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读百年发展史的纺织企业倒地成为历史的过客,就像电视剧《繁华》里说的,大家都是黄河路上的路人,匆匆走过,不留痕迹,黄河路还是黄河路,曾经人事如茵,一切都在休息, 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广益纱厂是一家具有历史沧桑感、百年发展史的纺织企业,始建于清末1901年,1903年建成投产。 1903这个数字看起来很熟悉,仿佛是啤酒瓶标签上的数字,那个时代是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崛起的时代,也是中国民族企业遍地开花的时间节点。 广益纱厂曲折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棉纺织品发展史的代表。
民营广益纱厂企业成立之初,正值民族工业兴起的时代,一些民族企业投资者看到机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商业投资和经营,为建立工业企业做准备。 广益纱厂企业诞生于此时,国家资本投资者共同投资在安阳市建起了纱厂,该纱厂位于浣河畔,位于省会银墟市,广益纱厂是河南省最早建立规模更大、设备更新的棉纺厂,标志着安阳市现代工业发展的开始。 在那个饱受战争蹂躏的时代,营商环境动荡艰难,城市改变了大王旗的混乱局面,多次经历了更名和投资股东的更迭,工业园区也经历了荒凉的停工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建棉纺织厂,恢复了曾经辉煌繁忙的工业风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然而,运气不好,在2000年企业改革后公司制度运行不景气,十年后进入破产清算,一个百年老字号的企业落得如此惨烈,实在是太可惜了。 走在百年纺纱企业的现场,心中总有一个疑问,在近代工业史上纺织企业压缩棉丹物质的产能,在电影《选择》中曾有过一幕,当地用行政手段限制压缩棉丹生产的场景, 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时期,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当时棉丹压缩的详细原因,在网上找不到相关信息,很迷茫。
安阳是一座古城,3000多年前的帝都,商代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兴盛了数百年,有着辉煌历史的河北棉纺织厂和安阳钢铁集团,如今大型企业破产,移民,纷纷离开这片土地寻找其他发展机会和空间, 古城产业产能升级的过程是不可持续的,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依托银墟文物发展旅游和文化绿色产业,以旅游文化产业为经营模式,推动未来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另类路径。新馆于龙年伊始开放供游客参观,博物馆向顾客开放,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字阅读盛宴。 据了解:新银墟博物馆毗邻桓河。 新银旭博物馆占地262亩5亩,建筑规模51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0000平方米,将展出近4000套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展出的文物数量多,种类齐全,是商代最具文物的展览。 新馆设有“探索商文明”、“大商文明”、“世界商文明”三大基础展,以及四大主题展和一场特别沉浸式数字展览。 历时近百年的银墟考古,再现了3000多年前东亚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回顾商代文明的探索历程,银墟是文字文明文化的起点和基石,具有银墟的文化内涵和考古意义。 部分国宝级青铜器返回阴墟遗址展出,是一次难得的欣赏机会。
百年纺织企业地址在银旭博物馆附近,因企业破产,原厂区改造活起来并不容易。 通过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依托桓河畔的银墟文化遗址,打造新时代年轻人喜欢的旅游文化风情小镇,兼顾少数老年人的文化文艺爱好和怀旧情怀, 并分享文本发展的历史故事。
黄昏时分,我们走在小镇上,破旧的厂门口,“河南渝北纺织有限公司”的木牌还挂在门口,还保留着前世的痕迹,从岁月的尘埃中留下一份空灵的记忆。 熙熙攘攘的办公楼已经空无一人,静静地矗立着,像一个留守老人的孤独身影,大楼前的空地上布满了防尘绿网,控制着灰尘。 褐色苔藓斑驳的光影倒映在青砖墙上,建筑前未经修剪的绿色植物自由生长,发挥着生活空间的作用,慵懒的旅人穿梭其中,仿佛在匆匆寻找过去的脚印。 一排排工厂整齐地排列着,等待着焕然一新。一排画作描绘了昔日的辉煌历史,从1903年到2020年近百年的企业变迁史,世间沧桑经历了数次变迁,终究留下了叹息之声。
徜徉在走廊壁画前,序言中描述的企业变革史展示如下:
