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妍.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
年轻人家庭分离的话题在过去两年中持续受到互联网的关注,在一些网络社群发酵后,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 今年春节期间,年轻人越来越觉得亲人之间的交往成了沉重的负担,他们在网络社区分享回乡过程中的烦恼,年轻人断亲的话题再次热议。 在回老家的过程中,我也听到了许多关于当前农村社会人们亲人的故事和担忧。 与网络上年轻人对当前亲属社会互动的过度情绪化表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笔者发现,断亲关系本来是农村社会亲属互动的一种制度规范,但这种制度规范近年来正在发生变化。 这种农村脱节变化的背后,是当前农村社会进入了家庭格局变革重组的时期。 在这种家庭格局的改变和重组中,不仅年轻人很烦恼,很多中年人也深感烦恼。 大家对当下家庭社会化的复杂变化感到困惑,对未来该维持什么样的亲属圈、如何进行亲属互动感到困惑。 没有人能置身于这场由社会发展引起的时代巨变中。
一、农村社会的遣散制度及其实践
早在三年前,正值春节之际,笔者和家人就经历了一次被表哥断绝关系的经历。
按照河南当地的习俗,女性结婚后的第一个过年非常重要,新婚夫妇一定要慎重考虑选择哪些亲戚来拜旦,如果选择去拜访亲戚过年,那么就意味着新婚夫妇和这个亲戚决定了未来的长期关系, 不仅红白相伴,新年也要来来回回。一方面,新婚夫妇要带礼物给亲戚,一共四样东西,烟、酒、水果等,持续三年,三年后确定亲戚; 另一方面,亲戚在第一年给新婚夫妇发红包,从200到500不等,同时去新婚夫妇的公婆家过年(拜访新年)。 如果新婚夫妇第一年不去一些亲戚家,那么双方就会默认断开彼此的联系,不会再有人类仪式的交流。 如今,父子一般不分,因此姻亲一方直接继承了原来的亲属圈,父亲的家人和后代的新婚家庭共同承担了亲属关系的义务。 不过,既然女方已经结婚,新婚夫妇的关键是要选择父母那边的叔叔阿姨,选择哪些亲戚来拜年,维持多少亲戚关系。
在我表姐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她选择与我家人断绝关系。 当时,二叔还特意把表姐夫带到门口告诉父母,原话是“晚辈来来去去,来来去去,有空的时候约好一起玩吃也没关系,但以后就不和三爷三娘一起走了。 父母第一次听到这话的时候,有些震惊,有些不自在,觉得这不客气,毕竟表哥是我爸爸的亲生舅舅,我怎么可能和舅舅断绝关系。 但后来父母觉得还是打破它比较好,这样可以省去很多过年节期间走动之类的麻烦,也可以省钱。 后来我才知道,在万子,出嫁的女儿和舅舅断绝关系是很常见的。 此外,提交人近年结婚的两名女同学中,有一人婚后只与父母、哥哥、叔叔保持亲属关系,与叔叔不再有礼仪关系。 另一方选择在婚后继续只与父母和妹妹有血缘关系。 春节交流中,前同学表示后同学的选择正确,维持了太多的亲情关系,说:“人累了,钱也累了,亲戚要到正月十五才能走完,每年的人情支出是2-3万元。 ”
可以看出,在农村社会中,“断亲”是以制度化的方式存在的,规定了结婚和断亲关系的结和规则。 这样的习俗或许有地方特色,但在农村社会,“断亲”本来就是一种基本制度,所谓“一代亲、两代、三代、四代不走”。 也就是说,随着血缘关系的推进,亲戚之间也会疏远或脱节,而这些往往有一些仪式节点或规定。 在传统社会中,亲属关系本质上是灵活和灵活的,除了道德规范外,它还取决于人们的功能需求。 一般来说,人们会通过“断亲”的方式将个人的亲属圈规模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会太小,无法满足基本的社会需求,太大了,个人也难以维持。 因此,在农村社会,“断亲”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会在一些节日或亲戚高兴的时候讨论是否要与一些亲戚断绝关系。 与二叔相比,作者的父母保持着相对较小的亲戚圈子,主要是为了减轻人情负担。 也就是说,早在这届年轻网友讨论断亲之前,农村社会就已经存在着断亲的适应性制度,父母一代甚至比我们更有断亲的经验。
2.农村断亲关系格局的变化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要求断绝联系的呼声,依然会引来父辈那一代人的愤怒和“自私”的指责呢?
