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之前的AI浪潮更强的“推回感”。作者苏霍伊。
由 Chestnut 编辑。
你认为你比我更了解战略方向吗?在2024年底的年会上,某科技公司的CEO问眼前的年轻人。
我不这么认为,但安防领域的寒冬来了,我们应该缩水业务,继续全力投入只会失去整个市场,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司跳进火坑!”
说这话的年轻人就是江军,他现在是蚂蚁云科技集团的CEO。
然后在 2019 年,第一类安防设备真的崩溃了。 一切都如江军计算的那样,原来每台摄像机软件授权1万元的产品已经减少到几百甚至几十元。 千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也迅速崩盘到10亿以上或数亿元,整个AI行业被拖入寒冬低谷。 彼时,“AI四小虎”亏损数百亿元、数十亿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经淡出锋芒的江,每当回忆起这一幕,他都伤心欲绝。
四年后的今天,上海正在从悬崖上降温。 与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拥有炽热而浓厚的人工智能氛围。 特别是在作为上海创新中心重要载体的徐汇滨江板块,有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启智研究院等标杆性新型研发机构,每万人拥有72项发明专利2个
蚂蚁云科技集团AI大模型研究院及运营中心位于徐汇滨江。
蚂蚁云科技集团是一家专注于AI大模型研发、上下游应用开发、产业生态拓展的人工智能公司。 2024年12月18日,江军等人迎来了乔迁之喜。 从开始一个人再次组队,到此刻在办公室里坐满座位,江军心里感慨万千:“一切终于回到了起点。 ”
一路上,有高峰也有低谷。 如今,江军再次站在大模特的起跑线上。 他坚信:坚持困难和正确的事情一定没有错。
作为AI行业的老将,今年是江军深耕的第10个年头。 他始终坚持一个行动原则,即第一原则:回到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该怎么做
江军亲自参与了AI浪潮的第一阶段,他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看到他拔起了一座高楼,我看着他宴请客人,我看到他的大楼倒塌了。
在这波浪潮中,江军坚持做第一性原理的决定,而不是情绪化和常识,很多选择在当时并不被理解。
2024年,他辞去华为销售总监一职,成为华为销售管理部文员2024年,他放弃了一家上市公司管理中70人的事业部总经理的职位,去一家几十人的小公司,从零开始成立了事业部2024年,在AI如火如荼的2024年,处于“AI四小龙”位置的公司老板提出了“公司业务全面收缩”的提案。2024年,当“AI低谷”启动时,提出了“50亿AI计划”,以突破当前的壁垒。
与AI的关系始于2024年,当时江军在苏州的一家安防公司负责公安监控业务。
当时,公司虽然在安防行业排名第四,但生活并不轻松。 压力主要来自安防巨头海康、大华。 他们的硬件价格低廉,销售团队庞大且知名。
江军认为,从核心技术来看,安防业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核心是硬件摄像头。 现阶段最明显的痛点是,用户需要手动识别数百个摄像头中的内容。 例如,在调查可疑人员时,许多警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力进行“地毯式”调查。
第二阶段的核心是图像应用软件。 通过对安全成像软件、地图GIS系统和摄像头位置的中继跟踪,犯罪分子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被抓获。 与第一阶段相比,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三阶段的核心是人工智能。 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图像搜索,用户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找到小偷的身份和下落。
当时,江军知道公司在第一阶段落后于海康、大华等。 因此,他向高层提出,在第二阶段争取第一名,建立公司的“优势护城河”。
于是在2024年到2024年之间,江军计划以华为集团军为作战模式,以安防影像软件的应用为宣传销售重点,在三个月内举办180场公安展会,迅速成为国内首款公安图形检测软件。
预防措施为江军和他们带来了巨额的销售利润。 然而,应用软件的竞争优势通常只有一年,为了巩固第一席,推动硬件销售通过软件销售赶上海康威视大华,江军的计划在2024年准备更大规模的销售计划时,被黑天鹅事件打断了。
2024年初,某科技公司创始人前往苏州,给深耕安防领域十余年的江军带来了一份测试报告。 报道称,在广州的一场人脸识别比赛中,从860万市民中随机筛选了4600张人脸,其中2100多人被某科技公司精准识别,第一名命中率达47%,而以往此类比赛的最好战绩只有5次9%。
十年未有进步的AI图像识别技术,已经提升了几个数量级。 江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即将洗牌”的趋势。
在他看来,安防应用系统将基于AI重构,安防领域将不可阻挡地进入AI阶段。 公司新形成的护城河的第二阶段将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迅速消失。
因此,江军当即紧急向公司提出收购AI公司。 但遭到了坚持自主研发的老板的拒绝。
他不想错过这个时代的机遇,于是果断辞去高薪工作,决定加入当时还不到100人的科技公司,担任保安事业部总经理,从零开始组建一支保安团队。
江军根据第一性原理分析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的主要作用是用图像搜索图片。关键是来源的清晰度和比较库的大小通过匹配比较源和比较库的精度,对系统的准确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提高源码质量,控制比对库大小,是提高AI系统精度的关键。 只有达到30%至40%以上的识别准确率,才能成为公安机关实战业务的可用系统。
基于这一理念,江军重新设计了AI安全软件,并于2024年初推出了“火眼”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掌握目标人的行踪,并可以预测目标人的时空范围,扩大了人脸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精准处置事件、打击犯罪的能力,实现了快速办案侦破的目标。
2024年被广泛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元年。
人工智能一路走过了喧嚣和质疑,终于在那一年迎来了深度学习的关键突破。 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Deep Mind的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以3:0的比分击败了被誉为“人类最后的希望”的中国棋手柯杰。
到2024年中国国际公共安全博览会,已有数百家安防公司投入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其中数十家还标榜“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是最好的”。 所有的**都在谈论AI,资本也在疯狂地涌入AI。
在这场AI算法的“军备竞赛”中,数十家AI厂商在成百上千的POC测试中展开竞争,算法以每月百分之三的速度发展。 最终,四位算法大师诞生了——“AI四小龙”。
江跳槽到的A科技公司,就是“AI四小龙”之一。
当时,该公司已从几十家迅速扩大到数千家。 江军主管部门的业绩正以每年600%左右的速度增长。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好!
