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家央企宣布,应届毕业生看完哭笑不得,本科生就业进退两难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进入大学的目的也在发生一些变化。 过去,入学考试可能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改变逆袭的命运,而入学考试是为了追求学术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然而,如今无论是上大学还是读研究生,学生都更倾向于找一份薪水不错的稳定工作,对追求自己的梦想犹豫不决。
近日公布的7000余家央企秋季招聘公告,让应届毕业生看后哭笑皆喜。 虽然从数据上看,今年的就业情况比去年略有好转,但在学历方面,本科生的处境却有些尴尬。 秋季招聘高峰期已基本结束,仍有不少本科毕业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不是因为野心太大,而是因为学历甚至投递简历的资历限制。
00后学生更注重工作稳定性和合理的薪资待遇,体制内的就业机会更符合他们的期望。 除了追求公务员职位外,事业单位和央企、国有企业也成为主要就业对象。 其中,国电、中烟、中铁、中核集团、中石油、中石化等单位都是应届毕业生眼中的心上人。
毕业前,有人听张雪峰老师提到,很多国企、央企采用世袭制招聘,如果家长不是该制度的雇员,学生甚至很难获得申请资格。 如今,问题似乎不在于普通学生没有机会,而是他们看到招聘公告后,发现自己根本达不到招聘要求。 比赛还没有开始,机会似乎早就结束了。
大四新生小林发现,在秋季招聘期间,符合自己条件的职位并不多。 大型企业通常对学历要求较高,硕士以上学历成为标准,本科生感叹。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央企等7000多家企业都有这种趋势,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内卷化更是愈演愈烈。
应届毕业生觉得为时已晚,后悔没有提前准备研究生考试。 以前犹豫是选择找工作还是先去读研,但现在看来,本科生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拼命备考研。 否则,拥有学士学位的就业之路将变得极其困难。
本科生陷入就业两难境地,大学生纷纷表示:如果找不到工作,干脆取消本科生。 这不仅在企业和央企的设立中很常见,今年在公共部门也很常见。 2024年国考报名热度排名靠前的位置往往在偏远地区,学历要求高,申请比例在1000:1以上。
如果说本科生在学习成绩上不如研究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就业数据显示,本科生的境况甚至比大专生还要差。 虽然大专生的工作以基层为主,吃苦不熟练,工资也比较低,但找工作并不难。
本科生就业困难,优质工作无法与研究生竞争,基层工作让他们心甘情愿。 有的用人单位甚至宁愿招大专生,也不愿招本科生,觉得本科生野心太大,难以管理,难以长期工作。 为了尽快摆脱依赖家庭的局面,一些本科生甚至不惜隐瞒学历,自称是大专生,试图顺利通过招生。
本科大学生在就业上经常碰壁,他们忍不住抱怨,要么取消学士学位,要么选择去大专读书,或者干脆读学士、硕士,因为毕业后很可能失业。 如果你考不上研究生院,似乎进入服务行业会让大学变得毫无意义,对于家长们为给学生补课和资助大学学费而付出的辛苦,我感到抱歉。
事实证明,上大学和找工作不是一回事。 张雪峰建议,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能够保证就业的因素,而一些985大学的教授则主张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为大学不是职业培训,不应该单独作为就业的平台。 他们认为,如果只是为了找工作,职业培训可能会更有效。
大多数学生都明白,上大学并不一定能带来实践知识,但学历是找工作的垫脚石,否则就没有资格申请。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来自985大学的本科生选择出国留学攻读一年制硕士学位,然后回国就业。
中国的考研流程比较繁琐,如果一年考不通过,又要花一年时间。 此外,即使你在中国读研究生,选择了排名较低的学校,你的学历含金量也得不到保证。 相比之下,一年制研究生出国留学不仅可以获得文凭,还可以享受与国内学历相同的待遇,性价比更高。
由于申请人数众多,雇主也被迫提高学历门槛。 仅从研究生中筛选就足以满足招聘需求,如果降低学术门槛,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将大幅增加。 从选拔最优秀人才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没有错。
因此,通过扩大研究生招生来缓解就业压力并不是一个好的决定。 这只会将就业压力拖延三年,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新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官方的“呼吁”。 还要限制研究生招生,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招聘人才,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将职业规划指导纳入教学大纲,逐步缓解就业压力。
以上内容信息**载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或影射任何真实的国家、政治制度、组织、种族或个人。 以上内容并不意味着本文作者认同文章中的法律、规则、观点、行为,并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对上述任何或相关问题概不负责,也不承担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