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对年轻人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我管理能力,无法独立生活。
针对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话剧家协会副会长陈诚在今年全国人大两会前夕提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开设自我生活管理课程的提案。
陈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90后、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为了专心学习,往往为孩子做很多生活中的事情。
这种过度保护的做法,导致很多年轻人进入社会后,由于缺乏健康、经济、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出现了“月光人”、“熬夜人”、“外卖人”、“乱人”等不良现象。
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我们就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年轻一代应得的。 陈诚代表强调,虽然教育部已经出台了相关标准和要求,但很多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在生活和劳动技能上仍然存在盲点,因此亟需提高自己的生活管理能力。
陈诚的建议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积极回应。 有网友表示,这个建议很“接地气”,现在的孩子确实需要更多的生活技能训练,而且他们不懂一些基本的人生常识。
有网友认为,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这样长大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但与此同时,也有网友提出了担忧,那就是:增加生活管理课程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针对这些担忧,陈诚解释说,增加生活管理课程并不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她建议,有关部门要印发文件,全面推广和增加中小学生生活管理校本课程,从小培养学生个人生活管理能力。
至于如何落实,陈诚建议,要根据学龄组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和学习目标,要求要逐步提高。
在小学阶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日常清洁和卫生、物品分类和存放、学习简单的烹饪和生产劳动等活动。
在中学阶段,引入校本生活管理课程,包括活动策划、课程指导、实地练习、总结交流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生活管理能力。
在高校层面,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宿舍管理、公益实践等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宿舍选星和生活管理评选等活动,奖优罚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陈的建议得到了教育专家和家长的广泛接受,增加生活管理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
但是,有些人持保留意见。 他们认为,生活技能的发展应该融入日常教育,而不是单独的课程。 此外,过分强调生活技能的发展可能会忽视学生的学业发展。
对此,你怎么看?
建议在中小学增加自我生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