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了一条消息。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中国的单身人口约为239亿人。 按照比例,中国还剩下1亿多女性,这个数字可能惊人。
但在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中国3000多万男性单身人士的报道中,男性在婚姻市场上似乎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现实情况是,中国有超过1亿女性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 大家可能好奇,为什么**和资本很少触及这种“剩女”现象?
这是回顾美国消费主义的历史,我们会发现,面对长期滞胀和高储蓄率,资本家通过改变消费观念解决了利润增长的问题。 自 80 年代以来,美国**和广告促进了消费主义,鼓励人们追求奢侈品,如名牌商品、豪华汽车和钻石。 这种宣传导致年轻人从节俭转向过度依赖信用卡。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海外资本涌入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消费主义风潮。 由于当时中国大多数人还面临着衣食住行的问题,消费主义并没有迅速蔓延开来。 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人们的财富水平才有了显著的提高,资本才开始在中国推动消费主义。
资本最初试图通过广告引导男性和女性消费,但中国男性消费者相对理性,因此资本将注意力转向了女性市场。 自2010年代初以来,白色情人节、女神节等各种新节日层出不穷,旨在激发女性购物欲望,带动消费增长,为资本带来巨额利润。
然而,中国女性消费者的经济资源有限,频繁的节日**可能会让她们陷入财务困境。 资本深知男性手中的财富对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宣传让男性为女性消费,间接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增长。
然而,中国男人并不那么容易被诱导消费,所以资本通过**宣传和道德压力来贬低那些不愿意消费的男人,迫使他们参与消费,从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收割闭环。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资本是如何利用消费主义和宣传来影响社会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性别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平心而论,这1亿女人真的嫁不了婚吗? 当然不是,在男人多女人少的环境里,只要女人愿意,总能找到归宿。 她们之所以保持单身,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标准太高,符合她们要求的男人很少。
所以从表面上看,确实男的多了,女的少了,但实际上,不管是相亲市场还是网上相亲**,女的往往比男的多。
热点引擎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