以传统安防产品生命周期的节奏来衡量,这是扩大市场份额、力争成为市场地位的重要节点。
2024年,互联网乃至整个中国行业都进入了“下半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如何在各行各业落地,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就在行业进入疯狂冲刺时,江军重新思考了安防市场的后续发展。 火热的外表背后,他捕捉到了一丝“寒意”。
当时,安防行业的技术和数据已经陷入了瓶颈。 一家科技公司及其同行拥有数十亿的资金支持,不计成本,不惜“自残”打战场。 江钧认为,这样的趋势产品会一直走到彻底崩溃。
关于这个,他提出了“筑高墙,慢慢成王,纵横连通”的策略。
江认为,首先要放弃对“安全兄弟”的执念。 开源减费,精耕细作,业务缩水到大公安客户、省级客户几个节点;其次,转变他们的认知角色,从直接与客户签约,转变为作为集成商提供“弹药”;此外,它还整合了公司内部的各个行业,如安全、金融、交通和商业,旨在成为“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脑”。
然而,这一策略与CEO的计划方向完全背道而驰。 CEO希望继续全面进军安防行业,争取市场份额第一。
激烈的意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最终,江军在2024年选择退出A Technology Company。 正如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寒冬”摧毁了立于不败之地的安全市场,也浇灭了资本对AI商业化的信心。
当时,很多投资机构都以为这群“AI”人是在吹吹骗钱。 江钧无奈的对着嘉子光年说道。
谈到深度学习,江 Jun 形容自己是深度学习的信徒。 他对人工智能的热爱远远大于其他追求。
离开某科技公司后,江军于2024年加入阿里巴巴,担任**和AI行业负责人,希望在阿里巴巴潜力的支持下,做出真正改变AI行业现状的职业生涯。
在江看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放缓甚至停滞不前。
从AI的三要素来看,我们能得到的训练数据已经达到了上限。 如何获取更多数据?其次,在行业市场崩盘、资本寒冬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斥巨资购买算力或重构比以前复杂数倍的模型。 江军解释道,“他解释道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增加算力、数据和算法的规模。 这一年,当“AI四小龙”动用了数以亿计的AI研发资金,但AI算法的进展停滞不前、放缓时,需要1个甚至2个数量级才能突破,这至少需要数十亿的投资。 ”
于是,江军提出了“AI城市”的规划。 他自主设计了50亿元的AI大模型平台,规划了全市级的海量数据采集训练池和算力,带领阿里巴巴达摩院与50多家AI企业合作,推动中国AI大模型的突破。
他希望在**和产业资本的共同努力下,城市人工智能的数字化率将从5%提高到70%再到80%。 他计划通过至少十年的“强制性”推广,将人工智能数字化覆盖整个城市,集成到**、音频和文本感知神经元中。
同时,将开放智慧城市的行业应用,邀请数十家AI公司基于数据开发AI算法训练和行业应用。
江军知道,项目越大,涉及的环节越多,失败的风险就会增加好几个层次。 但要想实现突破,这样的资源和规模是必不可少的。
起初,江君走访了多个城市,受访者都觉得他在描述“幻想”,甚至某区长在听了江君的想法后,直言推荐人:“他疯了!”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某市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调研,同意在当地实施这一计划。
只不过,在2024年11月底,由于阿里巴巴的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他们无法与**合作完成超级项目,江军也离开了现场。
直到今年,大家看到OpenAI花了三年时间,投入数十亿美元,将模型参数从1亿个参数逐步升级为千亿级超大模型,最终在AI行业实现了突破。
时间会证明,江君当时的疯狂是正确的。 他心中充满了遗憾,三年前,这个超前的计谋,哪怕他知道机会渺茫,他也像堂吉诃德一样,孤身一人冲向风车,无所畏惧地追求自己的信仰。
就像江军在阿里巴巴的绰号一样,瑞武,一个坚定的将军。 他一直称自己为“AI老手”,当被问及原因时,江军解释说:“虽然我叫将军(江军),但我从零到零做了近十年。
一是开拓创新工作。 这让我不得不以身作则,带领每个人在前线前进。 ”
离开阿里巴巴后,江军冬眠了三年,终于在今年9月重新开始了征程,加入了蚂蚁云科技。
