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Phoenix.com的“风暴之眼”工作室制作
正文|闫静 编辑|温 华
突发新闻投诉电子邮件:所有cj@ifengcom
编者按:各部门都在削减成本,裁员成为主要方式。 对于这次人才变动,内部有一句非常生动的说法,“3个人做5个人的工作,赚4个人的钱”。 ”
01 应届毕业生“快速淘汰”无偿
12月初的一个早晨,经理突然把整个部门叫到办公室。 23岁的季少康就是其中之一,他以为经理是有工作安排的。 但经理开口只是说:“公司经济效益不好,最迟要到月底才来。
姬少康一时愣在原地,无法接受。 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今年7月,他加入光伏巨头隆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高陵市的电池生产基地。 能够找到世界500强的工作,季少康成为了同学眼中的幸运儿。 他非常珍惜,每天准时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在车间和办公室工作10个小时。 他本来应该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他马上就要恢复正常了。
季少康这几个月的精神力瞬间泄气,心里翻腾着,希望公司能弥补。 但我从未听说过“补偿”这个词。
季少康觉得,虽然自己还没成为正规军,但已经上岗快半年了,至少应该补上半个月的工资。 有同事忍不住主动询问薪酬,但经理只是建议他们主动离开:“你没转正常,没有补偿。 面对质疑,经理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自己不离职,公司就会开除你,如果人力资源在你的简历上写了一些对你不利的东西,以后就很难找到工作了。 ”
员工面面相觑,由于害怕影响下一份工作,不少员工纷纷签订了遣散协议。 按照季少康的了解,在这一轮裁员中,他整个团队的应届毕业生全部辞职,整个基地的160名应届毕业生中,只剩下10人左右。
季绍康发现,这次裁员主要是为了淘汰应届毕业生和没有正规化的员工,而且方式有点粗暴。 根据他发给凤凰城“风暴之眼”的一份内部文件,部分部门在12月初下发试卷,以考试的形式将裁员合理化为“最后淘汰”。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件显示,在理论考试排名倒数10%的队伍中,没有正规化的员工是不允许成为正规的。 此外,宿舍内吸烟、走路时不间断供电、脏乱被举报等违纪行为也不允许规范化。
员工们互相抱怨公司缺乏人性。 应届毕业生一接到退学通知,就每天收到公司宿舍管理员的**,催促他离开宿舍。 许多外地员工甚至没有时间买票回家。 也有一些应届研究生和博士生,他们之前曾从公司领取过安家津贴,并同意在隆基工作一定年限。 他们带着安家钱在习定居,却突然被公司单方面解雇,不得不一次性向公司返还10-20万元。
下岗后的几天里,季少康很着急。 此时,他辞职了,不仅失去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而且没有积攒足够的工作经验,也没有公司愿意雇用他。 有的应聘**,打电话后,对方很坦白地告诉他,“我得培训你发工资,我马上招人,在公司创造价值,我为什么要招你?”
季少康被倒了一盆冷水,他感觉自己像一块称重的石头,在秤杆上来回移动,每一步都在为公司称量成本。
在控制成本方面,裁减应届毕业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应届毕业生被裁掉后,部分操作序列的人员也将被解雇。 “人力资源董健是第一个感受到公司人才安排变化的人。
早在11月,董健就在同事发来的邮件中看到了公司的裁员计划,邮件中提到,对于入学、应届毕业生、未转正的新员工,要“快速识别、快速淘汰”,而识别标准主要是这个人“不贵不值钱”。
他告诉Phoenix.com的“风暴之眼”,除了高层管理人员之外,公司没有人知道裁员的具体人数。 每个业务部门都会分配不同的指标,一般为20-30%,一些影响较大的部门是50%。 而这个指标数据不是指人的比例,而是指成本的比例。
至于网络上流传的1万人,董健告诉凤凰.com的《风暴之眼》,他从上级同事那里得知,裁员人数可能超过1万人。
现在的口号是3个人做5个人的工作,赚4个人的钱。 董健告诉凤凰.com的《风暴之眼》,人力资源部的招聘不是基于职位空缺,而是基于公司的战略和成本控制。 运营成本、设备、场地租赁成本难以压缩,只能压缩人力。
他记得,过去人力资源部门经常要定期提交招聘计划,有时一次提交半年计划,一次上万个名额。 但自今年9月以来,招聘计划大幅缩减了90%,精确到一个月的配额,每个部门还要再裁减几个人。
然而,董健万万没想到,作为HR的他和部门的3位同事,也会成为裁员的对象。 领导们告诉他们的原因是,明年没有招聘工作要做。 “你也看到了,最好坐在外面看看机会。 ”
幸运的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作为正式工人,董健获得了裁员补偿。 但这笔钱远远不足以支付他每月的贷款和开支,他迫切希望找到下一份工作,在几天的时间里疯狂地发送了400多份简历,但很少有人回复。 有的同事甚至商量,如果真的行不通,就不会考虑职业发展,尝试转行。 董健有些犹豫,他不想放弃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02 多个站点停产
据官网介绍,隆基绿能成立于2024年,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2024年4月11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据隆基官网显示,隆基在国内拥有云南、宁夏、江苏、陕西、浙江、安徽、青海、山西八大产业集群,其中云南和宁夏基地是中国最大的两个产业基地。