广益纱厂始建于1901年,开始建厂,1903年建成投产,孙家爱、徐先舟、马继森、郑子谷、徐福寿等人筹集了200万银元,占地350亩,建有砖木结构房屋2800多间,引进了现代纺织机械, 规模超过20,000锭。
1903年开始经营后,由于外国商品的倾销,国内产品受到限制,损失一再发生。 1908年关闭,后经清朝批准,将整个工厂抵押房屋和设备,向大庆银行借款30万两重新开始工作。
1914年,广义纱厂易手给袁玉英,袁玉英是袁世凯的侄子,受舅舅袁玉英等人的影响,在京津报社买下了广益制砂厂的旧股份,掌握了广益纱厂的实权。 1923年,袁新辰接替袁玉英任总办。
1925年“五川”事件发生后,业主袁新辰迫于形势,于1928年将广义纱厂租给他人,改名为宇新纱厂。
1939年,它被日本商人接受为日本军队管理的第一家工厂,工人受到资本家和日本侵略者的压迫。 原来的73台纺纱机被迫运到天津改装成军火,只剩下12台和相应的前后纺纱设备。
194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的部队攻克广义纱厂,将剩余的12台纺纱机和相应设备运往河北省武安县和村。
1950年春,时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后勤部副主任的李家银同志,带领刚满载火药离开战场的华北炮兵师、邯郸军分区的60余名士兵,为解决部队补给问题,投身于新战场重建纱厂, 并更名为河北纺织厂。
1952年,原由军队经营的河南北部纺织厂移交。 1955年改名为地方国营河北纱厂,1959年被指定为河南省河北纺织厂。
1985年,实行厂长责任制,推广全体员工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劳动合同制。 1991年,纺织行业产量有限,压力大,企业被推向市场。 这家国家资本纺织企业于2000年在河南渝北纺织厂改革的基础上,于2000年12月18日河南渝北纺织有限公司落成,为河南省百年纺织工业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该厂经历了满清战败、日军侵略、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时期,跨越百年的纱厂是安阳工业建设初期的典型代表,直到2014年纱厂正式宣告破产, 原本繁忙的工厂突然变得空无一人。
2020年9月,安阳市正式启动河北纱厂改造项目——安阳银墟考古文旅小镇,是银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服务项目,总占地250亩,打造集考古研究、休闲娱乐、文旅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街区。
百年后的那个时代,这个百年纱线厂区重生了。 如今的纺纱厂不再是棉纱生产的厂区,而是一个充满人类烟花的美食区,在这里可以享受多种美味佳肴,欣赏电影和游乐场,这个街区是孩子们的欢乐海洋和美食广场,尽情享受,星巴克咖啡、炸鸡等店铺散落, 顾客来来往往,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夜幕降临,彩灯照耀下,玉壶的光芒转动,鱼龙之夜,浣河璀璨的灯光和银墟遗址的璀璨文字举办夜游活动,烟火纷飞的百年纺织旅游厂区连在一起,构成了安阳市的整体旅游景地。 “环河夜游”融合了数字光影、现场表演、游船体验等多种形式,结合银墟遗址和百年文化小镇,形成旅游景区,彰显特色文化和文旅消费,集参观、旅游、美食、游玩于一体,具有户外旅游体验。 建立现代文旅市场体系,打破文化资源、文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之间的壁垒,确立文旅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
虽然在工业化市场中输了,虽然关上了一扇门,但重新打开一扇窗,或许是新时代的发展机遇。 从银虚博物馆到文化小镇,游客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什么,他们玩了什么活动,那些青铜器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哪些青铜器是无价之宝,是否属于博物馆的珍品。 在展厅里走来走去,很多介绍性文字都看不懂,比如卣、斝、盨、簋、軎、甗、簠、罍......走出展厅后,我脑子里一片茫然,记忆中留下了多少历史知识,那些浩瀚无边的历史历代,多少变迁至今仍能被铭记。 从博物馆到文旅小镇,从远古时空到现实空间,在瞬间完成三千年历史旅行的感觉,总有飘渺的思绪,两者都是在同一时期三千年变迁的土地上,古今如此近在咫尺。 当你停在某个青铜器前时,你突然由衷地欣赏器皿的精致和质感的魅力,这个博物馆已经达到了它的使命。 走在文旅小镇,回归现实社会,分享人间烟火的氛围,不就是幸福的生活吗,也是活在当下生活的乐趣。
走进这座百年老厂的纺织行业历史馆,感受上百年员工的创业经历和家庭生活,用生动的案例解读过去的努力和贡献。 过去已逝,但留下的文化痕迹却无法忘记,沉淀在世界的烟火中,让它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