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这两天一直乱成一团,因为无意中暴露了体制内的陈词滥调,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近日,乌蒙山区某欠发达县财政状况**,该县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2亿元,工资预算支出为263亿元,其中在职员工20亿元,人均年收入12830,000, 46亿元,人均年收入161万元,17亿元。 一组小学生能看懂的数字,但至少暴露了三大问题。
首先,工资预算支出几乎是预算收入的4倍,网友们不禁惊呼,一个县的预算收入全部不够支付体制内人员的工资,这是收入太低还是工资太高?这再次凸显了金融部门过度拨备的问题。
都说县是欠发达县,但为什么不发达的县城为什么要让体制内的人富裕起来呢?首先,财政收入少,难道没有必要把上级部门划拨的财政资金挤出来给体制内人员发工资吗?钱不够发工资,怎么会有多余的钱用于经济发展、投资、建设呢?突然之间,似乎不难理解为什么该县至今仍不发达。
其次,如果进一步细分,会发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编外人员的工资支出预算居然达到了46亿人,占在岗人员的近四分之一。 一般情况下,编外人员的人数也叫正式员工,他们的工资高于编外人员,因此编外人员的人数应为工作人员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一个欠发达的小县,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编外人员?究竟是什么样的复杂繁忙的工作,连正式员工都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还是不想做,不屑于做?一般情况下,编外人员做开车、打印等看似不重要却不可或缺的工作,而这种工作,在正式员工眼中,是没有人愿意做的
或者也许还有另一种说法,这些工作必须由编外人员完成。 众所周知,很多编外人员,其实都是“恩惠岗”、“关系岗”,都是一些人的七姨、八姨的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他们以编外人员的身份进入系统,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人们想要稳定,正是因为这些恩惠的存在, 编外人员越来越多。
最终,编外人员和正式员工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惊人的八倍,相差悬殊。 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给县域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引发了对收入公平合理性的质疑。 对于编外人员来说,他们往往承担着与在职人员相同甚至更多的工作,但他们的工资却远低于在职人员,这无疑是对他们工作的变相歧视。
一个不发达的小县,一组简单的数字,反映出这么大的问题,这应该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而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这个通病是什么原因?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