陕西产业集群下的习高陵电池厂和西县电池厂是战线收缩的两个基地。
季少康告诉凤凰.com《风暴之眼》,隆基高陵基地原本正在建设一条光伏电池生产线,可能提供约1000个工作岗位。 然而,车间刚刚铺设好车间骨架、梁柱,挖基坑,12月初突然停工。
陕西省产业集聚区。
今天的行业是二十多年的资本投资和扩张的结果。 自2024年以来,在欧洲市场需求和国内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隆基绿能作为先行者,不断设立子公司,开发新项目,加大单晶硅和光伏组件的研发和制造力度。 2024年10月,习隆基完成产能扩建,硅片产能突破1GW。 2024年10月12日,隆基收购浙江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5%股权,扩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即使在2024年“5.31”光伏新政策出台后,隆基仍斥资30亿元在银川建设年产5GW的高效单晶电池项目。
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出现了光伏补贴浪潮,光伏企业纷纷下地,隆基绿能在各地建设生产基地,也招聘了大量应届毕业生储备人才。 然而,传统的主流产品PERC电池技术落后,为了追求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不得不关闭这些基地的生产线。
人力资源部董健告诉 Phoenix.com《风暴之眼》,停产是为了降低成本,也是为了改变下一步的技术路线。 新开发的BC电池(背接触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但尚未量产,目前还不能说未来会投资多少产能。
隆基绿能2023H1业绩描述资料截图。
针对裁员问题,隆基绿能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一位人士近日回应称:“一般来说,每年年底,我们都会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情况和整个市场的变化,做一些正常的组织优化,属于正常情况。 ”
不过,在董健看来,这次裁员的规模更大。 “前几年,隆基的人员增加了10%-15%左右,隆基只在2024年和2024年经历了大规模裁员,当时其运营受到严重破坏。 有时如果没有订单,机器没有开机,员工会放假,很多员工会在这个时候离开。 ”
在隆基工作多年的王东阳告诉凤凰.com的“风暴之眼”,隆基将灵活调整产能。 一旦预计计划产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开通,将进行调整和裁员。 “我都见过工厂刚培训完新员工,就不得不裁员。 这可能是招聘计划和产品计划一致性的问题。 ”
在王东阳看来,隆基绿能的裁员,是在利用行业危机做一些管理优化,获得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隆基绿能拥有业内最充沛的资金储备,系统性问题不太可能发生。 ”
此外,他认为公司节奏的调整也与季节有关。 “光伏行业的装机容量需求与建设高度相关。 冬季,赶上圣诞节和元旦,又即将迎来春节,再加上天气寒冷,北半球不适合进行一些纵深建设,因此需求出现阶段性放缓。 ”
03 无论什么行业,“涉足光伏,你就会'飞'”。
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过剩危机。
王东阳对此印象非常深刻。 他记得,2024年刚进入光伏行业时,行业内每年的装机量只有几十GW。 七年后,行业年装机量接近400GW,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数量是当年的5倍。
光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甚至国内光伏产能也超过了全球市场的需求。 根据长江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和2024年全球组件需求**将分别为525GW和645GW。 目前,国内光伏制造端硅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超过900GW。
光伏平价上网、双碳目标的提出,在光伏行业迎来了大爆发。 王东阳看到,短短几年时间,就出现了一大批企业跨境光伏,“仿佛被光伏夹住了,飞了起来”。
2024年成为资本的“光伏年”,据光伏**连锁研究公司PV-INFO统计,仅2024年,就有超过75家上市公司涉足跨境光伏,包括千景花园、皇家集团、乐通股份、合盛硅业、正邦科技等。
在光伏行业,土地圈地为王,项目为王。 资本进来了,连做衣服、饲料、空调的都进来做多晶硅,怎么可能没有产能过剩?光伏行业人士王胜对凤凰.com的《风暴之眼》感慨道。
在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时期,上游多晶硅、中游的电池组件、下游的电厂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的疯狂涌入。 在此期间,如果企业想投资光伏项目,很容易获得融资,政策会一路开绿灯,并提供配套用地、工厂等支持。
以皇家集团为例,2024年8月,宣布斥资100亿元在安徽省阜阳市建设20GW 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组和2GW组件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总额不低于170亿元,年税收收入不低于4亿元, 可以说,这对当地经济和工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一出,王室集团的**涨跌幅引来了深交所的询盘。
