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伊始,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2024年主要有两个年度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和任务的关键一年。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是党执政的重要途径。 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启动。 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计划,历经71年。
五年计划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在每个五年周期中,第一年通常被称为“开始年”,最后一年是“结束年”,中间的第三年是“连续性”。 今年是第四年,事关我们能否如期完成过去五年的目标任务。
去年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考核报告》指出,《纲要》落实工作实现了“过半时间、过半任务”,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
“十四五”规划有六大目标和20项主要指标。 其中,有4项指标提前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率、地表水达到或优于同类水体的比例、综合能源生产能力。 旅程走到一半,整个过程已经完成,这并不容易。
例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是到2025年达到65%,但实际上到2023年底将达到66%16%,增加094个百分点。 多年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年均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 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超过1000万人将移居城镇永久居住。
目标提前实现,步伐停不下来。 在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国家,这一指标大多稳定在80%以上。 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增长趋势有可能至少再持续15年。 去年底召开的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三次提到“新型城镇化”,特别强调“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两会来看待这一年,我们不妨多关注一下如何做好这次“协调”。
有5个指标快于预期——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每万人发明专利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千人持证(助理)医师数、森林覆盖率。 这里也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例如,这5项中的前3项都是“创新驱动”类别20项指标中的3项,凸显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势头。 其中,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中,77%以上来自企业,6%以上投入基础研究。 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品质生产力”一定是重点之一。 这种“比预期快”的趋势可以进一步改善。
此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7项指标基本符合预期。 其他四项指标落后于预期——单位GDP能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例、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数。
行百里之人,必胜困,勇往直前。 在进度提前完成、快于预期、基本符合预期的领域,我们决不能懈怠,继续巩固和扩大现有成果,防止下降或进步,同时向更高水平努力。 在指标暂时相对滞后的领域,不必气馁,而是要努力提高效率,赶超,优化调整政策,加大攻坚难度,全力推动规划目标完成。
高质量发展,有冲刺,也有长跑。 目前,“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已经启动。 我们在我们面前的这根棍子上运行得如何,对如何运行下一根棍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十四五”规划还有两年时间,每一年都至关重要,每一天都很宝贵。
*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