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业现状
建筑业是改革开放后市场化较早的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企业规模分布呈“金字塔”形,即极少数大型企业、少数中型企业和众多小微企业并存。
中国建筑市场有五种类型的参与者:央企巨头、区域龙头、江浙民营企业、外资巨头及众多中小型建筑企业。整体来看,较大的市场份额被具有技术、管理、设备优势和特殊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占据。 发达地区和建设强省的大中型建筑企业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承包区域内的大中型工程。 其他中小企主要从事劳务分包、部分专业分包及小型工程。
从各业务领域的竞争来看,普通房建项目市场集中度最低,竞争极为激烈; 公共建筑和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市场整体集中度适中,存在一定的区域垄断; 矿山建设工程市场集中度高,部门垄断; 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工程、水坝、发电厂和港口工程,高度集中,存在部门和寡头垄断; 建筑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
总的来说,建筑行业企业数量较多,行业竞争激烈,但各领域竞争程度存在差异; 随着建筑市场的增长,建筑业的竞争模式也多样化。
建筑业的发展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很大,其中固定资产的投资直接带动了行业的增长。 2011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从上一年强劲复苏的增长高位回落,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通道; 与此同时,高通胀压力带动的基建投资增速放缓**; 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收紧,路桥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下滑的影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短期内建筑业发展风险进一步加大。
2020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72,445亿元,同比增长27%;同期,全国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实现利润8303亿元,同比增长203%。
2021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达到80138亿元,同比增长21%,同期全国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等级企业实现利润8554亿元,同比增长126%。
2022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达到83383亿元,同比增长55%,同期全国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盈利8369亿元,同比下降12%。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数不断增加,属于正常经济现象。 通过不断优化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我国建筑业综合实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建设国家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将继续助力中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PPP在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的应用,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将保持在合理水平。
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建筑业进入了个位数增长的时代。 在房地产去库存压力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发,新型城镇化建设扬帆起航。 在稳增长基调下,民间投资助推交通建设新规划,区域经济投资加大,“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开启新的战略布局,行业综合发展规划和建筑业现代化不断推进PPP、BIM6、绿色建筑、海绵城等新政策为建筑业发展释放新的发展活力。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增加。
202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 党的二十大成功召开,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突发因素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全国建筑业坚决实施最佳决策部署,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筑业总产值为311,97984亿元,同比增长645%;完成产值为136,46334亿元,同比增长144%;签订的合同总额为715,674份69亿元,同比增长895%,其中新签约366,481人35亿元,同比增长636%;
房屋的建筑面积为1564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70%;竣工建筑面积为405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69%;利润8369亿元,同比下降1.元20%。截至2022年底,全国有建筑业企业143621家,同比增长11家55%;员工人数为5,184人020,000人,下降031%;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493526元,同比增长430%。
经初步计算,2022年全年GDP为1,210,2072亿元,比上年增加30%(按不变计算**)。 建筑业在全社会增加值达到83,3831亿元,比上年增加55%(不变**),增长率高于GDP的25个百分点。
自2013年以来,建筑业的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在6超过85%。 2022年,达到689%,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
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22年达到311979户84亿元,同比增长645%。然而,与上一年相比,增速有所放缓,下降了459个百分点。
近10年来,其他省份建筑业产值和建筑业产值基本与建筑业总产值同步增长。 2022年,建筑业完成产值达到136,46334亿元,比上年增加144%;其他省份产值达到105,95684亿元,同比增长521%;建筑公司的外向性在31%至35%之间波动,2022年为3396%。
2022 年,建筑业的员工人数为 5,184 人02万人,连续四年下降。 2022年,比上年年底减少了98家92万人,减少0人31%。
2022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8369亿元,比上年减少101家81亿元,同比下降120%;增速比上年低1个47个百分点。 建造业的利润率(总利润与总产值的比率)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363%,整体呈下降趋势。 2022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268%,减少 021个百分点,连续六年下降,连续两年低于3%。
(二)建筑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和固定资产投资在较长时期内的稳步增长,决定了我国建筑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城市住宅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交通设施建设、环境治理项目、新能源基地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休闲度假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仍将保持旺盛需求,成为市场热点。 从区域来看,虽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建筑市场的投资结构不同,但都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将更加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升,施工方式的绿色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的转变。
规划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构建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生产体系,促进生产施工智能化升级,扩大标准化零部件使用规模,提高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 完善适合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增加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耗能减震、预应力技术一体化应用。
规划明确,智能建造与新建产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为建筑行业打造了一批互联网平台,形成了一批建筑机器人的标志性产品, 培育一批智能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要加快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全新传感、智能控制与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同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研究编制了关键技术标准,形成了一批建筑机器人的标志性产品。 积极推广建筑机器人在生产、施工、维修等环节的典型应用,重点推进建筑机器人与装配式建筑配套、辅助替代的应用”。危险、复杂、肮脏和沉重建筑工程。
该计划还制定了2035年的长期目标。 到2035年,建筑业发展质量效益将大大提高,建筑业产业化将全面实现,建筑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将大大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将全面建立起来,行业整体优势将显著增强。 “中国建筑”的核心竞争力将引领全球,进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3)建筑业政策
国家对建筑业实行资质等级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筑企业只能承接相应资质范围内的项目。 目前,与建筑业资质等级和市场准入管理相关的主要规范性文件有《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条例》(建设部令第159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和《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资质专项标准》(建实[2007]72号)。
1)**建设部门负责全国建筑企业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和各类资质企业承接工程的具体范围,由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设备和完工的建设工程业绩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并取得建筑业企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
3)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4)根据项目的性质和技术特点,将三个资质序列划分为若干个资质类别,每个资质类别按规定条件分为若干个资质等级。目前,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包括10个资质类别,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包括60个资质类别,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包括13个资质类别。
5)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人可以承接总承包工程中的全部专业工程进行施工,也可以依法将专业工程、劳务业务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企业或者劳务分包企业。
取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专业承包企业)可以依法承接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项目和施工单位承包的专业项目。 专业承包人可以自行承建全部专业工程,也可以依法将劳务业务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人。 取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劳务分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