斯在谈到鲜花的“醉酒之战”之后,用这句令人震惊的话描述了真相:“一些丑陋的小肿胀即将到来,而有奖赛的侏儒真相。
译者赵四后记的标题太准确了:“更新读者感知系统的魔术师”。 这是一次美妙的更新,足以将热情重新灌输给一个人——一个拥有诗歌天赋的人。
no.1 秦汉工匠”。
李安敦译,林志辉译,上海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4年7月。
所以,天会降临在人身上,首先要受苦,练筋骨......孟子的话虽然鼓舞人心,但他在另一个地方的名言却颠覆了自己:“辛苦者治人,辛苦者治人”。
工匠在任何社会中都不怎么受重视,更不用说受人尊敬的“劳力士”了,但他们被忽视的原因很明显:书面记录是由有钱有闲的“贵族、政治家和王子”写的,工匠本身和农民一样沉默。 李安敦在写这本书时,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不仅要观察当时的秦汉时期的工匠,还要想象他们在三教九流中的真实存在。 例如,在引用班谷等儒家学者对工匠含义的崇高(即完美的工匠体现出德君王的美德)之后,他立即指出,普通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他在韩非的“五甲虫”理论和具体规律中找到了一个依据,即工匠是一种诚信非常值得怀疑的职业。
这本书见多识广,文笔丰厚,作者(或译者)对中文动词的使用有很深的功底,表达观点的用词节俭而有意义。 对于石匠挖掘石灰石,作者用“挥锤”、“敲凿”、“凿出缺口”、“楔入裂缝”、“锤击”、“劈开一大块石灰石”来描述过程说到山东省的石匠制作肖像石,雷公的雕刻仆人“每一次打击都吓坏了凡人”。 书中有很多猜测,每一次,作者都会引出一个引人入胜的猜想,说到史料的匮乏,他一起后悔。 武帝、宣帝等帝王,刘翔、张恒等名人交织在一起,文物美学与考古从业者的结论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