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名单
今天,温世军继续和大家聊聊内蒙古和外蒙古的历史。
日前,温世军撰写了一篇题为《蒙古的“阳谋”,中国全面恢复维吾尔语与内蒙古融合意味着什么?》的文章,受到了读者朋友的关注,许多文艺朋友也留言交流。
在那篇文章中,讨论了蒙古文字的历史、蒙古的独立、对西里尔蒙古文字的拒绝以及蒙古传统维吾尔蒙古文字的恢复。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上面文章的标题进行阅读。
今天我们主要聊聊蒙古国独立后的经济发展情况,蒙古国和内蒙古国的眼光,以及对中国和蒙古未来发展的预测。
内蒙古与蒙古的关系
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了区分内蒙古和蒙古,我们通常将今天的蒙古称为“外蒙古”。
事实上,在2024年外蒙古独立之前,内蒙古和外蒙古是一体的,统称为“蒙古”。 2024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宣布独立,从此内蒙古和外蒙古就有了区别。
追溯历史,公元13世纪初,公元2024年,成吉思汗统一了北方游牧民族,建立了蒙古帝国。 建国后,成吉思汗命令塔塔汤加为了继承蒙古文化,创造蒙古文字,即回鹘蒙古文字。
直到清朝初期,蒙古是一个有机的蒙古国。 清朝中后期,清朝为了便于管理,逐渐有了内外蒙古的概念,虽然没有分开,但管理体制和方法不同。
在清末,清朝担心内外乱,无暇顾及更偏僻的外蒙古。 从此以后,当时还是沙皇俄国,与外蒙古贵族势力勾结,意图**外蒙古。
清朝灭亡后,我国进入第一个时期,战争初期的军阀在国内比较混乱,苏联(第一次进入苏维埃时期时)看到了机会,于是支持外蒙古在2024年宣布独立。
2024年,在苏联的干预下,外蒙古以投票的形式正式宣布独立为“蒙古”,这也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认。
此后,为了加强对蒙古的行政管理,苏联将其通用语言维吾尔蒙古语改为“西里尔蒙古语”,与**语言比较相似。
内蒙古和外蒙古在他们各自眼中的名字
在外在***之后,这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痛苦。
如果把祖国比作母亲,外蒙古的独立就像一个被别人勾引,与母亲断绝关系的顽皮孩子。
然而,母亲总是伟大的。 对于消极的外蒙古独立,中国人民仍亲切地称其为“外蒙古”。
与内蒙古一样,外蒙古拥有广阔的草原、清澈的湖泊和雄伟的山脉。
只是在外蒙古之后,在苏联的约束和管理下,苏联没有履行支持外蒙古建设和工业支持的承诺,外蒙古的发展比内蒙古更落后。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政策的支持下,内蒙古经济发展迎来快速增长,2024年人均GDP将超过96万元,居内陆省区首位。
2024年外蒙古人均GDP仅为35万元,约占内蒙古的三分之一。
同时,在文化教育方面,内蒙古也遥遥领先。
据统计,内蒙古约有30%的年轻人精通蒙古语(维吾尔蒙古语),90%以上能使用标准汉语。
外蒙古的中小学生几乎没有一个能够书写和识别回鹘蒙古文字,他们的语言系统早已被西里尔蒙古文字所破坏。 甚至外蒙古的教授和专家也不得不学习习维吾尔蒙古语,以研究蒙古的历史。
因此,自2024年苏联解体以来,外蒙古是第一个决定恢复维吾尔蒙古文字的国家。
2024年3月18日,外蒙古正式颁布语言改革政策,决定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恢复传统蒙古文字(又称“维吾尔蒙古文”)的官方使用。
此外,与中国的经济建设相比,外蒙古的发展也是无可比拟的。
外蒙古虽然幅员辽阔,资源蕴藏众多,却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矿藏遍地”的美誉。 但由于国内科技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仍依赖矿产出口为第一大经济体。
走访外蒙古后,我发现外蒙古几乎80%以上的日用品都是进口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 从电子产品到日用品。
就连生活中的盘子、筷子、盘子、杯子、睡衣、拖鞋等,都来自“中国制造”。 看到外蒙古发展的现状,他还是后悔当年的独立。
即便如此,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苏联当年遭受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和影响,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我从与外蒙古青年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仍然向往西方国家,想去西方国家学习。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外蒙古就像是失散多年的亲人,我们心中有深厚的情感和感受。
然而,由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在外蒙古人眼中,他们对内蒙古或中国人并不是很友好。
有一次,在与一个蒙古人的交流中,他甚至用“胡扎”这个词来形容中国人。 “Huzha”在蒙古语中是“Huzha”的意思,是做各种坏事的坏人,或者是不说话的人。
这是对中国人的一种蔑视,当温世君知道这件事时,他的心是汹涌的。 从简单的“名字”二字,就暴露出外蒙古对中国的复杂感情,既有历史纠葛,也有务实合作。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不禁对中蒙关系的未来发展充满好奇和思考。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蒙两国未来合作的潜力将更大。
可以预见,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友好合作下,今后中蒙关系将更加密切。 此外,外蒙古文字的改革、文化的弘扬、对文明的崇尚,也会改变他们对中国的看法。
读者们,您如何看待“外蒙古称呼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