这背后有几个原因:首先,父母这一代遵循一定的仪式规范,如上所述,婚后第一年新人的新年问候制度是确定是否分手的时间节点。 另外,据笔者所知,还有一条规矩,就是还清了感情之债,就是别人送给自己家人的礼物都还清了,不欠别人的人情。 如果你在还清恩惠之前就随意断绝关系,你会被别人认为是不友善、不成熟、无知、不礼貌的。 如今,很多年轻人在讨论或实践断亲时,并不遵循这些礼仪规范,甚至不知道亲属交换背后的当地习俗,也不关心与这套亲属规范相伴的道德评价和村庄。 然而,仍然生活在当地社会的父母,他们经常与亲戚联系,并希望将来在村里退休,他们关心这些评估。 因此,为了维护和遵守这些规则,许多父母不得不在遥远的城市代表他们的孩子实践这种家庭关系制度。
二是父母那一代跟着一定范围的亲戚,和远房亲戚断绝关系,远房亲戚感情疏远,没有个人联系。 一方面,父母不会与直系亲属分离,另一方面,即使断绝关系,亲戚圈子仍将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继续缩小自己的亲属圈子,希望在父母和自己的两代人之间保持更简单的关系,而不是与其他亲戚交往。 这将导致两代人的冲突。
然而,无论父母是否同意,第二代农村农民都变得不那么关心亲戚的交换,与父母那一代相比,保持着更简单的亲属关系。 一般来说,如果农村农民二代继续生活在当地社会中,他们会遵循父母那一代的亲属关系规则,保持相对较大的亲属范围。 如果第二代农村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他们将扩大遣散范围,不会遵循农村割舍的礼仪规则。
当前,农村社会正处于农村血缘格局变化时期,青年是这种变化中的主导者,中老年人处于被动适应状态。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面对年轻人对亲情的漠不关心,有的家长用自己的钱财和精力踉踉跄跄地帮助孩子维持家庭关系,有的家长经历着亲戚的身体和经济负担,逐渐接受一些年轻人的行为,尤其是当遇到一些亲戚的背刺和不重视时, 他们会从容地接受破家时代的到来,甚至加入破家的行列。于是,当下农村社会的年轻人、中老年人,都在疯狂地试图打破传统亲属社会制度的边缘。
但正是因为亲属关系的格局在发生变化,而新型的断绝关系才刚刚开始,所以也会给很多人带来不适,很多亲属关系的互动也变得越来越尴尬和尴尬。
3、农村人亲戚关系的烦恼
小X在春节期间探亲时,遇到了亲戚的混乱操作。 正月十三,小X的父母打电话问舅舅在家有没有,说要去看望新年,但舅舅说他不在家,小X和父母只能放弃。 结果,小X在和姨妈、表哥聊天的时候,无意中从表哥口中得知,那天舅舅在家。 萧X和父母知道后也有些生气,质问大爷,但大爷只好承认自己确实在家。 小X的家人对他们舅舅的行为很是无语,他们也觉得这段关系真的很尴尬。 小X说,今年妈妈的胳膊断了,舅舅家都没来看过,要是想断家,可以直接说出来,这么扭捏捏,甚至撒谎,躲着我们去过年,实在是太无聊了。 因为小X的父母都是晚辈,所以忍不住先去找大爷拜过年,但大爷的混乱操作让大家很尴尬。 据小X说,大叔只有一个儿子,而且已经结婚生子了,以后就没事了(红白事)。
小H在过年时见面时,向笔者讲述了与亲戚的一段麻烦关系。 小H有个姨妈,比父亲大很多岁,儿子大一点,小H和其他几个表哥都很多,姨妈的儿子一直在田里干活,平时和其他表姐的关系很浅,叔叔和婶婶之间的私人交往都是由姨妈做的, 而他的儿子从未出现过。所以,萧H和他没有什么兄弟情谊,更别说直接的人际关系了。 萧赫纳闷,如果阿姨死了,大哥还会和他们其他表姐们保持关系吗,这种关系又该怎么办?
邻居邱阿姨说,现在不管是一子还是两个儿子,都不和父母分开,邻居之间的人际交往都是共享的,父母基本上都是替他们做的。 但这对于一个只有一儿一女的家庭来说,是很不公平的,红白两色的关系会出现不平衡。 因为两个儿子,如果生了四个孩子,就得举行四次满月酒,别人要举行四次祭祀,以后要上学,就要举行四次宴会。 而女儿出嫁,满月酒,孩子的大学宴会,都是在婆家办的。 过去,村里有很多孩子的家庭必须分开,否则关系就会不平衡。
回到家乡的出租车司机也说,现在很多人越来越不讲究了,别人送出去的恩惠也不还,和他一起出去的很多恩惠都被废掉了。
四、结语
在这个农村亲属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年轻人都感到迷茫和困惑。 只不过中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么简单,尤其是已经进城的年轻人,还迷茫挣扎着。 但无论如何,农村的断绝关系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作者的朋友羡慕另一个婚后选择简单亲情的朋友一样,农村社会未来也会保持更简单的亲情。 当这个变化期过去后,亲属关系将成为一种新的确定性。 到那时,人们可能会保持更小的亲属圈子,或者他们可能会抛弃传统亲属交往中的繁文缛节,亲戚之间的互动会更加纯粹、自由和随意。
在返乡调查观察中,笔者还发现,农村家庭分离的做法,面貌更丰富,考量更复杂。 而一些社会**反映的年轻人要断绝所有亲戚,包括父母,其实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因此,相关学术界不必对目前的家庭破裂现象过于悲观,也不必过多地责怪年轻人。 在农民进城的浪潮中,在社会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代表传统农村社会底层逻辑的亲属制度必然面临挑战,农村亲属格局的变革和调整必然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