过去10年AI产业的跌宕起伏,让江军有信心在这场AI大潮中,从更高维度指挥更多精彩战斗。 从只关心业务本身,到需要考虑的方向、联合业务伙伴的实力等等,江军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 他明白,他必须承担起“将军”的重任,掌握全局。
今年7月,江军会见了蚂蚁云科技集团董事长冯巧宇。
短短一个月时间,双方两笔订单就达到了1亿元。 合作的顺利,让冯巧宇对江军格外看好,两人对大模型的看法非常一致,他邀请江君加入蚂蚁云科技:“我会全力支持你大模型业务的计划。 ”
江君本人认为,是时候重新开始“All in AI”了。 三年前未完成的“蓝图”或将重新打开。
有别于行业内大多数其他玩家的“1+N”模式(1个基础模型+n个垂直领域小模型),蚂蚁云科技上海AI大模型研究院主要立足于市面上开源大模型的开发,以业务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研发,为各行各业提供专业的行业大模型, 而基础大模型的开发只使用开源或对接现有的大模型。
不是你不做,时机还没有到来。 江认为,虽然大型模型赛道起步缓慢,但在“弯道超车”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OpenAI 花了三年时间开发 ChatGPT,而中国的许多玩家直到 2023 年才开始布局。 他估计,也许在2024年,我们将有大规模的算力需求。
我对一些公司声称可以自主完成数万亿个模型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未来2到3年,国内大模型领域的格局将有明显的分化,届时我们将考虑挖掘通用大模型人才,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 根据我的判断,3、4年后,一般大模型很有可能在2024年出现和视觉AI一样的大崩溃。 江军告诉嘉子光年,“所以我们想成为大型模型淘金热浪潮的配套服务商,就像卖牛仔裤、铲子和金饰加工的商家一样。 ”
江军认为,目前更重要的是建立数据训练标注平台,将各行业的数据切割成可用于AI训练的形式,并与自身算力平台相结合。 在为其他AI公司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养活”了蚂蚁云的行业模式。
在他的规划下,蚂蚁云集团的核心业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平台、两个中心”。 平台是指承担建设和运营的AI计算平台项目,包括数据标注中心和模型开发中心两个中心。
蚂蚁云科技核心业务架构,**受访者。
AI计算平台由蚂蚁云科技搭建和运营。 与传统算力中心的建设者不同,蚂蚁云科技的核心是帮助地方政府引入大量AI大模型生态,同时承诺AI生态落地企业营收,押注业绩。
数据标注中心建立在本地算力中心之上,成为蚂蚁云科技牵引生态模型公司的核心抓手点。 不仅为众多标注外包企业提供辅助标注工具和资源人力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为大型模型企业和垂直行业模型企业提供数据采集和标注服务。
“一平台两中心”的建立,将为蚂蚁云模型开发中心提供强大的后备动力。
模型开发中心致力于基于开源的通用模型和行业专用垂直模型的开发。 除了上海AI大模型研究院,蚂蚁云科技还成立了杭州数字人研究院。 目前,其AI代理的重要组件已经开发完成。
江认为,教育、民政等行业最有可能催生颠覆性应用,因此蚂蚁云科技将在上述领域开发独立的AI模型和应用。 其他行业会议的业务发展将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完成。 目前,蚂蚁云科技已与第四范式、MindMinds、计算、浪潮、环球数数、天创等1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全力深化和深入发展行业模式。
业务的快速发展超出了江军的预期。 凭借自己的感受,他比上一波AI有更强的“推后感”。
在搬迁仪式上,江军看着团队,有些激动地说:“随着团队的发展和业务的扩大,原来的办公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短短一个月的需求,所以我们决定立即搬迁到更大的办公空间。 大约3个月后,我们的大模型研究所将突破100人的团队,总部位置将明确,将搬迁到可容纳300-500人的办公场所。 ”
2024年,江军计划在长三角和大湾区寻找合适的区域,先后成立集团在AI产业的全资子公司、以AI算力建设为核心业务的全资运营子公司、与一两家上市公司合资成立的产业样板公司。 集团IPO总部将迁至新址,习将继续作为集团的配套业务中心。
封面图片**:蚂蚁云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