凤凰.com的“风暴之眼”发现,安徽省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作为甲方,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大量支持。 项目初期,按照厂房“代建-租赁-回购”的模式,生产车间、水电等配套设施、办公楼、宿舍楼均符合皇家办公楼要求。 此外,每年对皇家租金进行奖励和补贴,并根据项目建设和生产的进展情况,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和补贴。
融资也变得更加容易。 2024年以来,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我国绿色债券爆发式增长123%至488只,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风电、光伏领域。 银行也纷纷推出绿色信贷,降低光伏企业“找钱”的门槛。
据财联创投连线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年7月底,光伏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64起,其中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 投资机构主要有IDG、中金资本、高瓴资本、亿达资本、国家绿色发展**、合肥产业投资、潮溪资本等。 今年前7个月,光伏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已达到去年总数的90%,多达58起。
2024年,高晶太阳能共获得2轮融资,总金额为41轮15亿元,主要用于扩大大尺寸硅片产能。 此外,盈发瑞能共获得26亿元融资,青海立豪获得22亿元融资,也位居当年光伏融资前列。
二级市场也很火爆,2024年至少有16家光伏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
不过,王胜表示,一些企业,所谓的跨境光伏只是编织一个好故事,从而吸引资本的眼球,进而拉动其市值,促进产业资本升值。 “一旦出现财务问题,最终盲目扩张的风险只能由银行和投资者来承担。 ”
04 全线亏损
快速扩张导致了产能过剩,这也导致了激烈的竞争。
王东阳告诉 Phoenix.com《风暴之眼》,光伏组件市场一直低至企业成本线——1元,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一旦组件**跌至8美分,光伏行业将全线亏损,这是一个极端的退出**。
目前,各大公司的元器件集合度确实很低。 例如,12月6日,在中核汇能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参与投标的组件企业普遍低于095元瓦,甚至部分企业曝光0低价约86元瓦。
这么低的**,除了供需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原因。 王东阳发现,今年一些效率低下的企业,产品已经赶不上主流产品的质量,只能降价。 此外,之前出口的光伏产品被国外海关拦截,一年后退回国内,当时的先进产品变成了落后产品,只能低价处理。 而这些都影响着业界的预期。
第三季度,光伏企业财报数据发布后,市场悲观情绪愈演愈烈。
作为光伏大哥,隆基绿能第三季度主营收入仅为29448亿元,同比下降18%92%;母公司单季度应占净利润为2515亿元,同比减少4405%。
其他公司也大幅下跌。 大全新能源、TCL中环、爱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营业收入分别实现3553亿元,13756 亿和 6368亿元,同比下降。 19% 和 35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9亿元,1652亿元,579亿元,同比下降。 72% 和 2714%。
年底,除隆基股份外,爱旭股份也面临减产30%的计划。 此外,晶澳太阳能、晶科、通威等龙头企业也在裁员减产名单上。
在资本市场上,光伏板块也跌幅不断。 其中,隆基绿能股价较2024年11月30日的73上涨2元的高点跌至目前的21元约22元,降幅超过70%。 Aiko股价也跌至1582元,而去年11月30日的历史新高为36元19元,同比下降56%。
悲观情绪也渗透到卖方市场。 自去年底以来,王东阳不断收到来自香港券商朋友和投行的**,称光伏投资下降了近一半,很多朋友近几年的投资收益几乎为零。 也有内地的光伏行业科研和管理者对未来感到迷茫,向他抱怨收入大幅下降,可能影响他们的职业前景,有些人已经开始转轨。
整个资本市场对光伏行业表现出悲观的预期,但利润已经耗尽,人们都在等待触底反弹的可能。 “王东阳说。
不能再扩了,太贵了!王胜对光伏行业非常担忧,他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在快速推进之后,光伏行业的裁员和停工浪潮意味着又一次洗牌。 “被冲垮的是那些没有技术、人才和专业知识的公司,以及盲目扩张的项目。 获奖者为高新技术企业、低成本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王胜说。
应受访人要求,季少康、董健、王东阳、王胜均为本文笔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