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汽车技术发布会即将拉开帷幕,这次发布会受到了太多的关注,但没看到铺天盖地的关于汽车的热身稿;相反,小米的雷军动态频发,向五大车企“致敬”很有意思。
为什么这种操作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为什么会有一种隐隐约约不同的感觉?
不难解读,这个话题之所以被延伸,是因为它致敬的五大车企的“自带流量”;而向竞争对手致敬是非常难得的操作,所以最终,注意力还是会绕回小米品牌。 但这样的操作是值得称赞的,雷军的做法可能会改变汽车行业的氛围。
先不说了,咱们就说这两年吧。
车企营销是什么感觉?
以前没有感觉,大家都搞常规营销,把工作交给市场部,公司的高管们不露头;当时,IT领域是品牌创始人自己营销的现象,比较知名的是雷军,其次是曾经是锤子科技的罗永浩。 然而,近两年来,车企高管们也学会了这种模式,但是他们还没有掌握互联网思维,在工业企业等传统领域成长起来的企业高管很难灵活运用这种模式它骨子里有一种“霸权”的感觉,自尊心太高,传统商业思维主导的营销战也容易出现漏洞。
于是,营销战变成了口水战,商战逐渐演变成骂战,言行一出,暴露了“必杀对方”的心态。
营销是一门学科,广告是一门文化,但在汽车领域却存在着“反科学营销现象”;肆无忌惮、肆无忌惮、肆无忌惮、引导情绪,甚至通过一些非常规的网络营销手段对竞争品牌搞**,以情怀为名给竞争品牌贴标签,通过扣帽的方式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垂直媒体施压,让任何对产品没有好感但客观评价的声音都逐渐消失, 当然,这只是少数品牌的个别现象。
然而,这种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拿着棍子,摸谁被拘留,谁被抓,谁被砍,就会把品牌营销乃至行业拉入深渊。
当一个品牌这样做时,竞争品牌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以同样的方式反击,要么以其他方式回应;然而,在品牌力不平等的前提下,其他方法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所以只有同路越战,久而久之,汽车轮辋的营销战势必会变得极其畸形。
另一方面,小米、雷军并没有用这种方式来应对,而是通过“致敬”的方式向竞争对手示好;这种操作是很明智的,因为理智的人往往不喜欢极端的营销,会逐渐对采用极端营销手段的品牌产生厌恶,小米的温和营销体现了品牌的谦逊气质,或者理解为“轻而灰”——最终体现的是符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智慧。“礼炮营销”可以说是2024年车圈的一股清新空气,无论其出发点是什么。
一位IT领域的知名人士(某俞)发布了一句动态说法:
这种情感绑架有趣吗?
现在看来,这不是绑架感情,这只是一种善意的姿态;真正的情感绑架是那些打着民族品牌旗号的人,以及贴标签等运营的营销方式,对于不看好自己产品和品牌的人或企业,小米的“贡品营销”并没有进入第一次绑架,而是把自己置于较低的位置。
只是小米为什么会挑出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和华为来致敬,选择这五家来致敬又有哪些考虑呢?
笔者认为,选择比亚迪是正确的,因为比亚迪首先是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其次,小米首款车使用的动力电池有两种,一种是比亚迪佛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因此,也有必要向宁德时代致敬,因为它使用的三元锂电池来自宁德时代。 对这两家公司给予高度评价,就是对自身产品中采用的核心部件给予高度评价。
魏小丽是三大新动力汽车品牌之一,小米汽车也属于新动力品牌,与三大龙头品牌有一定的关系,这似乎有利于重塑潜在用户对小米汽车品牌和产品定位的认知说到小米品牌,往往会联想到“性价比”,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小米品牌定位偏低,但首款车又不想定位太低,所以需要联想到定位较高的品牌。 蔚来汽车和理想两大品牌,连中档车都没有,都是高端车小鹏汽车的门槛是中档车,所以“向魏小丽致敬”似乎并不是简单的感觉。
向华为致敬“,如何解读?
之前关于“龙骨和轴”的事情很紧张,小米也罕见地发表了强硬表态,两家公司的关系非常微妙;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花粉对小米品牌及其用户抱有敌意甚至敌对的态度,直视其品牌和用户的评价,几乎是无法忍受的。 所以小米向华为致敬的操作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至少能起到效果,那就是像老余说的,人们在没有客观证据的前提下抄袭了它的技术,至少不会轻易再现,毕竟“伸手打笑脸的人很难”。
总结:小米和雷军的“致敬营销”确实是营销,但在近期的汽车领域营销活动中,确实是一条清流;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但竞争的手段不仅要参考法律法规或寻找其漏洞,还要有最低限度的商业道德底线。
对于一些对吉利高管的回应感兴趣的汽车爱好者来说,就不用多说了,首先,小米没有向吉利汽车致敬,其次,吉利高管对“不被致敬”和“及格”的动态评价,还是能获得足够的流量和关注度的。 因此,温和的营销也能引起有效的互动,可以对品牌和产品的推广起到有效的作用,车人应该思考小米“致敬营销”的深层内涵和价值。
小编:天河汽车科普岛,欢迎转发评论。
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