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闫安生
新冠疫情后,在美联储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下,美国经济出现了大通胀、楼市上涨、上涨的格局,然而,中国的情况与美国正好相反,CPI不温不火,复苏意愿弱,楼市调整。 由于美国仍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尤其是美元霸权仍主导着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直接或间接地追随美国经济的脚步,然而,中国经济却能够完全无视美国的影响,走出自己的轨道。 对此,通过中国CPI和楼市表现的视角,我们或许能够窥探到中国经济独立运行的一些秘密。
为什么中国没有爆发通货膨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货币数据,2024年9月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近290万亿元。 据悉,2024年我国货币超开发28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22万亿元,一年半时间内超发货币规模达到50万亿元。 但奇怪的是,中国不仅没有爆发通货膨胀,而且CPI甚至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自2024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大衰退、动荡、通货膨胀。 放眼世界,恶性通货膨胀不仅深受西方发达国家的打击,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时至今日,严重的通货膨胀仍在席卷全球,已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有人说,中国的CPI是一个谜,令人费解。 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像其他国家和地区那样爆发通货膨胀呢?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拥有世界上独特的超级供应能力,整体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关注中国经济的人可能知道,早在十年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实现了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变,特别是在低端产业领域,中国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正在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近年来,在美国遏制中国的助力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的不断涌现,中国几乎实现了从低端、中端到高端制造业的完整产业链。 与国内市场需求相比,中国制造业几乎可以拥有无限供应的能力,在强大的制造能力保证下,国内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使整体价格水平能够继续保持稳定。
中国是唯一一个不受这场旷日持久的全球通胀影响的国家。
二是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有限,市场价格支撑不足。 众所周知,社会市场的整体水平不仅受国家生产供给能力的影响,还受社会市场需求的影响。 假设在社会需求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社会生产制造业供给不足将导致商品整体价格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假设社会的生产制造能力变化不大,如果社会市场的需求有明显的增加,那么市场价格一般也会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上述两种情况都是由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供不应求引起的通货膨胀。 一方面,中国生产制造能力足够强大,供应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市场需求增长有限,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的三年里,大量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大部分中国人收入下降, 就业前景不明朗,甚至可能失业,因此社会普遍形成了谨慎的消费氛围。这种谨慎的消费风气一旦形成,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退。 因此,近年来我国报复性消费的概率很小,社会市场需求翻倍的概率也不是很大。 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不仅不会引发物价普遍飙升,形成通胀,甚至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的背景下,也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
第三个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对国内市场产生联动效应。 如上所述,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产业链基地,以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制造产品为主,因此,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中国国内市场。 试想一下,当国际市场需求势头强劲时,国际市场水平在不断上升,显然,国际市场需求会拉动国内市场,相反,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时,过去国际市场上的一些产品必然会转向国内市场,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 国内市场原有的供需平衡可能转变为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国内市场价格必然会承压。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发生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之间。 新冠疫情和全球通货膨胀,几乎都削弱了包括欧美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消费能力,从近半年中国出口数据的表现可以看出,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增长受到限制甚至下降, 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市场环境和气候滋生了通货紧缩的土壤,通胀没有生存的空间。
为什么中国跌得更多,崛起得更少?
近年来,中国A**市场的表现让许多中国投资者感到失望,有人说,30多年过去了,上证综指仍在上演一场3000点的防御战。 的确,从**指数的表现来看,无论是上证综指还是深成指,多年来都非常有限,尤其是近几年来。 很多投资者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宏观经济有韧性和稳定性,但A**市场就像一个飞地,表现不佳其实,中国先有其特殊性,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再用过去来看待今天的市场了,中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形势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国自身的问题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了中国现在的局面。
A**市场的表现令许多中国投资者感到失望。
首先,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我们会发现,在上世纪90年代a**领域创建初期,几乎绝大多数股东都能从**中获取可观的收益,但近十年来,股东在**上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a**领域成立之初, **的发行数量和规模都非常有限,在当时国内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觉醒了投资意识的中国人涌入**投资,从而形成了大量资金追逐少量**的局面,当时**市场普遍供不应求, 这就导致了**市场如火如荼,**攀升,进入**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不良买卖**轻松获利。时间已经过去了,经过近20年的市场容量和快速扩张,如今的**市场正处于供过于求、发行规模大的局面,但进入**的资本却相对萎缩,越来越多的**已经变得不受欢迎,那些原本香浓的饕餮**也价值大幅降低,**看跌,于是形成了目前**低迷的局面。
其次,从我国第一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必须指出的是,我国一流市场的建立从一开始就存在结构性缺陷,即一流市场的制度设计过于偏袒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足。 这种存在明显缺陷的市场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就是相当多的上市公司纯粹是为了钱的圈子,反正赚钱很容易,没有必要花精力去考虑什么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虽然近十年来中国的制度缺陷不断得到克服和改善,但由此造成的恶果却是无限有害的,这直接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欲望不强,投资动力不足,甚至很多投资者退出,导致中国市场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从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发展前景看很多投资者,尤其是中长线投资者,都是进入首位,主要意图是奔波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发展前景,然而,令投资者普遍失望的是,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不尽如人意,亮点稀少,从过去几十年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来看, 大量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濒临破产,尤其是那些经营不善、试图利用**在市场上赚钱的公司,前景黯淡无光。即使是一些盈利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利润规模也有限,很难引起投资者的欲望和热情。 纵观上海和深圳两个A**领域,虽然上市公司上千家,市值几十万亿,但业绩稳定良好、增长潜力大、发展前景看好的公司并不多。 A股投资者也在吃壕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谨慎,而且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投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观望,为了更精准地捕捉投资对象,盲目跟风投资的人越来越少。 大家都在观望,投资氛围不活跃,市场低迷成了自然而然的局面。
