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做工程师的老板告诉我,今年他选择平躺。
的确,很多企业在疫情结束后都在倒闭,为什么呢?疫情结束后,经济复苏是大概率事件;不过,这个判断并不适合民营企业,从企业利润、消费税和青年失业率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目前的情况并不比去年好,只能说受疫情影响最直接的是回暖,比如电影院、旅游等,但这些行业却不能给经济带来带动。
事实上,疫情只是掩盖了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而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需求不足,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在财富增长的过程中,老百姓的收入太低了。
收入在刹车,生产还在运转,财政支出在扩大,收入赶不上生产,生产的税收也不能满足财政支出,所以财政部门通过把全民所有的土地卖给全民,获得了巨额的土地出让费, 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太富有了,但问题也开始堆积起来。
毕竟,近年来居民收入占人口的比重不是很理想,这决定了整体经济失衡:存在需求不足的矛盾。
需求不足是一枚铜币,而铜币的另一面是生产过剩。
当然,这是相对意义上的生产过剩,不是住的房子太多,而是老百姓的收入支撑不住楼市。 房地产市场如此,整个经济也是如此;生产过剩对国有企业影响不大,本该投入的持续投资和补贴对民营企业来说将是致命的。
如何面对这种生产过剩的循环?
只有两个方向,或者是增加人民收入,刺激消费,增加需求;或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一批企业倒下,市场供需关系有了新的平衡。
没有必要考虑前一个方向,因为民营企业不好,失业率在上升,而且不太可能大幅增加普通人的收入,所以来自民营企业的残酷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这样一来,从去年到今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清楚了,政策不太可能保护企业,既然是生产过剩,就必须予以淘汰。 用再生能力支撑企业生存,僵尸企业必死不消亡,不要指望有什么新的收益。
比如退税政策,前提是你有营业额和发票;如果您的业务基本停止,退税政策对您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还有还款的逻辑是一样的,而企业扩张的能力进入银行的门槛,如果是为了贷款续命,企业的信用达不到,只能通过金融中介获得高额利息,借的越多,死得越惨, 从过去到今年的降息政策,对你来说意义都不太直接。
但是,不要气馁,在一次大洗牌的过程中,小微企业比大企业更容易生存,一切都在项目和流动性上,而不是在利润水平上。 这就像在山林中极度生存,老虎需要吃肉才能生存,而蚂蚁只需要有一粒面包屑。
我希望我所有在商界的朋友都能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到今天,其实已经经历了一次轮回,这个轮回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不是社会的姓氏,谁姓资本,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国计民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证明,民营企业弱而不富,国家不富就难强这决定了民营企业的灾难即将结束,正如两会所指出的,民营企业未来的道路将越来越宽阔。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大洗牌是不可避免的。
远方,你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