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2024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2024年和2024年,党分别召开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届**纪委六中全会两次重要会议。 总书记在两次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谈到了党100年历史的成功经验和党100年长期繁荣的成功经验。 一百年前,**给出了“人民监督”的答案;百年后,面对第二次历史急审,**给出了“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
因此,保持党机关健康是实现第二次历史急检的必要条件,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完善党的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基层纪委是推动党的全面从严治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纪委委员的监督作用,也是有效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发挥基层纪委委员作用,就是贯彻落实党章规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针对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党支部纪委委员作用,加强纪委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水平和实效, 充分发挥纪委委员作用。
一些兼职纪检员还负责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技术设计等工作,可以有效弥补专职纪检干部不熟悉基层、不懂业务工作的盲点,具有更准确、更快速地发现新兴趋势的优势。 纪委委员也要努力提高“七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精湛的本领大显身手,不负使命。
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党史上“三对”的叙述,分析党的自我革命、保持身体素质和人民监督的重要性
通过对《指引》和《条例》的分析解读,使纪检干部知道哪些是共产党员的道德高度,哪些是行为底线,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工作,实现对工作的全面监督
纪委委员要发挥“四员”作用,更好地实现教育、监督、惩戒相结合,扎实做好基层监督工作
通过对“四个形式”的分析解读,纪检人员能够将监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 运用嵌入式和下沉式监管方式,实现监管的全面覆盖,从而打造清清廉洁的良好党风和政治作风。
课程时长:1 天,每天 6 小时。
课程目标:基层企业和独立法人企业纪委委员。
课程方法:理论讲解+案例分析。
课程大纲
第一讲:提升七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一、增强政治能力,强化党性原则
1.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2.培养政治决心,坚定政治信仰。
3.在政治上要做一个“清白的人”和“老实人”
4.不要在政治上做一个“两面派”
5.大胆开展工作,增强党性原则。
2、提高习学习能力,更好地将纪检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1.习纪检业务知识和技能。
2.习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结合实际工作习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知识。
3.保持廉洁和自我意识,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威望
狠抓工作中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少数”,发现问题时“咬耳撕袖,红着脸汗”,促进党员干部自律、自省、自警,做到早抓小抓。
1.带头学习习相关知识。
2.带头遵守法规。
3.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确保不缺纪检监察。
4.积极主动,勇于承担责任。
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从群众到实践,及时发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问题,及时跟进。
总结:结合工作实际,梳理“廉洁风险点”,形成“廉洁风险清单”,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体系”。
5、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1.把党风廉政、廉政建设教育监督纳入党建工作。
2.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将廉政教育与“三会一课”有机结合。
3.与团队成员一起,与关键岗位开展“廉洁会谈”,提出建设性方案。
4.与团队成员进行“诚信谈话”,签订《诚信协议》。
六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1.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亲心人,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
2.要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反馈,更好地观察“舆论”,及时发现群众的“痛点”和“堵点”
3.要以群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各项纪检工作。
七、提高抓落实能力
1.狠抓实干,把纪检监察工作扎扎实实地纳入中央工作。
2.弘扬钉钉精神,专心致志、专心致志地开展工作,确保纪检监察能“一棒到底”,有效解决问题。
第二讲:充分发挥“四员”作用,确保监督实效
1.做好宣传员——对全员进行廉洁教育,为支部党员敲响警钟,防患于未然,树立底线意识。
2.做好监督者——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进行监督,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联络人——及时反馈信息,向上发送信息,向上发送情况。
4.做好顾问——将收集和发现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影响企业业务发展的情况及时提出建议。
第三讲是学以致用,注重督促和纪律执行,发挥教育作用
1、学习《条例》,了解法律法规,督促党员领导懂得道德标准和行为底线
1.解释和分析《条例》出台的背景。
