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仓储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信息披露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体”功能于一体,以“服务人民文化生活”为定位的新区档案馆建成建成,成为丰台区东南部文化设施的新亮点。 新档案馆位于南苑街新工村,建筑“台湾”字样设计气派大气,“书单”质感优雅细腻。 新图书馆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全区数字档案资源的远程利用和社会信息共享服务,助力丰台区公共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建筑设计美观而实用
培育中南文化轴心新档案馆位于中南轴线西侧,东至怀芳西路,南至其他规划多功能用地,西至规划公共交通用地,北至养老院。
走近怀芳西路15号院落,远远望去一幢灰白相间的宏伟建筑,几个楷体字的“丰台区档案”大字映入眼帘。 从东向西看,建筑分为三个部分,上下设计错开,整体造型像“丰台”的“台湾”字样。 傍晚时分,建筑物的东侧投下了斑驳的阴影,建筑物更加漂亮。
档案馆尚未向公众开放,只有工作人员进出大门,为新博物馆做最后的润色。 在建筑前方,一扇拱形门格外醒目,建筑立面由“书单”造型组合而成。 “作为长期历史记载的载体,书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我们以此作为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档案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些“书法”在阳光下会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使建筑不仅具有空间装饰的属性,还具有时间装饰的属性。 同时,设计师援引“芦沟小月”的文化密码,拱起了建筑的正门和出口以及顶层的檐口,衬托出一条全新的天际线。 基础设施房管部副处长王存德介绍。
不要小看这种“台湾”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实用。 王存德指着大楼北侧告诉记者,“档案馆离养老院很近,按照要求,养老院的照明时间一定要保证,所以楼北侧被设计成阶梯式的静修楼层,风格独特, 而且不会挡光,给养老院的老人留出足够的日照时间。 ”
新档案馆总用地面积约9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0米,分为地上7层和地下2层。 地面为档案仓库、展厅、办公区,地下为人防、地下车库、配套用房等。 其中,档案仓库面积约10000平方米,档案业务技术用房面积约3000平方米,对外服务面积约3200平方米。
基于“5+1”功能构建
服务于人民的文化生活
在档案馆一楼的大厅里,暖黄色调让人感到温暖, 98米高的天花板赋予空间深度感,建筑内部已经成型。 两边的墙上,密密麻麻的图书陈列架铺满了书架,计划一边是党史书,一边是方志书。 一楼设有文化交流展区、多功能活动厅、固定展厅、休息区,二楼设有档案利用服务中心、临时展厅、信息公开中心。
这是南苑湿地公园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到园区的布局是均衡的,一批传承地域文化、彰显都市风情的特色公园正在悄然揭开......在二楼的临时展厅内,一场“丰台区国土空间规划阶段成就展”已经落成,解说员们正在进行模拟演练。
在功能布局上,档案馆遵循“五位一体”功能定位,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存储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成果展的布局,是新馆多功能利用的生动体现。
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场馆在“五位一体”的基础上,立足于“服务人民文化生活”的定位,构建了“5+1”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固定展厅、多功能活动厅等空间,为政企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活动场所。 “我们计划在博物馆开馆后推出'丰台区历史展',填补丰台区没有区史展的空白。 展览定位为“讲好区史,凝聚发展合力”,精选丰台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档案、文物等资源,串珠串成链,全面展示丰台悠久历史、辉煌成就、美好未来。 同时,利用多功能活动厅与全区共享场地资源,将档案馆建设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传播丰台文化、服务全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档案利用科科长门淑杰说。
数字档案同步建设
为社交分享提供“硬核”支持
丰台区档案馆旧址位于文体路2号,距今已有40多年历史,总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米。 “无论是档案存储空间、资源共享空间,还是办公空间,旧博物馆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新博物馆的建设迫在眉睫。 王存德介绍,2021年底,新丰台区档案馆开工建设,数字档案建设也将同步推进。
据悉,数字档案建设项目依托丰台区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云和各类网络资源,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采用集约化建设模式,构建覆盖全区档案馆、区下属归档单位、全区公众的数字档案体系。 从而实现档案室档案与信息的融合,实现全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和社会共享服务的远程使用。
截至目前,数字档案馆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机房建设、基础设施及安防设备已安装调试,数字档案和机房双系统平台开发已完成主要业务流程并上线部署,目前正在开展测试工作,预计新馆开馆前投入运营。
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将提高丰台区整体档案馆的信息化水平,同时避免各类档案单位的重复建设,节约资金。 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区档案馆内各业务部门、档案馆各单位档案资源之间的共享与利用,有效消除信息孤岛,通过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档案建设,实现管理信息化、科学决策,从而实现整体工作优化, 大大提高了档案部门、各级档案单位和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查询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数字档案馆建设及时进行,项目不仅覆盖面广,深入业务领域,总资金投入大,对档案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8岁的薛天丽是新大楼的一名保安,他于2022年初来到这里,见证了大楼的崛起。 “当我来到这里时,新建筑的地基才刚刚建成,现在已经完全建成。 未来,我还将参与档案馆的“搬迁”和场馆的试运营,该场馆将于6月9日“国际档案日”正式开放。 说到这里,薛天离的脸上满是憧憬。
*:丰台时报。
记者:张一萨.
摄影:江浩。
实习生编辑: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