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瑶.
从大排档、KTV等休闲娱乐场所,到茶花插花、水墨钢琴等精彩夜校,都市青年夜生活选择越来越多,文化品位更浓。 近日,北京、上海等地的市民大学、老年学校等夜校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在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65万人同时抢1万个名额的“盛会”。 “白天打工,晚上学艺术”,夜校正在成为都市青年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夜校在年轻人中如此受欢迎?难找课的背后,折射出夜校优质稀缺的文化供给,当代年轻人旺盛的文化需求。
晚间课程非常划算。 相较于商业机构往往要花费数千元的培训,夜校的十几门课程也只有几百元,而且往往由实力雄厚的师资、高校学者、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授课。 夜校作为一项公益性普惠文化项目,为经济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提供了绝佳的文化消费选择。
同时,夜校也成为城市青年在繁忙工作之余的精神“桃花源”和文化“栖息之地”。 除了功利的职业训练,年轻人越来越渴望拓展精神世界的边界。 从汉服舞到非洲鼓,从手机摄影到美酒鉴赏,夜校丰富的课程,打开了年轻人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多元的休闲生活。 兴趣驱动,易于社交,美育对话......夜校旅行的本质是年轻人下班后舒适的精神之旅。
文化需求是社会发展的表现,精神充实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青年丰富了自己的文化体验,改善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值得社会的鼓励和支持。 要打造城市青年精神上的“桃花源”,就要稳步完善和发展“跨年学校”。
目前,面向青少年的公立学校仍然稀缺,青少年涌向少年宫和老年大学,以至于供给紧张,供不应求。 **有关部门要看到青少年新的文化需求,鼓励和支持各地发展“跨年学校”,推动公共资源适当倾斜,逐步完善优质、包容、共享的文化供给体系,让文化资源惠及更多青少年。
要在支持和推动的基础上,创新探索,形成一套先带头、群众参与的“夜校”服务运营模式。 目前,许多夜校课程由热心的退休教师、各级文化博物馆、各类行业协会、艺术团、公益组织、商业培训机构等多元化社会实体自发组织。 **文化部门应积极带头整合和盘活这些文化资源,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和创新项目补贴,为社会实体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跨年学校”迅速成为热潮,众多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课程匆匆忙忙,也带来了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民办夜校没有官方专业机构的认证备案机制,往往缺乏办学资质,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审核和控制。 不少网友表示,一些民间夜校“像草台队”,“赚快钱”“不安全”。 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需要缓慢的努力,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有关部门要及时规范引导,既要为优质机构提供融资、备案、审核等服务,帮助其快速发展壮大,又要坚决打击行业乱象,确保事业和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推动“跨年学校”的发展,是“城市青年寻求精神充实”与“现代城市促进文化发展”的双向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