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 闫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闫琦报道。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共识。 随着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双碳”目标,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正在快速推进。 在这股变革浪潮中,将伴随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和技术革命,必然会催生新的业态和技术创新。
作为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其发展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中国正在酝酿一批创新的绿色股权投资机会。 绿色产业股权投资,对于参与各市场的投资机构来说,既是一大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上海正海资产管理***以下简称“正海资本”)及其合作伙伴华 华博士按照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布局了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碳中和服务、可降解材料等绿色产业链的上下游,助力绿色企业发展, 并基于自身对绿色投资的理解继续实践。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绿色股权投资项目,包括苏州科马、大连科力德、敦源聚鑫、成都超纯、江苏正力新能源等,均由华华主导参与。
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是对行业的清晰认识。
“绿色投资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投研能力和投后赋能,都是基于对行业的清晰认识。 ”
相较于行业内大多数投资者的简单财务背景,华 华在进入股权投资行业之前,有着非常丰富多样的职业经历。 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就职于伊士曼柯达、皇家飞利浦、霍尼韦尔三家跨国公司,从事研发管理、生产运营、健康安全与环境(HSE)、可持续发展等管理实践,历任工程师、部门经理、研发中心运营负责人。
正是这些拥有多元化业务组合、完善管理体系的实业企业的经验,拓宽了华华的视野,为华华进入股权投资领域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018年,华 华加入正海资本,逐渐从投资总监成长为公司合伙人,从而更全面地负责公司的投资业务,包括投资**募资、投资、管理、退出等所有端到端环节。 从产业到投资,事业跨度很大,但华 华的改变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他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专注于能源经济学领域,并在相关行业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深入挖掘了能源与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飞利浦任职期间,他曾在飞利浦担任飞利浦中国各业务实体和工厂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的负责人,该体系得到了公司和认证机构的一致认可,这些专业经验深深植根于绿色低碳的理念。
在霍尼韦尔任职期间,作为中国研发中心运营负责人,华 华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中国产业在细分产业梳理过程中的变化。 “中国绿色环保相关产业发展非常快”,这是当时中国产业变化最直观的感受。 “一方面,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传统的低价竞争只是死路一条; 另一方面,从产品的整个周期来看,绿色产品可以更降低成本。 ”
在这种变化的背后,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各国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绿色股权投资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看到这个机会,华 华决心在这个领域做出重大改变。
绿色股权投资是社会价值与金融价值的统一。
正海资本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投资传统汽车产业链上游。 当时国内汽车产业链整体已经成熟,以后的投资方向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如果还在传统汽车产业链深处深挖,投资机构的机会并不多。 华 华认为,“与其这样,不如重新发明轮子,将绿色股权投资作为未来的主要投资方向。 ”
从减排的角度来看,绿色产业覆盖的领域可分为三大类。 首先是终端的电气化,包括锂离子电池和汽车电气化。 二是用电清洁化,如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 三是非电减排,如使用新材料,从而减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和“三废”排放。
华 华表示,“在绿色股权投资策略方面,正海资本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差异化。 “一般来说,ESG,即可持续投资策略,更多时候是负面筛选,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公司的ESG表现不佳,它就不会被纳入投资组合。 正海资本积极整合战略,聚焦转型社会的这些新增长动能,投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绿色企业项目。 “我们相信,这些公司在未来将更具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他补充道。
从正海资本的具体投资实践来看,全产业链布局已经在绿色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进行。 例如,在上游,正海资本投资了光伏电池公司嘉悦新能源,并通过并购上市公司成功退出; 中游方面,正海资本出资的环保型木塑型材公司美新已获批IPO;新陶瓷材料企业科玛科技创业板已通过会议; 锂电池企业正力新能源新一轮融资估值大幅**; 下游方面,正海资本投资的资源利用公司CN Technology正在积极准备再次申请IPO。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在华 华看来,绿色股权投资追求的是社会价值和金融价值的统一,追求金融价值的“时机”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20年的行业经验,华 华个人觉得投资要符合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
就像 Gartner 的技术曲线一样,一项新技术会经历一系列的诞生、高期望、泡沫幻灭、缓慢的爬坡和稳定的增长。 他表示,“作为一家务实的投资机构,正海资本只有在科技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即处于泡沫阶段,能够产生真正的商业价值时才会进行布局。 ”
以我们随处可见的OLED屏幕为例,由于其视角广、亮度高、色彩鲜艳等优点,在手机、电视等众多数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OLED的发明来自柯达,华 华曾经在那里工作。 早在1979年,在柯达从事科研的中国科学家邓青云博士就开始了OLED的研究,邓博士也被称为OLED之父。
从技术发明到大规模成熟应用,OLED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Precedence Research的研究数据,2022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将达到384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升至2596家7亿美元。 如今,在全球OLED面板巨头的行列中,有三星、LG、索尼和京东方,这是科技的发源地,柯达早已转型为专注于数码印刷行业。
人们倾向于高估新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新技术的长期影响,“华 华感叹道。
作者:闫琦 编辑:林坤)。