结合工作实际分析解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准则》作为衡量工程党员道德标准
1)《党员廉洁自律规范》。
2)《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3.结合实际案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习告诫共产党员和重点少数民族要切实遵守行为底线的。
箱:抛出典型案例,解读《条例》的规定。
二是做好《条例》全面宣传贯彻工作,确保教育宣传贯彻工作取得实效
1.深度学习和习体现“温度”。 达到100%的觉悟率,有效把握其精神精髓,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放在首位,守住纪律的“底线”
2.剖析案例,反映“深度”。 关键少数人的教育在大脑和心脏中。
3.结合实际工作,与第一企业签订《承诺书》并签订《协议书》,体现“硬度”。
4.开展谈心活动,体现“精准”(精准、精细)。
三是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反腐败警钟不断响起
1.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党史习教育作用,督促党员干部贯彻“学史懂道理、学史增信、学史尊重道德、学史实践”,教育党员干部“崇尚大德、清公德、严私德”。
2.教育对象:紧盯“关键少数”,控制“多数”,加强教育的广泛性和覆盖面,形成廉洁廉洁的良好氛围。
3.教育的方式,结合以往的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把受教育者自己放在案例中,凸显了教育的针对性。
4.教育方式:将传统教育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同时做好触手可及的诚信教育课。
第四讲:综合精准运用纪律推进“四种形式”。
介绍:党章第四十条规定,要用监督、执行纪律的“四种形式”,使“红脸汗”成为常态,党纪惩戒和组织调整成为治党治党、治党执政的重要手段,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
1.《中共党内监督条例》监督纪律执行的“四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病在肠内,医生用“汤熨烫”,即用药热敷
频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采访和通信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第二种形式,疾病在皮肤上,医生使用“针石”,即排出脓液和出血
让轻党纪组织调整成为违纪行为的常态。
第三种形式,病在胃肠,药是“火气”,就是吃汤清火治肠病
让党纪严、调岗重大的人成为少数。
第四种形式,病在骨髓里,“猛药”是增加药性、用量
坚决铲除极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害群之马”,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发挥震慑作用,防止查处失败。
钥匙:“四种形式”环环相扣,前者是后者的大坝,后者是对前者的威慑;前者堤坝越坚固,滑向后者的人数就越少对后一个问题查处得越及时、越坚决,就越能形成“不敢腐”的威慑力。
二是“四种形式”的实施和运行。
1.一、二形式落实到位,积极投身“治病”,不断努力成为常态。
2.惩罚极少数,教育大多数,达到政治效果、纪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3.纪检人员从细节、务实、微观入手,把监督放在首位,做好监督工作,确保领导干部、特殊岗位员工符合执业规范。 将日常工作制度化,确保监督持久性、长期监督性,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第五讲:结合岗位实际情况,落实监督,严格管理
一是盯好“关键少数”;
二是聚焦“关键岗位”。
监督物资采购、外包外包、工程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特殊岗位人员规范行使权力。
3.管理好“多数”
分析岗位特点,做好综合督导。
四是设置监管“探头”。
动员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
1.对于“微腐败”,拒绝模棱两可。 一些领导干部或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微腐败”
2.通过《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督建议书》。
3.搭建“监督平台”,通过对日常管理工作中暴露和表现的一些事项、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疏漏进行内部强化,加强内部管理,为监督管理工作增加一双“千里眼”
5、纪检人员发挥“四员”作用。
确保发挥监督实效,打通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1.做好宣传员——对全员进行廉洁教育,为支部党员敲响警钟,防患于未然,树立底线意识。
2.做好监督者——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进行监督,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联络人——及时反馈信息,向上发送信息,向上发送情况。
4.做好顾问——将收集和发现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影响企业业务发展的情况及时提出建议。
第六讲: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确保履职尽责
1.建立工作报告制度。 上级纪检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纪委会议开展工作和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工作情况,以便更好地安排部署工作。
2.建立纪委培训制度。 加强对基层纪委委员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
3.把廉洁教育纳入党支部建设。 基层有关人员教育是“三会一课”教育的必修课。
4.建立健全纪委考核制度。 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形成闭环管理。
5.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公开工作分配、绩效分配、优秀评价等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和事项,以及群众关心的干部任用等“热点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实际利益的问题和事项。
结束:综上所述,党员领导干部要恪守行为准则,认真学习习两个《条例》,经受住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各种考验,不突破“红线”,不向上攀,不留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