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130毫米加农炮,这门加农炮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59年,中国兵器工业部127工厂凭借其出色的仿制能力,成功地将前苏联的M-46加农炮改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
一把口径为130毫米的枪,在行军中,其全重达到845吨。 然而,一旦投入战斗,它的全部重量就会减少到 77吨。 这把枪的尺寸也相当大,行军时的长度达到了1173米,宽度为245米,高度255米。 此外,火线的高度为138米,车身管长685米。
这把枪的初速达到了惊人的每秒 930 米,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目标。 有效射程为274公里,最大射程可达29公里150公里。 在最大射速方面,它可以以7-8发的速度连续射击。
在射击角度方面,该枪的射程为-2高低射程5度+45度,左右定向射程可达25度。 这意味着它可以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威胁,以及以不同的高度和角度射击。
最后,这把枪需要9名机组人员来操作和维护。 这些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火炮能够发挥最大效力。
这门大炮的全部重量达到了85吨,需要8名炮兵班员的默契配合才能顺利运行。 由于其 130 毫米口径,它的强大威力使其在战场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在射速方面,59式130毫米加农炮每分钟可发射6-8发炮弹,为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在机动性方面,59式130毫米加农炮由六轮卡车牵引,这使得它在战场上的部署和转移非常快速和灵活。 而最大射程达到27公里,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战场上的战略价值。
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研制成功,不仅增强了我军装备的实力,也彰显了我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
该枪的设计巧妙,采用单管枪管和穿孔制动器,有效降低后坐力,提高射击精度。 手动楔形螺栓使装填过程更容易,而可变后坐力和液气再入进一步提高了枪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这两个机构分别布置在枪体和下部,并且都以杆后坐力的形式出现,进一步优化了枪的结构设计。
枪的枪架由支架、上架、下架、大架和防盾组成,大架上装有枪体推杆,使枪在行进时可以方便地向后拉,大大缩短了枪的行进长度,提高了机动性。 瞄准部分是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和瞄准装置的完美结合。 高低机采用单齿弧向外啮合设计,平衡机为气压式,瞄准装置包括瞄准器、圆周瞄准器、直视器和照明器。
全重 8这门 5 吨重的火炮由一个九人炮小队操作,并拖在一辆六轮卡车上。 它的射速高达每分钟 6 到 8 发,最大射程为 27 公里。 这种火炮结合了 122 毫米加农炮和 152 毫米榴弹炮的炮架和结构设计,这使得 59 型的总重量减轻了 21吨,射速增加到每分钟8-10发,指定为59-1型。
在1979年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中,59-1式火炮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其火力猛烈、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参战官兵的高度评价。 进入80年代后,我军为130毫米加农炮研制了底排炮弹、底凹弹、子弹药等多种新型弹药,最大射程增加到38公里,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