四、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在某种程度上,这并不完全是中国**市场不正常,而是投资者的眼光和思维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用旧的眼光看待新市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 目前,在中国A**领域的投资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老股东在初期就进入了A**领域的第一阶段,而这些投资者中绝大多数都获得了中国第一个创业期的红利,有的人甚至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尽管A**领域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老股东的投资思维仍然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用20多年前的旧观念来看待现在的**市场, 在他们看来,**指数不应止损**是合理的市场表现,即使只是短期波动,也很快就能走出低谷。对于长期缺大**甚至无休止的起伏在心理上是无法接受的,这些老股东的投资理念还是20年前,供大于求的时候,他们无法正确面对已经面目全非的市场变化,可谓不合时宜。 其实,所谓中国第一市场的低迷,是市场经过一定发展阶段后的正常表现,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并不异常,不需要任何3000点来保卫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整顿,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或涨跌都是市场自然运行的结果, 寄希望于A股重回初创期的辉煌是不现实的。
第五,分析中国整个金融投资市场格局自2024年上海A**领域推出以来,不仅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中国金融投资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几乎成了中国人唯一的投资渠道,老百姓手中的资金挤在这座看似拥挤的单栈桥上。 可以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是中国投资的唯一选择,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然而,在经历了本世纪初以来的房地产热潮,以及保险市场、信托市场、理财市场、商品市场、**市场的兴起之后,中国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渠道和选择,而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推出,一些合格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这两种机制投资香港**, 可以说,从本世纪初开始,整个中国投资市场格局被彻底颠覆,**市场支配地位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如今,**市场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市场,当房地产市场或者其他金融市场有较好的回报时,资金自然会流出**市场,这时**表现不佳是合乎逻辑的,不值得大惊小怪。 还必须指出的是,不断暴露的市场腐败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并进一步给当前的不活跃蒙上了阴影。
总之,a**领域到今天的状况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虽然市场不活跃甚至低迷是事实,但不能说是完全不正常,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已经没能起到中国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但不可能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如火如荼的现场去买**。
为什么中国楼市难以展现昔日的辉煌?
近两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仅经历了重大调整。
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降了一半。
一二线城市的楼价也普遍大幅下跌,楼价一路唱不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此背景下,不仅大量投资者被锁定在楼市,不少房地产开发商陷入财务困境,甚至面临破产。 目前,我国楼市仍处于调整过程中,但与以往情况不同的是,全国楼市将被楼市分化格局所取代,整体楼市将逐步企稳。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过程中。
首先,经过近两年的调整,房地产的泡沫空间受到极大挤压,楼市起伏的空间被大幅收缩。 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楼市已经跌至谷底,甚至接近成本价。 因此,对于这些中小城市的楼市来说,楼价跌得不可挽回。 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城市来说,由于人口外流,购买力不断输出,因此,除了少数自然禀赋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外,绝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房价将很难有大幅上涨的可能, 但由于楼价水平已经很低,**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使未来楼市前景黯淡,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也只是缓慢下跌。这意味着,中国中小城市的楼市将逐渐趋于稳定,或趋于稳定而回落。
对于中国。
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虽然人口和购买力一直处于持续流入状态,但由于疫情前20年的楼价不断上涨,未来两年楼市价值空间已经透支。
一二线城市整体楼价跌幅明显,但楼价整体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完全脱离了普通购房者的购买力。 这意味着:
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已经成为少数人的购房游戏,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
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只能租或买**共有产权房屋。 因为。
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将广大市民及其购买力排除在外,结果,他们也将失去已经飙升的购买力和财政支持。 事实上,现有的。
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并非铁板一块,极少数购买力强的人群对环境好、区位好的优质楼盘仍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但中心城区以外的偏远地区楼价普遍偏弱,甚至还在下跌。 这意味着中国。
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分化状态,有涨有跌,但总体上是企稳的。
具体来看,从供求关系来看,就全国而言,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35平方米,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居住面积。 可以说,如果不考虑地区差异,中国楼市的供求关系已经基本达到均衡状态。 但是,由于楼市供需关系的区域差异较大,例如中西部地区的楼市供过于求,但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缺。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为了稳定楼市,国家和地方对楼市的调控政策也不同,现在,中西部地区的楼市已经基本放松了限购措施,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一二线城市仍然采取了更严格的购买限制,以遏制购买力过度涌入东部。
一二线城市。 目前,虽然我国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房地产景气的局面有所消退,但国家仍将房地产作为重要的实体经济产业。 这也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保障。 从市场心理来看,随着我国楼市开始企稳,社会的住房心理变得非常理性,盲目跟风进入楼市的现象已经消失。 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哄抬楼价、炒房的投机者,不仅没有获利机会,甚至落入投资陷阱。
总而言之,中国楼市已经开始逐步企稳,正在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楼市涨跌不休,尤其是过去繁荣的局面。 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件大事。
(作者为香港期刊传媒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